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大战在即,情场得意的张军长,却沉浸在美人的温柔乡里

林硕言 2025-02-05 16:01:39

68年,鲁迅的爱人许广平病逝,却留下遗言:坚决不与鲁迅合葬! - 今日头条

长沙大战在即,情场得意的张军长,却沉浸在美人的温柔乡里 - 今日头条

长沙大战一触即发,作为守城关键的张军长,却频频出入戏园,与美人白牡丹共度良宵,战火逼近,他还能在情场与沙场之间游刃有余吗?

1941年夏,长沙城的气氛,沉闷得让人喘不过气,日军步步紧逼,国民政府军早已进入戒备状态。

长沙这座城市是南方的重要战略屏障,守住它便是守住整个大西南。

紧张的军情之下,作为长沙防御的重要负责人之一的张德能,却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张德能,出身行伍,长期驻扎在湖南,向来以雷厉风行、重视兄弟情义闻名部队。

这位骁勇的军长,在私生活上却是另一副模样。

一向好美人,长沙的梨园名角白牡丹,便是他众多红颜知己中,引人注目的一位。

白牡丹出身江南,皮肤白皙,唱腔婉转,被誉为长沙梨园“第一美人”。

两人初识时,张德能刚调任长沙,正是在一场戏曲演出上看到白牡丹。

张德能坐在台下,眼神几乎没离开过,台上那抹娇艳的身影,有人劝他,这场子不适合久留,他却笑着摆手,说:“军人也得懂些戏曲,才不算粗人。”

又借机邀请白牡丹赴宴,两人渐渐走得亲近。

坊间关于他们的传闻不绝于耳,有人说张德能时常带着她,出入宴会,也有人说送过一套价值不菲的金首饰给她。

这些传言在,长沙大街小巷传开后,不少人摇头叹息:战火都烧到家门口了,张军长还有心情陪着戏子逍遥?张德能本人却从不避讳,甚至将白牡丹接到了自己的住处。

那段时间,张德能的副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军营里士气低迷,士兵们私下议论纷纷,他们的将领原本是一代硬汉,可这会儿却总见他饮酒作乐,精神涣散。

有人私下向上级报告了这些情况,可很快消息便被压下去了。

张德能与上级有深厚的私人关系,他自己也是手握实权的核心人物,一时之间,谁也奈何不了他。

真正让人意外的是,白牡丹并不是一个甘于旁观的女人。

常常穿着旗袍,坐在张德能的书房里,看着他布置军事图,偶尔还会提出一些旁敲侧击的建议。

也曾对张德能说:“国家的事情,比儿女情长更重要,我知道你要顾大局,千万别忘了你的职责。”

张德能听了这话,并不恼,反而笑着说:“你啊,总比那些说空话的幕僚明白事。”不过,听归听,似乎并没有改变什么。

此时的长沙城危机四伏,日军步步逼近。

上级命令部队严守长沙,绝不能让日军南下,城中百姓已经人心惶惶。

谣言四起,说日军若攻下长沙,定然会屠城,张德能虽是将领,可许多人对他的信任,已经大打折扣。

有一天深夜,副官终于鼓起勇气与他摊牌。

副官气冲冲地冲进书房,看着张德能正喝着小酒,白牡丹坐在旁边,脸上挂着微笑,副官压低了声音说:“军长,这么下去可不成啊!军队士气低迷,兄弟们私下都在议论您!”

张德能听了,脸色一沉,放下酒杯,没有立刻发怒,反倒转头看了白牡丹一眼。

白牡丹轻轻起身,给两人腾了个空间,退了出去,张德能才拍了拍桌子:“你觉得我不知道大家怎么想的?可是你告诉我,到了这个时候,我还能怎么做?”

那天夜里,张德能独自坐在书房里,桌上摆着长沙防御图,旁边还有一封,从重庆送来的紧急电报。

看着这些东西,眉头紧锁,屋外的白牡丹,看着微微透出的灯光,眼中透着一丝复杂的情绪。

9月,日军开始了,对长沙外围的试探性进攻。

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决定了生死,守不住长沙,便无法守住大西南,在战火逼近的前几天,张德能终于重新回到了军营。

他的部队,驻扎在长沙北部的重要防线。

这条防线被称为“九连山”,是日军进攻长沙的必经之路。

张德能亲自带着部队巡视,脚下踩着的土地,到处是埋下的地雷和铁丝网。

他的士兵们,站成一排排,脸上都写满了疲惫,几场小规模的战斗,已经让这支部队元气大伤。

在防线指挥部里,气氛格外压抑。

参谋们在讨论作战方案,可张德能却站在地图前沉思不语,副官低声问:“军长,您怎么看?”张德能没有回答,而是默默地点燃了一支烟。

烟雾在灯光下缓缓升起,仿佛长沙笼罩在迷雾之中。

几天后,日军的大规模进攻开始了,敌军的飞机一轮接一轮地投下炸弹,整个防线火光冲天。

张德能站在指挥部,远远望着前线,耳边是炮弹的轰鸣声。

副官再次提醒:“军长,您得下命令啊!”张德能这才醒过神来,迅速指挥部队反击。

战斗持续了三天三夜,张德能亲自登上了前线的一座小山坡,他的士兵们,用血肉之躯守住了阵地。

他的手下,甚至有人打趣:“军长,这回可没见您心不在焉了。”

