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沙俄曾经觊觎中国新疆地区,扶持阿古柏政权占据新疆,是晚清名臣左宗棠抬棺出征,打败了他收回了新疆,中国才没有面临分裂的下场。
百年后,为了解放新疆,王震率军沿着河西走廊向喜进军,他做的是和左宗棠一样的事,而王震本人也对左宗棠十分钦佩,立志要建立像左宗棠那样伟大的功绩。

后来,王震担任副总理的时候,却得知左墓被破坏了,他因此十分愤怒,并指示当地政府应该加以保护。
1985年,长沙省委将左墓修缮重建,次年又进行了大规模建设,基本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王震与左宗棠有什么渊源,而左墓又为何被破坏呢?

王震当年奉命长驱千里,沿着祁连山进军新疆,推进大西北的解放,而河西走廊黄沙吹拂,难以辨别方向,王震便指示,沿着柳树进军!
大家不明所以,王震动情的解释,这柳树就是清朝名臣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栽种的,人称左公柳,他后来打败了阿古柏,这才避免了新疆分裂,而这柳树正是为了指示入疆道路而栽种的。

大家立即根据柳树前进,果然找到了方向,后来战士们顺利进入新疆,顺利完成了大西北的解放。
王震和左宗棠一样,都是湖南人,他从小就听老人讲述左宗棠的事,尤其是收复新疆的内容,长大后的王震戎马半生,机缘巧合之下居然也进军新疆,做起了当年左宗棠做过的事。

在沿着柳树吹着风沙向新疆艰难进军时,王震根据记忆,向身边人讲起了左宗棠的故事,以激励大家不怕吃苦不怕受累,努力解放大西北。
左宗棠收新疆左宗棠在家族的影响下进行科举,但最终只考中了举人,之后的他不再醉心于八股文,而是开始钻研兵法,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他成为了湘军的幕僚。
之后他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并因军功一路高升,得到了慈禧太后的看重,他还着手编练军队,太平天国覆灭时,他已经当上了闽浙总督。

左宗棠在战斗中认识到了新式火炮的威力,于是在军中广泛应用,剿灭回民起义后,他逐渐接近新疆,但此时因为回民起义隔断了河西走廊,沙俄已经在对新疆下手了。
阿古柏在沙俄的支持下,攻入并占据了新疆,并建立了政权,眼看就要站稳脚跟,左宗棠向朝廷提出要收复新疆,但却遭到了李鸿章等人的反对。

朝堂爆发了激烈的争吵,李鸿章认为应该首先注重东南沿海,新疆没什么资源,不要也罢。
左宗棠据理力争,详细陈述了新疆的重要性,但李鸿章却声称户部没有军饷,左宗棠立即表示,即便没有军饷和军队,自己也要收复新疆!
朝廷最终决定支持左宗棠,但兵需自练,饷需自筹。

左宗棠还是决定出征,他之前担任总督时练了一批士兵,加上西北原有之兵,再训练一批,勉强足够。
左宗棠又将自身全部家产都投入到西征当中,很多亲朋好友也都慷慨解囊,他又向商人借钱,向其他国家贷款,加上朝廷在西北驻军原有应当每年拨付的饷银,勉强凑出来两千万两。
大军随即开拔,左宗棠抬上棺材,声称这里面要不然就装阿古柏的尸体,要不自己躺进去,士兵们士气高昂,都表示要倾尽全力。

左宗棠在行军路上沿途种下柳树苗,还有杨树沙枣等,柳树最多,据说前后栽种足有三千里之长,后来王震行军就是沿着树木前进。
此时沙俄正在进行第十次俄土战争,无力东顾,左宗棠率领湖南子弟猛烈进攻,终于收复了天山南北,平定了叛乱,而阿古柏本人穷途末路,不得不自杀身亡。
清政府在新疆建省,当地人民感念左公恩德,每年春季都会举行纪念,如果左公柳不幸死亡,当地也会予以补种,如今每年补种柳树甚至成为了一种固有仪式。

收复新疆后,左宗棠载誉归来,后来在福州督办水师时病逝,灵柩返回湖南长沙安葬,他两袖清风,几乎没有陪葬品,堂堂一位军机大臣、两江总督,死后只留下了两万五千两白银。
左宗棠一直安静的躺在那里,他的后代和当地居民每年都会为他扫墓,吊唁这位功勋卓著的英雄,墓葬只在特殊时期被破坏过三次。

直到1977年,当时王震刚刚上任副总理,就接到了一件令他勃然大怒的消息,左墓被破坏了!
破坏与重建原来,当地政府打算修一座桥,但当时很穷,难以筹集足够的大理石和花岗岩,恰好发现左墓有大量这种石头,于是便决定就地取材。

左墓前的石人石马和左宗棠本人雕像此时经过风吹日晒以及之前的破坏,面部细节已经模糊不清,人们尝试挪动但失败了,之前在特殊时期就有人尝试破坏,但缺少炸药,只磨平了面部和其他纹路。
这时大家也不再顾虑什么,便使用炸药炸毁石像,连墓碑和坟圈都一并掘去。土坟暴露在大家面前,大家没有去碰,只是拿石头修桥去了。

晚上,有些贪财的人试图偷些陪葬品,拿去卖钱,便悄悄挖开土坟,撬开了棺材,但里面只有些风化的辨别不出来是什么的东西,轻轻一捏便碎成粉末。
盗墓贼只想着左宗棠是大官,必定富可敌国,但却不知左大人两袖清风,家产也都用在了国事上,哪里还有浮财送进棺材。

盗墓贼将骨头都翻遍了也没找到值钱的东西,只好悻悻离去,凌乱的现场直到次日才被人们发现,大家纷纷谴责盗墓贼,守墓人黄志清哭着收敛了左宗棠的遗骨。
当地政府立即将这件事上报到中央,副总理王震得知此事勃然大怒,立即下达各项命令。
一是追查盗墓贼,将罪犯绳之以法;二是批评当地政府,擅自破坏墓葬,修桥虽是有利民生的好事,但也不该破坏文物,应该处分负责人;三是动员文保部门,展开抢救性发掘;

长沙接到命令时,石头已经被切成块修桥了,群众和各级官员商量了很久,最终没有将桥梁拆毁,而是雕了新雕像,随后墓园也被重新修缮。
大家一起为左宗棠进行了安葬仪式,请他入土为安,并在墓前承诺,将来必定为左大人修建更加庄重的墓园,但现在请委屈一下。

1985年,经济状况相对好转了不少,长沙市政组织人手,为左大人重建墓园,不仅翻新了雕像,还铸了石人石马石狮石象,又给黄志清下了聘书,请他正式担任守墓人,按时发放津贴。
现在的左墓是省级文保单位,经常有游客赏玩,左宗棠的功绩也将彪炳史册,中国也不会再容忍任何一次像阿古柏那样的分裂。
信源:
《左宗棠传》——左景伊
左宗棠墓百度百科
左公柳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