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可以这么说——整体进攻效率越低的时代,传统控卫+大前锋的建队模式越可能成功。
回顾那些伟大的控卫和大前锋组合,我们总是感叹,马龙没有杀手气质,斯托克顿是个纯控卫,佩顿在明星后卫里的主攻被高估了,或者纳什终究没有赶在好的时代——往往会归因于,组合中的球员缺乏硬解能力,不能在关键时刻拯救球队。
老话讲,他打不死人啊。
但万事万物不能只归结于一个“硬解能力”,从球队结构上,1/4号位组合的建队模式,在攻防两端也有其局限:
一支球队的进攻构成,无非是不同进攻方式组合下,产量和效率的动态平衡——中锋和突破者们有效率,产量就加不上去,外围单挑手们开发成本低,效率就不及篮下。
而1/4号位的建队构成,通常避开了效率上限最高的板块,又在成本开发上,也没有做到极致的低,因此两边都占 又两边拉不满,就总是短一口气。
他们往往没有最大限度破坏阵型的能力,因此收获不了效率最高的进攻方式:
篮球场能最大限度拉扯防守阵型,创造进攻机会的位置,一是篮下,一是三分线,在库里和小球时代出现前,基本只有篮下。
这也是为什么,低位中锋会在长久的历史中,大量成为战术轴心,除了不世出的几个突破大魔王,多数球员对篮筐施加威慑的能力不如中锋稳定。
而1/4号位建队,就意味着中锋资源的让位,让4号位成为通常意义的进攻箭头。
明星大前锋通常有低位技术,但除了麦克海尔、邓肯等少数球员,终究无法和真正的中锋相比,并且比起拼图大前锋拉开、中锋在内线发威的奥尼尔、大梦,大前锋的低位环境更滞涩拥堵,天然给了中锋蹲坑的条件。
毕竟在那个年代,能投三分甚至长两分的中锋还是太稀罕物了。
这也是为什么小斯和纳什的挡拆在那个年代很扎眼,除了相对好的空间加持,小斯直接站5号位也大幅增加了挡拆的阵型破坏力。
而多数时候,向内压缩防线和攻框的难度系数,催生了大前锋们的另一项技术运用——中投。
从马龙到邓肯,再到韦伯、天尊、KG和德克,大前锋通常都有一手中远距离跳投,来作为阵地战拥堵空间下,消化球权的手段。
这也延伸到另一个问题:
他们的开发成本也不是最低。
因为大前锋们在这一项上,除了德克,多数无法跟真正的侧翼单挑手们相比——他们的体型更大,体重和重心都不允许他们像两米左右的球员一样,做面框的运控和摆脱(德克早年会这么玩,但也遭遇过小个顶腰眼缠下盘,不让下球的麻烦)
此时,控卫的作用开始体现了——1/4挡拆成了这类组合的经典画面。
控卫挡拆可以把大前锋进入攻击位置的工作简化,为彼此都创造一定的跳投和切入空间——在这个过程中,中锋不用对抗要位和上球,侧翼不要卷切摆脱和单挑,在一个大家都站住了的回合里,1/4号位在上线搓个挡拆就能制造一定错位和出手空间。
这个成本相比中锋落低位来说,算低了,但相比侧翼直接接球单挑呢?他毕竟多一道挡拆的流程。
而在关键时刻,防守的纪律性和强度提升后,1/4挡拆所能创造的错位窗口会缩小——且如前所述,他们依旧没有大幅改变阵型——因此最后还是会演变成一次低位或中距离的单挑,区别只是1号位还是4号位来完成。
那么在中锋和侧翼的领域,除了少数异才(比如邓肯、德克和刺客),1/4号位毕竟不如别人自己的BGM强大——这也是很多4号位季后赛降档的部分原因,他们的跳投产效还是吃了一定的战术成本。
