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澳大利亚当局再次对达尔文港采取行动。
故事始于2015年,当时中国岚桥集团以5.06亿澳元的价格,签下了一份长达99年的租赁合同,接手了这个原本杂草丛生的偏僻小港。达尔文港位于北澳大利亚,这片区域本就人烟稀少,港口之前几乎无人问津,政府也对其置之不理。
中国企业在短时间内成功将澳大利亚北部的一个港口改造成了现代化的深水港,成为中澳贸易的关键枢纽。这一成就不仅展示了中国企业的实力,也极大地促进了中澳之间的贸易往来。
2018年莫里森执政后,澳大利亚的外交政策明显向美国倾斜,对华态度转为强硬。政府开始针对中国企业在达尔文港的运营提出质疑,并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试图强行收回该港口的控制权。这一系列举动反映出当时澳方对华政策的重大转变。
2022年阿尔巴尼斯执政后,为修复中澳经贸关系,决定终止对达尔文港的调查,这一事件至此平息。
近期,阿尔巴尼斯政府态度急转,计划斥巨资回购港口资产,甚至不惜动用养老金储备。这一反常举动引发了公众的广泛质疑。政府为何突然改变策略,愿意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其真实动机令人费解。这种不惜动用养老金的决策,是否意味着存在更深层次的利益考量?公众对政府这一行为的正当性与合理性产生了严重怀疑。
阿尔巴尼斯政府近期高调提出收回达尔文港的计划,核心原因在于为即将到来的5月3日联邦大选拉票。目前工党在民调中的支持率与自由党相差无几,为了吸引保守派选民,工党需要在国家安全问题上表现出强硬态度。通过炒作“战略资产流失”的话题,阿尔巴尼斯意在打造一个“捍卫国家利益”的形象,以此在保守派选民中提升存在感。有趣的是,反对党也在这件事上积极响应,两党罕见地达成一致,毕竟选票才是他们的共同目标。
这事儿明显有点假惺惺的。2015年澳大利亚政府把港口租给中国时,可没提过这算啥战略资源。那时候北澳人烟稀少,港口荒凉得连海鸟都不愿光顾,澳政府巴不得有人接手。现在我们把港口经营得风生水起,他们又眼红了。这就像有人把烂尾楼低价甩卖给你,等你翻新好了,他又想高价回购,哪有这种好事?
让我们分析一下实际情况。达尔文港的主要贸易对象是中国,超过85%的货物都是销往中国。如果澳大利亚真的收回港口,中澳之间的贸易必然会受到冲击。此外,根据现有合同,违约赔偿金达到300亿澳元。阿尔巴尼斯提出用政府退休基金来进行收购,这种做法相当于用未来的钱来解决眼前的问题。澳大利亚民众的养老金储备本来就不充裕,如果这笔钱被用来填补港口收购的资金缺口,将来养老金减少的责任该由谁承担?
有趣的是,达尔文港对澳大利亚的主要价值在于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一旦与中国关系恶化,这个港口就会变得非常棘手。因此,许多人认为,大选结束后,澳大利亚政府很可能会将此事搁置,因为经济利益才是最关键的因素。
倘若美国将目光锁定在达尔文港,中澳两国的海上贸易通道或将面临严重威胁,这种潜在风险才是真正令人忧虑的焦点。美方的这一举动可能直接影响到两国间的重要物资运输,进而对双边经济合作造成不利影响。这不仅关系到中澳两国的利益,更可能波及整个亚太地区的贸易格局。在此背景下,如何维护这条关键航线的畅通,成为摆在两国面前的重要课题。这种战略要地的争夺,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影响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