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不胜防!已有多人中招“碰”一下钱就没了!手机这个功能,慎用

笔记一览 2025-01-21 08:40:32

“钱,不见了!”李先生满头大汗地跑进派出所,嘴里不断重复这句话。怎么回事?原来,这位年近半百的老实人被骗子用一通电话、一款软件、一张银行卡,轻轻松松地卷走了将近10万元!罗女士同样“中招”,被迫装上两个APP,银行卡轻轻往手机上一贴,钱就像被“鬼”吸走了一样!

真是“一只苍蝇坏了一锅汤,一个骗局毁了一年欢!”如今,骗子盯上了春节这个人们高频出行、退款退票的关键节点。他们精心编剧、步步为营,演了一出让人防不胜防的“夺财大片”。今天我们就来深挖骗子们的套路,揭开这些骗局的真面目,告诉你该如何守住钱包,安全过好这个年!

事情是怎么发生的?骗子非常懂人心,善用情绪打人软肋!

李先生刚接到电话时,对方操着一口“专业”的普通话,自称是航空公司客服,说他买的机票因为航班取消可以全额退款。别说,这一听还真挺像回事儿。春节前后,订票、退票的人不少,听到“退款”两个字,李先生心里一激灵:天上掉馅饼了?

接着,骗子开始“抛诱饵”——让李先生下载一款叫“NFO-X”的软件,说这是公司指定的退款通道,还要求他开通一个叫“放心借”的贷款服务。李先生有些疑虑,但对方轻描淡写地解释:“只是个形式流程,不会真的贷款。”结果,李先生就这么一步步走进了骗局的深渊。

最离谱的是,骗子最后要求李先生打开手机的NFC功能,让他把银行卡贴在手机背面。“这只是认证一下您的银行卡信息,很快就能到账。”对方说得滴水不漏。可谁能想到,这一“贴”,银行卡里的9.8万块钱竟然瞬间被转走!

罗女士的遭遇和李先生如出一辙,但对方用的理由更刁钻:称她订阅了某个服务,扣费没取消,要下载两个APP解决问题。结果,骗子通过远程控制手机,用NFC功能盗刷了她的银行卡余额。

骗子的手段可以说是“科技+人心”的双杀。他们通过假客服身份获取信任,利用受害者对复杂流程的不了解,引诱对方一步步配合。再加上远程控制、NFC转账这样的新技术,让受害者几乎毫无招架之力。

俗话说:“蛇钻凉洞,贼瞅热炕。”春节前夕,人们都忙着抢票、退票,情绪容易急躁。这时候,骗子就像躲在阴影里的猎手,瞅准了人心的破绽——急于退款、省事怕麻烦的心理。加上春节是消费高峰期,银行账户里存款多,骗子的作案成功率自然飙升。

NFC技术,原本是为了便捷支付设计的。但就像刀可以切菜也能伤人,技术无罪,使用者有别。骗子正是利用NFC无需密码的特点,通过伪造的支付终端直接转走卡里的钱。再加上远程控制技术,他们简直如虎添翼。

归根结底,是两点:

一是大家对技术不熟悉,防范意识不强。NFC功能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个“听说过没用过”的陌生存在,被骗子忽悠开了都没反应过来。

二是骗子“吃准”了人性弱点。用周星驰的话说就是:“人性最大的弱点,就是贪图方便、信以为真。”面对陌生来电,大部分人一听到“退款”“返现”这些关键字,就很容易失去警惕。

骗子再狡猾,我们有妙招!

招数一:拒绝安装陌生APP。

别人让你装什么软件,一律拉黑!尤其是涉及金融的APP,宁可多问几次官方客服,也别轻信陌生人。

招数二:NFC功能,非必要关闭。

NFC看似方便,但实际生活中用到的场景很少。防范为主,平时不用时,建议直接关闭。

招数三:电话+验证码,慎之又慎。

一切要求你通过验证码、远程操作的人都要警惕!“验证码就是钱,别把钥匙交给陌生人。”

有网友说:骗子套路深,过年心太急!以后有事就找官方客服,陌生电话一律不理。

信息安全专家认为,金融诈骗的本质是利用了公众的认知盲区。除了加强技术防范,公众教育也非常重要。银行和支付平台应该推出更多宣传活动,普及NFC技术和支付安全知识。同时,监管部门也要加大对诈骗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骗不了、跑不掉”的高压态势。

回顾这些受害者的遭遇,不禁让人想起一句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春节本该是合家团圆的时刻,却因骗子的贪婪和无耻变得不幸。技术再先进,也要谨记防人之心不可无;便捷再诱人,也不能忘记风险就在身边。

你遇到过类似的骗局吗?又是怎么防范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提高警惕,过一个平安年!

0 阅读:1

笔记一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