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现役的驱逐舰中,112“哈尔滨”舰无疑是一个特别的存在。这艘服役31年的“最弱驱逐舰”,依然在新春佳节担起了向全国人民送祝福的重任。它的身影既是中国海军发展历程的鲜活见证,也是薪火相传的精神象征。
看到“哈尔滨”舰舰艏上那部“海红旗-7”型近程防空导弹,难免令人感慨万千。在中国海军现役的所有驱逐舰中,只有它与113“青岛”舰还在使用这款“老古董”。这款导弹在上世纪90年代曾是海军防空的中坚力量,但如今在现代化导弹系统面前显得颇为“过时”。
“哈尔滨”舰的存在恰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兵,默默守护着祖国的海疆。它见证了中国海军从“近岸防御”到“远海防卫”的战略转型,也见证了中国海军装备更新换代的惊人速度。如今随着新型驱逐舰的不断列装,“哈尔滨”舰的装备水平显得有些“落伍”,但它的坚守却别具意义。
为什么“哈尔滨”舰和“青岛”舰依然坚守着这款老旧装备?这背后其实有着务实的战略考量。
首先这两艘舰的舰龄已高,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改装的投入产出比并不划算。其从其他退役舰艇上拆下的“海红旗-7”导弹数量不少,正好可以用于这两艘舰的训练消耗。这种做法不仅体现了中国海军精打细算的作风,也展示了物尽其用的智慧。
在追求高精尖装备的同时,中国海军并未忽视现有装备的利用价值。这种做法不仅节约了资源也为老舰赋予了新的使命。即使装备已经落后,“哈尔滨”舰依然保持着良好的战备状态,这种精神正是中国海军的传统。
从最早的“抚顺”号驱逐舰,到如今的055型万吨大驱,中国海军的装备更新速度令世界瞩目。而“哈尔滨”舰的存在正是这一发展历程的鲜活见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海军在推动装备现代化的同时依然注重对老舰的维护和利用。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哈尔滨”舰身上,也体现在其他退役舰艇的妥善处置中。每一艘老舰都像一座丰碑,记录着中国海军的每一步成长。
在新春佳节,“哈尔滨”舰依然坚守岗位向全国人民送上祝福。这份坚守与情怀让人动容。或许明年此时我们再也看不到“哈尔滨”舰的身影,但它为中国海军发展作出的贡献,将永远铭记在史册中。
老舰虽旧但精神永存。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装备的使用上,更体现在代代相传的责任担当中。如果“哈尔滨”舰退役,113“青岛”舰可能会接过这一传统,继续为全国人民送上新春祝福。这种传承正是中国海军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从近海到远洋,从老舰到新舰,中国海军的发展永不停歇。而“哈尔滨”舰这样的老军舰,正是这一伟大进程的见证者。它们虽然装备落后,但精神永远向前。这种精神正是中国海军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推动其不断迈向世界一流的强大动力。
在新春佳节,让我们向“哈尔滨”舰这样的老舰致敬,向中国海军的坚守与传承致敬。它们的坚守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