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王朝》中,最经典的剧情,无外乎九子夺嫡了。在这个过程中,九位皇子为了皇位勾心斗角,各显神通,那叫一个精彩。
但有句话说的好,叫虎父无犬子,既然老爹靠跟兄弟们的斗争才上的位。那么,作为雍正帝的儿子们,即使在数量上比不上康熙帝,但个个也不该是省油的灯。尤其是弘时,为了夺得皇位,没少算计四弟弘历和五弟弘昼,最终落得被逼自尽的下场。
跟两位哥哥的斗狠不同,五阿哥弘昼一直以来的形象便是糊里糊涂,甚至还干出一些类似“活出丧”的荒唐事。身在帝王家,难道他就没有争夺皇位的野心,还是说,我们都被其看似荒谬的外表给骗了?
杨角风谈雍正王朝系列文章:论伪装,没人比得上弘昼,他才是全剧隐藏最深的野心家!
一、
跟弘时和弘历不同,五阿哥弘昼不管是在康熙朝还是雍正帝,其存在感,一直就很低!
在康熙朝,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弘时和弘历的出场次数很多,而弘昼仅出场了一次。当时老四胤禛将邬思道从扬州带回北京,除了暗中给自己当参谋以外,还有便是府邸聘请的教书先生。
弘时岁数要大一些,虽然在剧中看不大出来,但历史上的他是比弘历大七岁的。弘昼虽然岁数小一些,但其实他跟弘历仅差一岁,可就因为这一岁之差,他就没机会在邬思道教书的时候出现了。
这也导致,邬思道在教书的时候,面对的只有弘时和弘历,甚至于去热河狩猎,弘昼也因岁数小,而没机会参加。
可以说,弘时和弘历在很小的时候,在其老爹还没成为皇帝之前,剧中就已经透露他俩的结局了。比如弘时就跟老八胤禩走的要近一些,他生病了,也是八叔、九叔、十叔、十四叔去看他,八叔还说:
“等你的病养好了,八叔带你去野外放鹰儿去。”
所以,这小子从小就爱玩鸟,不爱学习。也导致在热河狩猎前,邬思道给他俩开小灶上课,刚讲到关键时刻,这弘时就尿遁了:
“先生,先生,我要撒尿,我要撒尿!”
结果人家弘历学到了康熙帝英勇狩猎的典故,且在狩猎场上大放异彩,获得象征储君意味的金如意一枚。
二、
也就是说,雍正帝的皇位传给谁,根本就没啥悬念,康熙帝就已经帮他选好了!
所以,自从热河狩猎之后,弘历就不用再跟着邬思道学习了,转而到了康熙帝身边,由皇爷爷亲自教授。甚至于,小小的弘历就敢骑康熙帝的“尿脖”写字,美名其曰“骑大马”:
“皇爷爷,你可要扶好我啊!”
这个“扶”可不仅仅是扶着他,别让他从脖子上掉下来,更是有扶他当皇帝的意味在里面。
当然,康熙帝不仅教弘历学习文化知识,在武艺方面也不放松。西北战事起来之前,康熙帝就跟长大了点的弘历在比剑,一招一式比划的确实像那回事。
在这一点上,雍正帝就不行,他在剧中唯一一次展示武艺,就在西北战事起来之后。他想去竞争大将军王,于是跑到自家后院,穿上戎装射箭,可惜射出的箭就跟窜天猴似的,到处乱窜,没个准性。
相对于跟老八胤禩亲密的弘时,受康熙帝青睐的弘历,五阿哥弘昼的存在感就低多了。他唯一出场的一次,是在邬思道刚到雍亲王府不久,还是年秋月抱着他,去给邬思道献殷勤送护膝:
“弘昼,把护腿给邬先生试试!”
虽然剧中没有出现过弘时、弘历和弘昼他们三个在一起读书的场景,但是老八胤禩被抄家的时候却说过这么一句话:
“你们兄弟三个在一起读书,弘昼是最不用功的一个,可哪一次背书,他不是倒背如流?”
