历史看人不看一时,是看人生。
估计半数以上的人都不知道四川曾经有位学者,他叫张秀熟,四川省当时的副省長和教育厅厅長。
当年,对四川省新都县的一个在好多年前就死去的学者楊慎,(也就是楊升庵),他说:综计升庵毕生行事,我敢大声高呼,楊慎是中国历史上的难得的伟大哲人!
当年的张省長给一个根本不认识的同行有如此高的评语,现在的我认为,真是一语中的。
今天,原本想在马超路去找马超的自已,受当下难得的秋天阳光诱惑,去同一个地方,却改变了目的地,到桂湖。
一进门,就看到楊状元正在教皇帝,我不能白等,又一次再去细看了他的简历。带过兵,打过仗,写过诗,做过文,出版物堆了一大堆,換到现在,能拿到手的稿费恐怕也会让好多人动心。
他太聪明,不断当官,不断被贬……好象這种生活对聪明人来说就没有止境,最后竟然到了中国远征军因为恶病凶虫太多而死了好多军人野人山附近的保山去了。
二任妻子黄峨在当年就“才冠女班”,郎才女貌,夫唱妇和。
可是这种经常“被旅游”的遭遇让两位大文人不能时常相守,只能鸿雁传情,书信唱和……
最后夫死边关,妻逝故士,不过,他们最终还是得到“生同死,死同穴”的圆满结局,也算不幸之中的大幸。
历史看人,只看他旳一生,一时一事终无大成。
就拿同一个工种当皇帝的人来说,据说這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才五百多个人干过的事情,想让人知道还真不容易。但细想一下,除了人身行为的不断复印,细数下来,能有創造的真还没有几个人?!
不写报告,也没有书面策划案去伃细研究的四渡赤水精典战役的指挥者对此有个说去,秦皇汉武,少了点啥子!唐宗宋祖,也欠了点什么……
同样是皇帝,汉高祖都没有上榜,那个創造了“瘦金书”的大宋皇帝书法家,说的还是他祖宗的事……
张副省长那句话很点睛,就是历史认定必须是“综计升庵毕生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