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第二季》是由孙皓执导,张若昀、李沁领衔主演,陈道明、吴刚、郭麒麟、田雨、李小冉、宋轶、辛芷蕾、刘端端等联合主演的古装剧。
该剧如今已经播到了第25集。在最新的剧集中,范闲为了填补内库的亏空,以度蜜月为由将京城中所有的商贾叫到苍山,给他们讲了一套名为“库债”的理论,但并没有起作用;后来范思辙上场,将现代人范闲的理论“古代化”再讲了一遍,并搬上了庆帝御赐的招牌做保证,这才促成了商贾们对库债的踊跃购买。

说实在的,看这段戏的时候,我开始还怀疑编剧没有仔细琢磨过剧本,直接把网文作者那一套为了“爽”不讲细节的东西直接搬上来给人观看,既然连这么明显的BUG也不修一下。
后来我专门去看了原著,发现猫腻真的牛,把这里明明解释的很清楚,那他是怎么说的呢?本剧编剧为何又不用他的版本,而想出如此蹩脚的情节来?今天的这一期内容,小编就带着大家来解决一下这两个问题。
如果大家觉得我讲的不错,希望可以给我个点赞、转发和收藏,能帮我点个关注就更好了,在此十分感谢。

言归正传,原著中京城中的大商贾,每年都会参加内库公开竞标,就是把内库的各式商品按商路和品类分成若干标的,公开竞标,只不过多年来商户们彼此间利益已经分配好了,竞标的时候基本上是心照不宣就完成了。
范闲北齐行先搞掉了在北齐搞走私的庆国第二大皇商崔氏,空出来8项标的,成功打破原有的利益分配格局;

然后找代理人+拉拢利诱其余皇商,借用北齐的走私资金在竞价过程中和第一大皇商明家打擂台,明家为求自保+示弱,大幅提高竞价,被范闲套了把大的,弥补了户部修河堤的资金缺口(书里内库没有亏空,只是因为走私和长公主挪用养兵导致盈利逐年下降)。
那么,既然有这么好的点子,王倦又不是那种,觉得自己比作者聪明,亦或者说觉得不改点什么不能体现他能力的蠢人,他为何要这么做呢?我觉得是由于国情如此。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国企是不可以拍卖的,可以重组,可以清算,就是不能拍卖。电视剧中若出现和国家政策有背离的剧情,肯定过不了审。
而我之所以这么推测,是因为第二季前面的剧情,查贪腐和查舞弊都很符合国情,所以它们虽然敏感,但依然都能顺利过审;

而如今被编剧替换成的卖“国债”也很贴合国情(前阵子发行的传世级的超长年限国债大家一定都记得),就是这国债的细则整个主创可能也一知半解,所以才会出现如今网上呈现的,如此大的节奏。
(本期节目到此就结束了,想要了解更多有关该剧的剧透彩蛋或是线索分析、人物解构,赶快关注小编吧,也欢迎大家来文章下的评论区,加入本期内容的讨论)
改编的确实说不通。内库长公主管理多年,亏空了2000万,交接工作的时候这就是死罪了。而且代理商明家也会被彻查,灭族。电视剧演的有点搞笑,烂账被发现,不需要承担责任
不合理啊,内库亏空是长公主的责任,交接时应当严查才对,剧中却变成坑范闲的手段,编剧有点常识好不好
[笑着哭]内库是国企啊,怎么看出来的?啥都整不明白。创始人是白身啊,怎么就国企了呢。
看到国债这一幕,觉得好搞笑,如果台下的商贾怎么好骗,那就不会腰缠万贯了!当台下的人是傻子,自己在台上还沾沾自喜,传销似的, 也是醉了。
讲国债可以,那最重要的利息是一个字都没提啊,那别人买你这个债券它意义何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