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犟脾气,打骂不管用,自从换一种方式沟通后,跟娃处成了朋友

把你放心里 2023-05-11 20:19:18

哈喽大家好,我是图图爸~

做父母的,恐怕最烦心的事情就是孩子犟嘴了,毕竟父母在教导孩子的时候,本意都是想要孩子更好的成长,少走弯路,少受罪,但孩子却偏偏不听,犟来犟去,让父母简直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有些比较激进的父母,也会因此而“揍”孩子一顿,希望孩子能够长记性,但是家长们会发现,孩子是越“揍”越犟,根本起不到教育作用。

小茵的孩子上小学,和很多孩子一样,也喜欢玩手机。对于玩手机这件事,小茵是不赞同的,但小茵和大多数的家长一样,很难完全杜绝孩子玩手机的行为。

另外,作为妈妈也总有心软的时候,看到孩子那可怜巴巴的样子,真的不忍心拒绝孩子的要求。

但是,当小茵看到孩子玩手机玩的时间长,或是因为玩手机耽误正事,从而禁止孩子继续玩的时候,孩子却一改之前的那种状态,变得脾气暴躁、满腹牢骚。

这时候小茵就很委屈,明明是自己“宽容待人”,但为什么孩子却没有体会到来自家长的善意与关心呢。

小茵之所以这么发愁,其实不仅仅是因为孩子玩手机犟嘴这一件事,因为小茵发现,在生活中的很多场景下,孩子都会出现犟嘴的行为。

比如孩子看上某样东西,但是小茵发现这个东西家里有,或是明显属于“坑人”类型的,就劝说孩子别买:“这东西不好”、“太贵了”、“这不坑人的嘛”,这时候孩子也会出现犟嘴的行为,并且还满脸的不服气。

这些都让小茵感到非常的委屈,毕竟自己对孩子的任何说教,是出于一位家长的责任心,正因为孩子是自己的,所以自己才会去说教孩子。

于是,在孩子犟嘴的时候,小茵还会说“我为什么说你?为什么不去说路边的人?”、“说你是为你好”……但是,孩子却不吃这套,反倒是越来越犟嘴。

孩子的反应,真的让小茵感觉非常的无力,自己好心好意的教导、劝说,孩子不但不领情,还将之视为恶意,不但和自己的关系越来越疏远,态度也越来越冷淡,这让小茵叫苦不迭。

为什么如此用心良苦,孩子却体会不到家长的善意?

每一位家长在教导、劝阻、引导孩子的时候,抱着的都是一颗善意的心,是一个希望孩子越发展越好的念头。

但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体会不到家长的善意,主要是因为家长的表达方式不对。

家长对孩子所说的话,其语气、内容、结构等,都会对孩子产生很直接的影响,并且由于孩子与家长的思维高度不同、思想角度不同、认知见识不同等,对于语言的理解也可能会出现误差,

因此,家长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以孩子能够正确理解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如果家长只会主观的站在自己的角度,以大人的思维方式来组织语言,从而与孩子沟通的话,孩子很可能不会“买账”,并且误会家长的意思,误会家长的语言出发点。

比如孩子放学回家之后,拖拉着不写作业,如果家长用严厉的语气说“都什么时候了,还不写作业!”

孩子听到之后,产生的将会是负面的情绪,因为孩子感受到了语言中的一些负面情绪。

比如父母的怒气、急躁,对自己的失望,对自己行为的不认可等等,这样的话,孩子就可能会犟嘴,就算是不犟嘴,做作业的效率也不会高,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亲子关系与学习成绩等。

但是,如果家长换一种方式来提醒孩子写作业,对孩子说:“如果你现在能把作业写完,待会儿我们就能一起下象棋(孩子的兴趣,或喜欢的事情)啦!”

孩子听到这句话之后,产生的将会是积极的情绪,因为孩子从家长的语言中听出了家长的期望、兴奋,对自己兴趣的肯定以及自己喜欢的事情等,从而就会产生较大的动力和主动性,会更好的去做作业,这就有益于孩子的各方面发展,提高孩子的成长积极性,还能和孩子处成朋友,一举多得。

同样的目的,以不同的语言组织表达出来之后,对孩子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家长们要懂得“怎么说”。

关于如何与孩子沟通,建议家长看看这本《非暴力沟通的父母话术》,它能已经帮助了千万父母掌握了和孩子沟通的技巧,并且改善了和孩子的亲子关系,给孩子更多的成长力量。

那么多书,为何说这本《非暴力沟通的父母话术》好?

①通俗易懂好理解

本书采用的示范案例,都是来自于生活中的实例,每个家长都在生活中体会过同样的场景,所以很容易明白其中的内容,并且产生共情。这样就更便于家长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效果也就更加明显。

②深度分析孩子心理,让家长对孩子有正确的认识

书中根据事例对孩子的情绪心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让家长真正的体会到孩子的思维角度、情绪变化、心理特点,从而对孩子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意识到孩子和家长是不一样的,不能够总以自己的角度来对待孩子,要用正确的方式跟孩子沟通,才更有效。

③现成话术,即拿即用

书中还根据不同的场景现象,给出了建议的话术内容,如果家长真的不知道在某个场景下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可以照搬书中的话术,即拿即用、行之有效。

比如书中的一个案例,接纳孩子的真实感受。一次,我家孩子考试得了第三名,孩子爸爸直接说:“不就考了第三名吗?有什么可高兴的,又不是第一。”

我就批评了他,因为这样的说法,会让孩子觉得没有得第一就不值得高兴了。

我按照书中的方法,安慰孩子,对孩子说:“爸爸妈妈知道这学期一直很努力,我们为你感到高兴。”

孩子听到我这一说,脸上立刻露出了喜悦的笑容,因为孩子感受到了父母对他的肯定,哪怕是进步很小,也有值得鼓励和表扬的地方,慢慢地不断强化目的,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当然还有很多不同场景下的对应话术,家长可以直接拿来用,并用了就有效。这本书值得所有家长看看。

结语

交流沟通的效果,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是关键性的。来自父母的话,对于孩子来说就是“金口玉言”,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沟通话术,让孩子以积极的状态来接受,才能够实现教育的目的,才能够让孩子健康成长。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0 阅读:14

把你放心里

简介:坚持输出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