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9日,吉利第四代博越L在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正式亮相。这款以“智能AI平权”为核心理念的燃油SUV,试图通过传统文化与前沿科技的融合,重新定义燃油车的智能化标准。新车定位“三好SUV”——更好看、更好开、更智能,售价尚未公布,但目标直指主流家用市场,或将对标哈弗H6、长安CS75 PLUS等竞品。

设计:传统文化的科技化表达
第四代博越L延续了博越系列的中式美学基因,提出“山河气韵”设计语言。车身尺寸升级至4730*1910*1710mm,轴距2785mm,跻身A+级SUV,后排空间表现接近B级车水准。外观上,前脸采用直瀑式格栅与贯穿灯组设计,灯带细节精度对标《清明上河图》的工笔刻画;内饰以“冰川世界”为主题,提供琥珀金、松露灰双色可选,配备支持加热/通风/按摩的“棉花糖座椅”及3D水晶挡把,试图在20万元级市场复刻豪华车体验。


技术:燃油车的智能化突围
作为吉利首款搭载GEEA 3.0电子电气架构的燃油车,博越L宣称实现三大技术突破:
1. 智能驾控:基于CMA架构与星睿AI-Drive数字调校,支持5分钟全域FOTA升级,模拟超100万公里复杂路况优化驾驶性能。
2. AI动力管理:通过云端模型实时调整油门响应与换挡逻辑,号称“越开越懂用户习惯”。
3. 智能座舱:全系标配Flyme Auto系统,内置7nm龍鹰一号芯片,算力达8155芯片两倍,匹配15.4英寸2.5K屏及25.6英寸AR-HUD,支持四音区语音交互与手车互联生态。
值得关注的是,新车搭载星睿AI云诊断系统,可实时监测300余项车辆故障,但实际故障响应效率与用户体验仍需验证。

市场定位:燃油车的“最后一搏”?
在新能源渗透率突破40%的背景下,第四代博越L的推出更像是一场燃油车的自我革命。其核心策略是通过智能化配置下沉(如全系高阶智驾、豪华座椅)与传统文化叙事(如“山河气韵”设计),争夺仍偏爱燃油动力的保守用户。然而,这一市场正面临双重挤压:
- 新能源性价比冲击:比亚迪宋Pro DM-i、深蓝S7等混动车型起售价已下探至13万元,且智能化配置不逊于燃油车。
- 消费者认知转变:年轻用户更倾向将“智能”与“电动”绑定,燃油车智能化能否打破偏见仍是未知数。

行业观察:燃油车的“技术内卷”逻辑
吉利此次将AI技术全面注入燃油车,折射出传统车企的转型焦虑。博越L的GEEA 3.0架构虽在数据处理速度上对标电动平台,但受限于燃油动力特性,其“5分钟FOTA”能否覆盖发动机控制等核心模块,尚存疑问。此外,Flyme Auto系统与华为HiCar的兼容性,或成为双刃剑——生态丰富性提升的同时,也可能增加系统复杂性。

结语:一场关于生存的“价值重构”
第四代博越L的登场,既是吉利对燃油车生命力的押注,也是对市场细分需求的精准捕捉。若其能在智能化体验上真正匹敌新能源竞品,并以合理定价(预计15万-20万元)打开市场,或将为燃油车开辟一条差异化生存路径;若仅停留于配置堆砌,则可能陷入“叫好不叫座”的窘境。

在电动化不可逆的浪潮中,博越L的“AI平权”实验,不仅关乎一款车的成败,更将为整个燃油车产业的转型提供重要参考。
文/贾斯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