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时期名将陶侃,为何家里能人辈出?其曾孙还是陶渊明

陆荣倩说 2019-05-04 13:53:59

提到历史上的陶侃,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他清廉的为人还有卓越的政绩,可是历史上的陶侃,到底怎么样?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外界对于他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他的母亲,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他的一生之中,到底是怎么样严于律己的!

 

陶侃是东晋人,他的母亲湛氏是一位品德非常高尚的人,在陶侃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告诫他,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多多争取和高尚的人成为朋友,这样就能从他们的身上学到长处,对于自己也有很大的提升。所以陶侃从小的时候就记住了母亲说的这番话,经常虚心向高尚之士请教不懂的道理。当时和他同郡的有一位孝廉,名字叫做范逵,因为对其非常仰慕,所以陶侃有问题就会去找他商量,久而久之,两个人就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经常在一起探讨问题。

有一年的冬天,天气非常的寒冷,范逵因为有事情所以需要前往洛阳一趟,路上正好经过陶侃的家,当时的天色已经很晚了,行路又不方便,所以他就想在陶侃到家里面住上一晚上,等到第二天的时候再赶路。可是陶家贫寒,虽然说住的地方勉强能够解决,但是家里的粮食早就已经不够了。看到这种情况,陶侃感觉非常为难,于是就去问母亲的看法,他的母亲知道这件事后,就对他说,你现在去里面好好的招待客人,剩下的由我来想办法。

 

陶侃的母亲有一头非常乌黑漂亮的头发,很多人都非常羡慕,但是为了招待这位客人,毫不犹豫就把自己的头发剪了,然后拜托邻居帮忙,将头发卖掉,换来了一些粮食。即便是在当下来看,这种品质也是十分难得的,这位母亲自己的粮食都不能够保证够,可是为了客人,毫不犹豫的拿出自己所有能给的东西,实在是一件让人非常感动的事情了。

之后,她又将房屋之中的柱子锯开,用来烧柴,甚至还把自己床上唯一的一个草毡拿下来喂马,范逵得到了非常好的款待。在得知实情之后非常的感动,对陶侃说,你母亲真的让我很敬重。

 

后来陶侃被授予官职,做了管理渔业的官员,在一年收鱼的季节,他和渔民们一起打捞,收获了非常多的鱼,于是就派人向自己的家里面送了一些,可是没想到的是,这些鱼又被他的母亲原封不动的退还了回来,随之而来的还有一封信,信中写道:你自己身为朝廷的官员,竟然敢拿国家的东西私自给我,这样并不是孝顺,反而让我更加担心,希望你以后一定要廉洁奉公,不要再做这样的事情了。陶侃记住了母亲对他所说的话,严谨待人,终于官职一步步提高了。

后来陶侃成为了王敦的部下,当时因为他立了战功,所以被提拔作为荆州刺史,但是有人嫉妒陶侃的成就,故意在王敦面前说他的坏话,王敦信以为真,于是贬斥他,将他调到了广州,当时的广州是非常贫困的地方,实际上是变相的减弱了他的权利。

 

在到了广州之后,陶侃并没有一蹶不振,反而是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他每天早上都要把100块的砖头从书房之中搬到外面,到了傍晚的时候,又会把这些砖头一块不落的全部搬回去。有人看见了他正在做这件事情非常的奇怪,于是就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他回答说:虽然我现在身处南方,但是心里面还有志向要收复中原,如果现在这个时候就懒惰下来,倘若将来国家有需要我的时候,有我这样的状态又怎么能够担负起责任呢?

后来王敦攻打建康失败,没过多久病死了,晋朝重新恢复了陶侃的官职,当时百姓们听了都非常的高兴。虽然官职恢复原位了,但是这个时候的陶侃,仍旧非常的小心谨慎,无论是多小的事情,他都会亲自去认真检查,从来不敢懈怠。

在陶侃的一生之中,带兵的时间长达41年,为国家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而能够达到他如今的成就,不得不说她的母亲从中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让他在小的时候就有了高尚的品格,其曾孙子也是大家很熟悉的不为三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可见有好的品格,对于人的一生影响太大了。

你们对于历史当中的陶侃又有了什么样新的看法呢?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