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陈桥兵变时,后周仍有实力,为何没有进行有效反扑?

兜汤看历史 2022-04-30 10:20:22

公元960年,奉命带兵北上抵抗契丹的赵匡胤行至陈桥这个地方的时候,被部下披上一袭黄袍,拥立为皇帝,并很顺利地取后周而代之建立了大宋王朝。不过耐人寻味的是,赵匡胤黄袍加身发动兵变的时候,明明后周皇室仍有“拼死一搏”的实力,为何就让赵匡胤的“乱臣贼子”行为轻易得逞了呢?

一是赵匡胤对这场兵变早有准备

不管是带兵北上抵抗契丹,还是醉酒被部将黄袍加身,明眼人都知道,这是赵匡胤早就准备好的戏码,而且套路是一环接一环的,就是要把后周小皇帝和他的小朝廷套进去。

赵匡胤先是不知道派谁谎报了契丹要南下侵犯后周的军情,吓得后周小皇帝和太后手足无措的,然后问宰相范质该怎么办。这个宰相也是个糊涂虫,不把事情调查清楚了,就将全国军权交给了赵匡胤,直接让他把后周的精兵都拐跑了。

接着,赵匡胤又打起了心理战,让人在开封城中传播“出兵之日,当立赵匡胤为皇帝”的流言,搞得百姓是人心惶惶,都以为要改朝换代了。

而他带兵刚出开封不久行至陈桥驿时,又让亲信在军中散布后周小皇帝的坏话以及“当立赵匡胤为皇帝”的流言,挑起这帮士兵对后周小皇帝的不满,鼓动这些大兵跟随赵匡胤。等到时机差不多的时候,就假借酒意来了出黄袍加身的戏码,顺利上位,成功收服了这批后周的精兵强将,并带着他们掉转枪头朝着都城开封而去。

而最最值得一提的是,赵匡胤早就在开封城内埋下了伏笔,比如当时守备都城的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赵匡胤的拜把兄弟。他们看到赵匡胤成功把这帮大兵拐回开封后,立马就打开城门接应。由此,赵匡胤顺利接管了开封。

二是赵匡胤下令秋毫无犯,取得了民心

当然,除了事前精心筹备外,事变时,赵匡胤禁止掳掠以及善待后周皇室的策略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宋史》说:

太祖曰:“太后、主上,吾皆北面事之,汝辈不得驚犯;大臣皆我比肩,不得侵凌;朝廷府庫、士庶之家,不得侵掠。用令有重赏,违即孥戮汝。

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赵匡胤显然深谙这点,不管他是不是真心对待百姓,反正他是个影帝级别的演员,不仅严肃军纪下令军队不得烧杀抢掠,而且一回开封就直奔皇宫,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向太后和小皇帝哭诉:“不是我想当皇帝,实在是这帮大兵上赶着要我当的啊,而且还说我不当就要伤害太后和皇上,我被逼无奈,愧对先帝啊······我保证让太后和皇上永保荣华富贵!”搞得太后和小皇帝只能跟着哭,哭着哭着就只能禅位了。而凭借着影帝般的演技和实打实的优待,赵匡胤也顺利赢得了百姓和后周大小官吏的支持。

三是后周的反抗力量没有聚集在一起,被赵匡胤分而击之

当然,也有不服或者说看穿了赵匡胤演技的人,比如忠于后周的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和扬州的淮南节度使李重进,这两位就要讨伐赵匡胤的乱臣贼子行为,光复后周皇室。

虽说这两位是后周仅存的实力了,但不容小觑,特别是这个李筠,不仅擅长骑射,更是骁勇善战,是后周数得上的大将。看到他们要反,赵匡胤自然头疼,一开始还用怀柔政策,没想到这两位不上套,无奈,赵匡胤只能御驾亲征啊。

而为了怕这一南一北联合起来进攻,赵匡胤采取了分而击之的策略,先是派了个说客去游说李重进,然后趁着这哥们没反应过来的功夫,集中力量把硬茬李筠给灭了,接着又调转枪口把李重进给消灭了。自此,后周反抗力量彻底熄火,赵匡胤顺利坐稳了江山。

但凡政变,无一不是腥风血雨,但这次政变却几乎是兵不血刃,这其中除了有赵匡胤及其团队的精心筹划,自然得益于赵匡胤对大局的控场能力,因此,不得不说,赵匡胤实在是个人物。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兜汤看历史

2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