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一款名为Manus的AI产品毫无征兆地出现在大众视野,迅速火爆全网。这一现象级事件成为了近期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也让全世界再次将目光聚焦于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经济网对此进行了报道,Manus的横空出世绝非偶然,背后是中国AI行业多年的深耕细作与厚积薄发。
人工智能(资料图)
Manus作为全球首款通用智能体产品,名字源于拉丁语的“手”,寓意着它强大的执行能力。在GAIA基准测试中,Manus成绩斐然,以20%的优势战胜OpenAI同类产品,在12大领域的任务执行能力令人惊叹。其官网展示的案例显示,该产品无需人工后期优化,就能直接交付完整成果,这一技术水平远超同类型产品,在行业内树立了新标杆。
回溯中国AI产业的发展历程,近年来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当下,我国现存的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已超过409万家。仅2025年开始到现在,新增注册企业就超过11万家。近五年,这个领域的企业注册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在2024年达到了高峰,新增注册企业超过90.5万家。这一数据直观地反映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正处于快速扩张阶段,市场活力充沛,创新氛围浓厚。
从技术创新层面来看,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表明,在2014年至2023年的十年间,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超过3.8万件,位居全球首位。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中国在人工智能研发方面的雄厚实力,彰显了中国科研人员在该领域的创新能力和不懈努力。
人工智能(资料图)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同样火爆全网的DeepSeek,凭借6710亿参数的“知识宇宙”,在论文润色、法律合同处理等“脑力密集型”任务上表现出色。而Manus与DeepSeek相比,功能更加全面,犹如一把瑞士军刀。它不仅能自动分析财报、筛选简历、生成投资报告,甚至还能在用户休息时完成工作,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在政策层面,2024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25年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开展“人工智能+”行动。这一政策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从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到医疗健康、金融服务,几乎涵盖了所有行业。比如,机器狗在送药、陪伴老人散步等场景中发挥作用;泰山上出现了AI挑山工协助运输物资;北京即将举行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这些生动的案例都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为人们生活和生产带来的深刻变革。
人工智能(资料图)
然而,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路透社曾引述知情人士消息,美国特朗普政府出于所谓“国家安全”考虑,正在考虑禁止中国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的人工智能工具在美国政府设备上使用。这种无端的限制措施,实际上是对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一种忌惮和打压。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DeepSeek问世后,遭遇了针对性的网络攻击,暴露出部分企业在安全防护方面的不足。而且,有人利用AI生成虚假产品功效宣传、编造企业倒闭虚假信息等,不仅损害了企业和个人的利益,还影响了社会风气。大模型生成内容的“幻觉”问题,使得虚假信息难以辨别,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影响公众信任和社会稳定。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国际竞争和安全等方面的挑战。但凭借着强大的技术实力、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有利的政策支持,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未来必将继续蓬勃发展,在全球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