三、
按照刚才的推断,热河狩猎之后,弘历就去宫里读书了。弘时嘛,又不怎么用功,那邬思道能全身心教授的,便只有弘昼一个了。
因为邬思道的人设在剧中摆着呢,注定是一个拿不上台面的人,这也是雍正帝即位之后,非要当晚回到府邸想灭了他的原因所在。也正是因为他以阴谋论著称,康熙帝担心教坏了弘历,才特意将其带到自己身边,教弘历正大光明的帝王之术。
换句话说,邬思道思想的精髓,也就只能传给弘昼了。对,你没猜错,弘昼就像邬思道一样,在暗处默默使劲,一看情况不对,立马退隐了的高人!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小小的弘昼,作为一名资源最少,资质最薄,背景最差的皇子,他有没有夺嫡之心,又有没有付出行动呢?
弘昼其实就像老八胤禩评价的那样,善于伪装,用不用功和荒诞不经的表象,来掩饰自己的倒背如流和与光同尘:
“他做了那么多荒诞不经的事情,可哪一件是违背家法祖制的,他是变着法子与光同尘啊。”
他很聪明,但却表现出一种傻乎乎的样子,童叟无欺,见谁都是一脸尊敬的样子,且总是在讲自己笨。这种表现,不仅仅是雍正帝面前,在皇叔面前,在大臣们面前,即使在李德全,李公公面前,也是如此。
所以,见面都是李公公长,李公公短的叫,时不时还塞点钞票,求指教。李公公呢,也乐于指教,面对雍正帝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善意提醒。
四、
倒是弘时,聪明不用到该用的地方,见李公公还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甚至还当面揭人家的短:
“别跟我玩这花花套儿,就您老公公这套把戏,只能哄外头那些晕头鸭官儿,以为我不知道?”
李公公可是两朝元老,哪能这么挖苦,既然你弘时这么不懂人情世故,想见皇上可就没那么容易了,您啊,就在下面跪着吧!
弘时表面上聪明,其实实在是蠢笨,科场舞弊泄露试题就不说了,但就参与八王议政逼宫一事上,从一开始他去提议让自己管这事,雍正帝就已经看透他了。当时,他还傻呵呵的说,八叔那么厉害的人,也只能对整顿旗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儿臣怎么,怎么……
雍正帝直接阴森森问了一句:
“这话是谁对你说的?”
雍正帝那么多眼线,当然清楚老八胤禩他们是什么心思了,不然的话也不会在老十三胤祥提出邀请旗主王爷进京有风险时,特意回到:
“要是脓包,迟早得挤了他!”
既然已经是脓包了,总得找个机会挤掉吧,何不趁着这次旗主王爷们进京呢?毕竟,当时雍正帝推行的新政,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以及摊丁入亩都已成功,只差旗务了。
这也恰恰说明,雍正帝早就做好了应对之策,来了一出将计就计,就是要引老八胤禩他们上套。他只是没想到的是,这件事,竟然是弘时过来请命,难道弘时也跟老八他们搅合在了一起?
五、
反观弘昼就聪明多了,雍正帝在答应弘时的请求后,不过是喊了一声他的名字,弘昼就直接答非所问了:
“儿臣既没有三哥的这份心思,也没有四哥办事的能力,只是身子骨结实,只望能把皇阿玛的病,移到儿臣身上,就算替皇阿玛分忧了!”
所以,他这一套说辞,成功欺骗到了雍正帝,雍正帝还让他坐到身边,并教育他。说,平时啊,要多读读书,多练练骑射,不要整天跟和尚和道士们搅合在一起。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弘昼对权力没有欲望,对皇位没有想法,自己也没有什么野心的伪装很成功!
这种伪装不仅骗了雍正帝,也骗过了其他人,比如老十三胤祥,他临终前也只是嘱咐雍正帝说剩下的皇子中,一定要提防弘时:
“弘昼没心思,但愿弘时不会!”
以及老八胤禩,他给弘时分析情况时,也是认为弘昼虽然聪明,但也是无心皇位,不用担心:
“你无需担心弘昼,他不像你皇爷爷,也不像你皇阿玛,说到像,他倒真有点像你皇太爷世祖章皇帝,他知道当皇帝是苦差事,平安做个王爷是真正的福分,所以,他不会和你争!”
可以说,弘昼没有夺嫡之心的表象,骗过了朝野上下所有的人,但唯独没有骗过我,因为他太像雍正帝了!
