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嫡长子继承制是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实行的一种继承原则(制度),是维系宗法制的核心制度之一。嫡即正妻、原配,正妻所生之长子为嫡长子。法律规定嫡长子享有继承优先权。
该制度起于商末,定于周初。具体规定为“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嫡长子继承制自西周以后,汉族王朝基本上都执行周朝宗法制所规定的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拥有政治继承权。嫡次子和庶子按照身份等级不同,获得不同的次级政治地位。
在奴隶制(礼制)时代,主要适用于宗祧继承中-此时家国一体,宗祧继承可涵盖王位继承、爵位继承、官位继承。
进入封建时代,法律严格区别嫡庶,在王位继承、爵位继承、官位继承和宗祧继承中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在财产继承中诸子均有继承权,嫡长子仍处于优势地位-王位、爵位、官位、宗祧不可分割,财产可以分割是原因之一。
这种制度体现了等级观念,与宗法制度、妻妾制度相表里;但在当时多妻(妾)制条件下,一定程度避免了继承中的矛盾冲突。

十一、皇帝没有理由生不出儿子来
理论上讲,皇宫大内的女人都是属于皇帝的,所以,只要皇帝没有问题,没有理由生不出儿子。
1、明朝的后妃制度
(1)后妃的选拔和待遇
明朝后妃大多出自民间,通过选秀女的方式选拔。选秀女制度主要在京师附近地区推行,选中的女子通常来自家境清白的低级官员或平民百姓家,禁止大臣进献美女。后妃的待遇包括封号、尊号、徽号和谥号。封号用于定等级,尊号表示崇敬褒美,徽号在尊号前加套语,谥号是死后根据一生言行事迹颁发的称号。

(2)明朝后妃的等级和封号
皇后:最高等级,治理后宫事务。
皇贵妃:仅次于皇后,明宪宗时封万贵妃为皇贵妃,此后成为定制。
贵妃:明太祖时已有贵妃,但无“皇”字,至宣宗时孝恭皇后成为皇贵妃,此后贵妃也有金宝。
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这些位号在明朝二百七十六年间广泛使用。
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嘉靖十年仿古礼册立九嫔,位在妃下。
昭仪、婕妤、贵人、美人、选侍、淑女、答应:这些位号杂置期间,位在后妃之下。

2、明朝皇帝的子嗣
(1)明太祖朱元璋儿女成群
朱元璋出身寒微,是从战场上摸爬滚打出来的,身体素质杠杠的,生了二十六个儿子,十六个女儿。在传宗接代上问题上,也是个劳模。

但是,细细一看,我们会发现一些问题。那就是:古人的寿命真是不行。帝王之家的寿命,年龄最小的不出满月即夭,年龄最大的72岁也逝。
如果按照20以前是青年,20-40是中年,40-60是老年,朱元璋的26个儿子中:
3人没过20岁,占11.5%,其中2人夭折,可见生活条件对人的影响很大。10人在40岁前去世,占到38.5%。5人在60岁前去世,占到19.2%。人活六十一辈子,26个人中有8个人活到60岁,比例是30%。
所以,你看古人们送别的时候那种恋恋不舍,那真是今日一别,是否还有记忆重逢,难说得很。
(2)明朝皇帝们的寿命

明朝16位皇帝,20来岁去世的是明神宗,木匠天启帝,23岁就死了,而且没有子嗣。
30来岁去世的8个,占到一半。明代宗朱祁钰30岁,明武宗31岁,明思宗34岁,明孝宗36岁、穆宗36岁,明宣宗38岁、英宗38岁、光宗38岁。
40来岁去世的2个,明宪宗41岁,明仁宗47岁。
50来岁去世的只有1个,明神宗58岁。
60来岁去世的2个,明世宗60岁,明成祖65岁。
70岁以上去世的1个,明太祖71岁。

(3)明朝皇帝们的子嗣
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有五子四女。 建文帝朱允炆有两个儿子。
明成祖朱棣有四子五女,就不太多。 明仁宗朱高炽有十子七女。
明宣宗朱瞻基有二儿三女。 明英宗朱祁镇有九子十女。
明代宗朱祁钰有一子二女。 明宪宗朱见深有十四子六女。
明孝宗朱佑樘有二子一女。 明武宗朱厚照没有子嗣。
明世宗朱厚熜有八子五女。 明穆宗朱载垕有四子七女。
明神宗朱翊钧有八子十女。 明光宗朱常洛有七子三女。
明熹宗朱由校有三子三女,都早夭。 明思宗朱由检有七子七女。
表面看起来,明朝皇帝的子女们都不少,至少除了明武宗全有,但是旧社会糟糕的卫生条件造成了居高不下的婴儿早亡率,能够长大成人的并不是太多。
这样,就造成了明朝历史上有两次由于帝王没有子嗣而由弟弟即位的事件。

3、继承人是个大问题
(1)朱元璋害了朱允炆和朱棣,抢班夺权的明成祖

如果不是朱元璋自以为聪明,搞了一个分封制的复辟,建文帝就不会想方设法的削藩,朱棣也就不需要起兵造反,老老实实地去封地当自己的藩王就是了。
要知道,靖难之役结束之后,因为政权的合法性问题,朱棣恶狠狠地搞出了株连十族,对江南士族的民心是个很大的打击。
(2)不作死就不会死,朱祁镇的夺门之变

宠幸太监王振轻动干戈,导致土木堡之变,大明军队崩溃,也先兵临北京城下,这就是朱祁镇最大的失误。结果八年之后,他又在石享、徐有贞、曹吉祥等人拥戴下搞了个夺门之变,把于谦给砍了,对于文臣的忠心是个很大的打击。
(3)堂弟即位麻烦多,明朝内乱不止导致边患不断

从朱厚熜为他父亲兴献王争谥号开始,明朝朝堂就纷乱不止。结果南倭北虏时时生事,极大地耗费了明朝发展的内力,导致明朝走上了下坡路。
(4)天启留下烂摊子,弟弟再英明也回天无术

在天启帝手中,后金军队屡次越过长城,四处掳掠,严重破坏了大明经济。崇祯帝性子又急,杀了很多首辅大臣,尤其是杀了袁崇焕,边事更加无人,大明亡征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