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端午前后,河南矿山的工厂大门口都会停着几十辆大巴车,旁边站着一群满心欢喜的老人,或许你会奇怪,这些老人到底要去哪里?
其实,他们都是河南矿山集团员工的父母,老板崔培军13年来一直坚持带他们出去旅游。
一位老大爷还曾感慨地对身边的人说:“这辈子都没想过能到这么多地方,这心意真是比啥都贵重。”
从第一年组织到青岛看海,到最近几年的江南游,老人们总是能用上一分钱都不用掏,全程五星级待遇的话来对亲戚朋友炫耀。
崔培军不仅自己掏钱,还亲自参与规划行程,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周到。
这份坚持赢得了员工的心,也形成了矿山集团特有的企业文化。
孝心变生产力:员工与企业双赢有人可能会疑惑,这样的做法是不是太奢侈?
有什么实际效益吗?
你会发现,这种孝心不仅提高了员工的忠诚度,还直接提升了企业的生产力。
去年一次车间巡检时,质检员王师傅提到:“每年父母参观车间后,我干活的时候总想着不能给他们丢人。”正是这种心理,让员工们对待工作更加用心,生产线的次品率连年降低,现在已经达到行业最低。
不仅如此,崔培军规定员工每月给父母打钱少于2000块的,年终评优直接出局。
这种硬性规定,看似苛刻,却让员工们更加珍惜工作机会,稳定性显著提升。
矿山集团的员工流失率,保持在5%以下,相比行业平均水平低了很多,而减少的人才流失成本,又进一步增加了公司的盈利。
独特的员工关怀,企业文化的力量员工福利可能包括很多方面,但矿山集团的“孝文化”绝对独树一帜。
在这里,春节给每位老人塞万元红包,农忙时节流水线停工,让员工带薪休假回家收麦子,已经成了行业内外的佳话。
有一次,一个员工的父亲生病住院,崔培军深夜带着医疗补助赶往医院,感动得现场的医护人员都竖起了大拇指。
这种真诚的关怀,换来了员工的衷心和感激。
当几年前郑州遭遇暴雨,公司仓库面临被淹的危险时,附近村民连夜扛沙袋抢险,毫不含糊。
村里一位大爷很自豪地说:“我闺女在这儿上班,公司对咱好,咱也不能眼看着公司吃亏。”
商业向善:中原地带的管理智慧有的人会想,这样舍得花钱的老板,到底是图什么?
其实,仔细想一想,这并不是简单的慈善行为,而是一种深思熟虑的商业策略。
崔培军深知,光靠资本和机器难以长久发展企业,只有抓住人心,企业才能稳步向前。
他不仅对员工父母好,还对供应商提出了高要求。
合作商要想续约,必须提交盖着公章的《员工父母关怀方案》。
这种全链条的关怀体系,形成了一种企业文化,提升了整个行业的合作诚信度。
而且,能进矿山集团工作的年轻人,成了当地相亲市场的香饽饽,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家重情重义的好企业。
我们再看这些年矿山集团的纳税数据,持续增长,企业社会形象也不断攀升。
崔培军的商业逻辑在这里绽放光芒:依靠孝道和温情,公司不仅获得了市场,还赢得了人心。
这种管理智慧是一种带着中国传统温度的现代商业策略。
比资本更坚固的是人心,孝道形成的企业文化,让河南矿山集团在竞争激烈的制造业市场依然稳健发展。
未来的路还有很长,但相信这份智慧会带领矿山走得更远。
下次再听到有人说中原大地出产最勤恳的制造业工人时,你应该会想到背后那份温暖的孝道情感。
希望这份“孝文化”能传递得更广,让更多企业找到属于自己的管理智慧,成就更幸福的企业和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