张德能听了,也只是淡淡一笑,心里很清楚,这一场胜利是侥幸的。

夜深了,战场上硝烟弥漫,伤兵的呻吟声此起彼伏,张德能坐在一个临时搭建的帐篷里,脸上满是疲惫。

没有喝酒,也没有任何放松的举动,只是默默地盯着手中的一封信。

这封信是白牡丹写的,信中并没有过多的情话,只有一句话:“守住长沙,守住你的信念。”

读着这句话,握紧了信纸,外面的战斗还在继续,张德能知道,这场战争的结果,关乎的是长沙城的安危,还有他自己的命运。

战斗还在继续,长沙外围的局势愈发紧张,张德能的部队,已经连续作战多日,士兵们体力接近极限,补给也渐渐吃紧。

敌军的进攻一次比一次猛烈,张德能没有退却,一旦防线被突破,长沙城将再无屏障可言。

战争的残酷让人麻木,连张德能自己,也觉得有些撑不住了。

就在此时,前线忽然来了个送信的人——竟是白牡丹,她身穿一袭蓝布旗袍,裹着风尘,脸上却没有一丝怯懦。

随行的护送兵,带着她一路来到指挥部时,所有人都愣住了。

“白姑娘,你怎么来了?”副官皱着眉,语气中带着责备。

张德能听到外面的动静,快步走了出来,看到白牡丹时,眼中闪过一丝复杂,让人撤下周围的士兵,只留下她一人。

帐篷里,白牡丹端坐着,脸色有些憔悴。

张德能低声问:“你不该来的,这里危险得很”。

白牡丹却直视着他,语气坚决:“我不能看着你一个人在这里拼命,长沙是你的责任,可也是我的家乡,我来,不是来拖累你的,而是想让你知道,你不能倒下。”

张德能沉默了,从未见过白牡丹如此认真,也从未听她说过这些话。

心中突然涌起一股说不出的感受,她并不懂军事,更不能为战局做出实际贡献,可她的到来,却像是一阵清风,吹散了他内心的阴霾。

这之后的几天,白牡丹并没有多打扰他,帮着照顾伤员,还偶尔在夜晚唱几段小曲,给疲惫不堪的士兵们鼓劲。

前线依旧枪炮声不断,士兵们的士气却渐渐有所恢复。

有人开始在背后说:“这位白姑娘可比想象中靠谱。”连张德能的副官,也对她改观了几分。

可战场上的局势,没有因她的到来而改变,日军的攻势愈发猛烈。

九连山的防线濒临崩溃,张德能不得不下令撤退,亲自带着最后一批士兵撤离时,差点被敌军的炮火击中,幸好一名警卫员用身体挡住了他。

肩膀被弹片划伤,血流不止,可他只是随意裹了块布条,又继续带队。

等撤到第二道防线时,张德能已经几乎力竭。

白牡丹见到他满身是血,差点哭出来,却被他一把拉住:“别哭,没死呢!我张德能不会让长沙丢了!”

她强忍着眼泪,帮张德能清理伤口,那一晚,她什么也没说,只是安安静静地陪在身边。

第二天清晨,张德能重新披挂上阵,战斗持续到第七天时,部队终于迎来了转机,友军的支援部队赶到,与他会合,一起展开了反击。

经过多日鏖战,长沙外围的日军被迫撤退。长沙暂时保住了。

战斗结束后的长沙,一片狼藉,街头巷尾都是流离失所的百姓,断壁残垣间燃烧着未灭的火焰。

张德能的部队也伤亡惨重,原本的上万人马,如今只剩不到三分之一。

站在长沙城楼上,望着远处的硝烟,心情复杂。

副官走上前来,轻声道:“军长,胜利了”,张德能点了点头,却没有任何欣喜之色,这场胜利付出的代价太大,很多兄弟再也回不来了。

真正让他心痛的,还不是这些,在清点战后的伤亡名单时,听到了一个让他无比震惊的消息——白牡丹死了。

那天,她和一批伤员,一起乘坐一辆卡车,准备撤往后方安全地带。

可半路上,日军的飞机突然出现,投下了一枚炸弹,整辆卡车被炸成了废铁,所有人无一生还。

张德能听到这个消息时,手颤抖得拿不住那份名单。

冲到事发地点,亲眼看到那片焦黑的土地,几乎不敢相信,那个总是笑着安慰他的女人,那个用温柔,抚平他内心伤痛的女人,就这样离开了。

张德能跪在地上,捡起一片烧焦的布料,仿佛还能闻到她身上的香气,眼中满是泪水,站了起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对副官道:“去通知全军,死守长沙,绝不退让一步。”

之后的日子里,张德能变得更加严肃,也更加冷酷。

谁都看得出来,心里藏着一份深深的痛苦,没有人敢提起白牡丹的名字。

他把所有的情感,都埋在了心底,用更大的决心守护着长沙。

在他辉煌的军旅生涯背后,有一个女人,曾经用生命守护过他,那是一段被战火烧尽的故事,也成为了他一生中深刻的牵挂。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