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里的移风易俗”第一课开讲!烟台非遗传承人手把手“授艺”

齐鲁晚报 2024-12-02 10:41:42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洋

为进一步深化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12月1日,烟台市在福山区门楼街道组织开展“非遗里的新风尚”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暨移风易俗小戏小剧展演活动。活动邀请了国家级非遗项目烟台剪纸传承人梁巧艳、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山大面”代表性传承人权福健、胶东花饽饽习俗代表性传承人于志娜、烟台传统烙画制作技艺传承人陈亮4位非遗传承人,围绕移风易俗进行主题创作,并开启“非遗里的移风易俗”第一课,现场“传授”技艺,让市民近距离、沉浸式、有深度地参与和体验非遗。

“非遗第一课”上,火红的剪纸格外吸引眼球,梁巧艳老师被“学生们”团团围住,不断向她取经。“今天为大家准备了一幅容易上手的剪纸模板‘囍’字,其通常用于盖喜饽饽,会显得格外喜庆。”梁巧艳说。一张剪纸、一把剪刀,纸随剪转,左一剪,右一剪,伴随着沙沙的剪纸声,一张薄薄的红色纸片,经过精心剪裁,“囍”字逐渐显露。

现场,福山区的栾女士与11岁的儿子开启了一场剪纸赛,在十分钟左右的激烈角逐中,她以微弱优势取胜。栾女士说:“红纸价不高,但通过裁剪可以赋予它深厚的寓意,增加价值,很好地彰显了‘移风易俗’的内涵。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剪纸,也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体验,剪纸看似简单,其实需要极大的耐心、细心才能把细枝末节处理得当,希望有机会继续学习下去。”

来自福山区的栾女士手持自己的第一幅剪纸作品,与梁巧艳(左)合影。

同样,在另一边的葫芦烙画课堂上,陈亮老师正与大家分享着烙画时耐心与细心的重要性。福山市民王女士认真听了陈老师的讲述后,终于“动笔”,但不一会儿就皱起眉头。“看着老师示范很简单,我一上手就一顿一顿的,本来画画要画得活灵活现就很难,现在还要在葫芦上画,还是烙上去的,就更难了。这项非遗技艺太伟大了!”王女士感叹道。

陈亮向大家传授烙画技法。

相比之下,于志娜老师给大家出的胶东花饽饽“手工作业”就比较简单了,吸引了不少小朋友参与。“今天我带大家做一朵玫瑰花,其主要分为花瓣和叶片,步骤简单,但每个部分都要做到精细,组合起来才能更加生动。”于志娜说。来自西关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李舒晗在于老师的指导下,独自制作了一朵粉色玫瑰花,她表示,“没有想到面团也能做得这么漂亮,下次妈妈做馒头时我也要试试,也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学做胶东花饽饽的机会。”

李舒晗在于志娜(左)指导下完成“花饽饽”玫瑰花的制作。

临近课堂尾声,权福健老师的福山大面即将出锅,香气弥漫整个课堂,前来学习“美食秘籍”的市民一个接一个地向权老师请教。权福健分享说,今天教大家做的是打卤面,卤要晶莹剔透、厚薄均匀,面要柔韧又爽滑,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烟台城市科技职业学院大二学生晁昊宇听了权老师讲述的故事后,非常感动。“权老师在母亲影响下开启了非遗传承之旅,一碗简单的面却饱含浓浓的情谊。今天学到不少东西,等放假回家我一定要给妈妈做一碗福山大面!”晁昊宇说。

小朋友们品尝福山大面后,与权福健合影。

现场,不少市民通过分装的小碗都品尝到了权福健老师亲手制作的面条,并且人人“光盘”,践行节约。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