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的三大战役开始后,为何有一支野战军全程都没有参与?

柴米油盐评过去 2025-03-27 05:10:43

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九四八年到一九四九年一月这段时间,我军直接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在这三大战役中直接歼灭了国民党军达一百五十多万人,在这个三大战役结束之后,整个战场的局势全部向着我军这边倾斜,在这三大战役中我军的四大野战军中的三支部队参加了,但是唯独只有这一支从战斗开始到结束都没有露面,这其中又有什么隐情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当时的这个问题。

当时的辽沈战役开始之后,这场战役是由林彪带领的东北野战军进行的,当时的东北野战军的兵力达到了百万之数,在和国民党军的对阵下自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所以整个整个辽沈战役是由东北野战军主导的。

而淮海战役则是在华东平原展开的,这次的战斗是由粟裕带领的华东野战军主导的,但是华东野战军采用的战术是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策略,先拿下黄百韬之后,杜聿明也紧接着被歼灭,当时的这场战役中,由刘伯承带领的中原野战军和华野进行了穿插作战的配合,拿下宿县之后,直接把徐蚌给切断了,这两支部队配合的相当完美,最后在双堆集把黄维给全部歼灭。

而后来的平津战役则是打出了一场围歼战,但当时的傅作义有着五十万的兵力,而聂荣臻带领的华北区军的部队面对傅作义的时候,还是显得有些不足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军的东野八十万雄兵前俩助阵,东野和华北军区部队对傅作义形成了东西夹击的攻势,最后北平和平解放。

而这个时候的西野还在千里之外的黄土高原,但当时的我军又非常缺少兵力运输的交通工具,所以部队也很难进行调动,这就导致了西北野战军没有参加这三大战役。

其实在当时的西北,西北野战军面对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胡宗南的五十万部队来到了西北,他们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我军的核心所在,延安,在四七年的时候,胡宗南带着部队开始了猛烈的进攻,再这样的情况下,我军以战略性的方式发起延安,存人失地的策略和敌人进行周旋。

那个时候的西北还有着马步芳和马鸿逵的部队,他们和我军很早就结下了深仇,当时的彭老总就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他说马步芳比胡宗南难打多了,当时的西野除了跟马步芳和胡宗南周旋之外,还要对我军的核心进行护卫,真正的三面受敌。

但是现在想想,西野在西北地区把胡宗南给拖住了,如果当时没拖住胡宗南的话,那极有可能这支部队会出现在三大战役的某一处战场,这也是西北野战军的另类支援把?

西北野战军的壮大也是非常艰难的,这支部队是在一九四七成立的,那时候才仅仅的两万六千多人,战士们手拿的武器也是非常的简陋,直到四八年的时候,这支部队也才十五万人左右,这些百万之数的东野比起来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了,而那时候彭老总也戏说过一句话,他说他连打一次的歼灭战的子弹都不够。

直到后来的一九四九年,当时华北军区的十八和十九两个兵团给划分到了西北野战军,在这样的情况这支部队的兵力才增加到了三十四万人左右,在得到兵源的补充之后,西野就开始了大发神威,直接拿下了西北地区的五个省份,就这样全部解放了。

而西野未能参与三大战役,并不是被边缘化了,而是战略全局下的最优解,当其他野战军在逐鹿中原的时候,而西野同样在黄土高坡上打出了自己的传奇。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