六、
当年雍正帝还是老四胤禛的时候,邬思道就对他说过这么一句话,他也一直在照做,这句话就是:
“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不一样的地方在于,雍正帝理解的自己不争是假不争,他理解的弘昼的不争是真不争,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弘昼很清楚,相对于弘时和弘历,自己去争取皇位的胜率几乎为零,除非他俩都死了,皇位才有可能落到自己头上!这跟当初雍正帝上位的情况还是很像的,他也是干掉了太子、老大、老三、老八后才上位的。
所以,弘昼只能韬光养晦,慢慢等待时机,就像当年太子胤礽给任伯安写的书信一样。老四胤禛只需稍做点手脚,就让太子跟老八干了起来,最后渔翁得利。
而这个时机,恰恰就是弘时自荐要去整顿旗务,并点名弘昼一起跟着。
弘昼不傻,关键时刻雍正帝将弘历派到了江苏李卫那,弘时又跟老八胤禩走的近,且已经被雍正帝猜忌,这里面铁定有事。
在丰台大营,弘时说旗主王爷们要来接管,见众将领不信,还特意问弘昼:
“让四位旗主王爷进京整顿旗营兵务,是皇上的旨意,五弟你也听到了是吗?”
弘昼只知道皇上让他整顿旗务,但并没有讲接管丰台大营的事,况且丰台提督自己都说了,只有皇上圣旨和十三爷手谕才能接管大营,其余人想都别想。弘昼作为皇子,这点基本常识难道没有吗,平时谨小慎微的,怎么这次这么痛快的肯定了?
七、
说到底,他就是在套路弘时,甚至担心自己表现的太爽快,对方会起疑,还特意在回来的路上问弘时:
“皇阿玛是说整顿旗务,但并没说让他们共同管理防务!”
他若是起疑的话,为啥不在丰台大营说,偏偏在回来路上再说呢?
一方面,他这时候说,事已至此,已经无法挽回,确保弘时上套。另一方面,以后事发之后,自己有了这段问话,也可以洗脱嫌疑。
当然,若是八王议政逼宫真成了,那也白搭,所以,他还得确保弘时的计谋成功不了,这才有了第二天朝会前,他故意磨磨蹭蹭,欲言又止,将情况告知了老十三胤祥。
等到朝会上面,雍正帝问弘昼怡亲王去哪了时,他明知老十三胤祥去处理丰台大营的事了,却隐瞒,说去看病了。
此举一方面可以稳住老八胤禩一伙,另一方面也给了老十三胤祥更多的时间,同时也麻痹了弘时,让他自己暴露自己。
等到军队真被“接管”了,雍正帝恼羞成怒,问弘昼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时。他其实可以将弘时供出来,但不能那样做,只能支支吾吾看向弘时,向其求助,等于点名了弘时才是幕后主使。
他这个举动,恰恰是让弘时当着雍正帝的面将责任往自己头上推:
“五弟也就是误说了一句,是听皇阿玛亲口说的……”
而这个责任,雍正帝作为皇上,一眼就能看出来是假的,毕竟在他心目中,弘昼并做不了主。这样就可以在事后,彻底洗脱自己的嫌疑,自己确实是无辜的。
八、
但这只是夺嫡的第一步,接下来弘昼的骚操作,才是其权谋的顶级表现!
之前我(杨角风)详细解释过很多遍,八王议政逼宫就是雍正帝设下的圈套,就是为了引他们上钩的。这样一来,老八胤禩这个脓包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挤掉了,而雍正帝派去抄他家的人,恰恰又有弘时和弘历。
明知道丰台大营被接管一事跟弘时和弘历有关,他们俩有可能跟老八胤禩串通一起的,雍正帝为啥还派他俩去?
其实很简单,就是雍正帝对他们俩的试探,这次试探甚至决定了俩人的生死。
因为这个差事很难干,抄的狠一点,会给人们,尤其是雍正帝留下一个狠毒的印象。抄的不够狠,又难免给人一种,跟老八胤禩有关系的嫌疑。所以,人家弘昼继续装傻卖楞,躲在家里搞了一出“活出丧”,避开了这件事。
在别人面前,他可以说自己最近总是走霉运,有血光之灾,只能找群道士做法,去霉运。但是,到了雍正帝面前,他就不能这样回答了,只能如实答复:
“儿臣那些昏话本是搪塞世人的,儿臣实在是因为办不好差事,怕到头来又给皇阿玛添乱子!”