因此,1/4号位在进攻端,论破坏防守阵型和创造高效机会,他们不及中锋和突破手;论低成本开发和快速解决进攻,他们也不如真正顶级的单挑侧翼。
真正的优势,其实就是要求的建队成本相对低,并且在常规时间里,比苦哈哈的单挑或低位更加可持续——所以往往常规赛表现都是不错的。
这也是为什么说,进攻效率越低的时代,1/4号位的建队越容易接近成功。
当进攻真正困难到中锋接个球都费劲,摇摆人想攒个跳投也很困难的时候,1/4挡拆在常规时间的开发红利、1号位好歹能处理球的运控保底、4号位哪儿都能来一下的零敲碎打,就能追平一些产效上的劣势。
而大前锋盛事,也确实是赶在了NBA进攻最黑暗的世纪之初。
当然,这也不意味着1/4号位就是当时建队的最优之选——OK组合只是内讧和伤病,并不是输在版本。
防守端则比较明白了:
1/4号位建队的球队在进攻端的相对优势还是开发成本低,因此防守端应该走的方向是接近摇摆人的防守压制流,但1号位在进攻开发环节举足轻重的地位,让他们很难拥有一个完全消除体型差的防守,需要其他位置提供过量的影响力(邓肯+上将/04活塞)。
说得邓肯和帕克没得冠军一样
这是一篇论文
想要实力 控球加大前都是明星球员的双核是最适配的 什么双后卫 双前峰 一后位一个中峰 没有一个控球和大前来的变化多 控球后卫可以得分 可以拿球 大前可以打内 打小前或者顶5 号 都是灵活的 所以 一个球队 一个控球加一个大前为核心是真的最合适的组合
反正最差夺冠的模式就是控卫模式。中锋模式是永恒不变的最容易夺冠建立王朝的模式,直到那个篮球之神乔丹才开启了得分后卫的模式,以及科比承接了乔丹的模式。但科比和乔丹这种还得是顶级防守者才有机会,只会得分不会防守的也很难。像詹姆斯就选择了最困难的控球模式,所以创造不了王朝,而且詹姆斯个人一整场比赛控球太多,体力消耗太大,到最后两分钟自己单打的超巨模式效率就比较低下。
只能说生不逢时。犹他二老碰到了巅峰的老流氓,还是两次,普林斯顿国王碰到了巅峰OK,跑轰太阳碰到了巅峰马刺。该说不说,这几支都是能载入史册且排名不低的队伍。
诺维斯基基德怎么打出来的
建队的核心是一个可打无球,对球权要求不高,有硬解攻坚能力,关键时刻能接管比赛的,只要有这么一个球员,打哪个位置都行
要说上古时期大前夺冠很难是真的,因为那时候叫二中锋,意思就是身高体重没到打中饭的级别,但是新世纪开始就不一样了,有鲨鱼这个内线大杀器,邓肯加内特这种其实可以去打中锋的球员就会想办法不和鲨鱼对位改打大前锋,结果就是他们打成功了,然后就影响了很多经理和教练的建队思路,选择用更多的锋线来提速,模糊锋线到中锋的边界,所以现在个高能跑能跳的大前锋也越来越多。以前这种人去打中饭的只有上将一个
其实韦伯时期国王队有机会冠军的,奈何洛杉矶更有名,联盟应该也是想搞个三连冠出来,所以国王就那样了
要身高没身高,要得分没得分[得瑟][得瑟][得瑟]
篮球是五个人的运动,整体强才能夺冠。当年活塞五虎没有巨星,但能打败湖人F4夺冠。
字母哥夺冠那年
狗屁不通,不管怎么搭,关键看球星成色。邓肯5个总冠军又不是路上捡的(99打双塔,03、05是单核,07属于GDP,14打极致团队),诺维茨基也有,加内特抱团三巨头也拿了一个,浓眉詹姆斯也拿了,后期还有字母哥,不都有4号位巨星。
库里加格林,4个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