这句话是真是假,雍正帝心里是打疑问的,所以故意说你整天跟道士和和尚搅合在一起,这是在学当年的朕啊,你这是在明哲保身。
九、
弘昼当时就吓得一身冷汗就出来了,如果顺着雍正帝的话说,那就是居心不良,欺君之罪,不肯为国家办事,所以不能承认:
“儿臣百无一用之人,就再修上十辈子,也望不上皇阿玛的项背啊。”
是啊,我要是有用,也就不会出丰台大营那一茬子事了。幸亏皇阿玛英明神武,力挽狂澜,不然这事就糟了。
雍正帝越发觉得他像当年的自己了,于是又放出一个大招,说自己当年也跟他一样,潜心修行佛法,却没想到皇位落到了自己头上。
这句话就差拍着弘昼的肩膀说,你啊,最适合皇位了。那弘昼哪里敢承认,只能说自己啊,就像一只小萤火虫,哪里有皇阿玛的太阳亮。
见弘昼不吃这套,雍正帝便将曾静骂自己的文章拿出来了,想试探一下弘昼。结果,人家连看都不敢看,直接来了一句:
“这些狂犬吠日的疯话,儿臣不屑一看,也请皇阿玛,不要理睬”。
铺垫到这里也差不多了,雍正帝也不得不步入正题,询问当初弘昼在朝廷之上留下的疑点了。是啊,既然弘时说,当初是自己假传的圣旨,那么,是怎么传的啊?
弘昼怎么答?
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如实回答,就会落下个手足相残的印象,就像当年对太子胤礽落井下石的老大胤禔一样,被康熙帝痛骂蠢猪。若是不如实回答,那就会落下,自己替弘时掩护的罪行。
十、
所以,思前想后之后,弘昼给了一个这样的回答:
“儿臣记不清三哥说过什么话了!”
就像老八胤禩评价的那样,弘昼小时候读书,哪一次不是倒背如流,怎么可能会忘记?
他这样说,无外乎想向雍正帝表明,一是自己本性善良,不愿意手足相残;二是这次八王议政逼宫,自己确实不是参与者;三是我对皇位没有想法,也不想争夺皇位。
但是,他还有第四个隐藏的心思,那就是先不让弘时暴露,让他去完成他该做的事!
事实上,他供不供出弘时,对雍正帝来讲意义不大,他早就锁定了弘时了,不差弘昼这么个人证。但是,对弘昼来讲,意义就不一样了,因为接下来便是他距离皇位最近的一次。
为啥这样说?
因为此时的弘时已经派出杀手去杀弘历了,若不是图里琛半夜抽风,非要拉雍正帝去见隆科多;若不是隆科多良心发现,突然就供出了弘时;若不是图里琛及时赶到了江苏,并告知了李卫情况;若不是弘历命大,刘墨林用自己的性命替他挡了一刀……
那么,弘历一死,弘时再被赐死,雍正帝的皇位属于谁?
只可惜,弘昼的运气差了那么一点点,上天总是在眷顾着弘历。等到弘时被老爹赐死之后,弘昼也就吓破了胆,再也不敢觊觎皇位了。
作为一个聪明人,却要装一辈子的糊涂王爷,这对于弘昼来讲,也是一种折磨。可是,这又能怪谁呢,谁让他生在帝王家呢?
所以,论伪装,弘昼才是藏的最深的一个,也有过野心,并非是省油的灯!
儿时玩军棋,职位小的一定会输给职位大的,再大点玩象棋,没有所谓最厉害的,只要是犯在棋子的刀锋之下,一定会被吃掉。雍正王朝里也是体现出这样的情景,每个人物都是智商在线,都值得讨论一下[点赞]
你不应该叫杨角风,应该叫杨癫风
我要是弘昼,也刺杀弘历,成功了雍正就一个儿子了,你说传给谁[呲牙笑]
你不应该叫杨角风,应该叫杨癫风
是弘时和弘昼,不是弘时和弘历
分析的极为透彻!对职场对现实生活有指导意义。
《雍正王朝》中的九子夺嫡情节精彩纷呈,弘昼的角色扮演得淋漓尽致,他的糊涂形象让人忍不住想笑,却又隐藏着最深的心机
不合理,没有兴行为的人才应该着重科普各种兴行为知识
弘昼这个角色真是让人又爱又恨,他的隐藏深度和糊涂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捉摸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