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16年不做饭,不见公婆,不叫爸妈,网球一姐李娜如今怎样了?

历史安利官 2024-10-06 16:46:56

在中国网球的发展史上,李娜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然而,她身上的讨论点可不止她的网球成绩,还有她那性格。

为人直率,甚至不通人情,结婚16年,在家从不做饭,也从来不见公婆,也不管公婆叫爸妈。

甚至连丈夫的面子也丝毫不给,经常在公开场合批评。

如今李娜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家庭状况如何?

网球女皇

2011年6月4日,法国巴黎,罗兰·加洛斯球场。

当李娜以6-4/7-6(0)的比分战胜意大利选手弗兰切斯卡·斯基亚沃内时,整个中国为之沸腾。

这一刻,李娜不仅成为了亚洲首位大满贯单打冠军,更开创了中国网球的新纪元。

然而,李娜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

在此之前,她已经在职业赛场上征战多年。

2014年1月25日,李娜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中再次创造奇迹,以7-6(3)/6-0击败斯洛伐克选手多米尼卡·齐布尔科娃,摘得她职业生涯的第二个大满贯单打冠军。

这两座大满贯奖杯,不仅是李娜个人实力的证明,更是中国网球实力的象征。

李娜的成就并未止步于此。

2019年,她以其卓越的贡献被正式inducted入选国际网球名人堂,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球员。

这一荣誉不仅是对李娜职业生涯的肯定,更是对整个亚洲网球发展的认可。

火爆性格

然而,李娜的成功并非没有争议。

她以其火爆的脾气和直言不讳的性格在赛场内外引发了不少话题。

在比赛中,李娜经常因为自己的失误或不满意的表现而发脾气,有时甚至会对场外的观众或自己的教练姜山发火。

2013年深圳公开赛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一幕被媒体广泛报道,引发了公众对李娜态度的讨论。

不仅如此,李娜对待记者和球迷的态度也常常被认为过于强硬。

她曾多次在新闻发布会上与记者争执,对一些她认为不恰当的问题予以强烈回应。

这种直来直去的性格虽然赢得了一些人的赞赏,但也让另一些人感到不适。

从网球少女到世界冠军

要理解李娜的性格,我们需要回溯她的成长经历。

李娜出生于一个运动员家庭,她的父亲是一名羽毛球运动员。

在父亲的影响下,李娜从小就接触到了体育运动。

然而,命运给了她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5岁半时,李娜开始接触网球,这项运动最终成为了她人生的主旋律。

14岁那年,李娜迎来了人生的两个重要转折点:她进入了省队,开始了更加专业的网球训练;同时,她的父亲不幸去世,母亲随后改嫁。

这对年轻的李娜造成了巨大的心理打击,也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她后来坚强但有些叛逆的性格。

在省队的训练是艰苦的,但也正是在这里,李娜遇到了她未来的丈夫兼教练姜山。

两人的相识颇具戏剧性——是李娜主动追求的姜山。

这段感情最终在2006年修成正果,两人低调地领取了结婚证,只交了9.9元的费用。

姜山与李娜

姜山不仅是李娜的丈夫,更长期担任她的教练。

这种既是伴侣又是教练的关系在职业网球界并不罕见,但李娜和姜山的组合却因为李娜的性格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在赛场上,李娜经常对姜山发脾气。

2012年悉尼站半决赛的中场休息时,李娜就曾当着全场观众的面怒骂姜山。

这种行为虽然引起了不少争议,但姜山却一直以理解和包容的态度面对李娜的脾气。

这种相互理解和支持,或许正是他们能够长期合作并维系感情的关键。

退役生活

2014年,李娜宣布退役,结束了她辉煌的职业生涯。

退役时,李娜的身家已过亿,可以说是衣食无忧。

退役后,李娜与姜山育有一儿一女,开始了全新的家庭生活。

然而,即便是在家庭生活中,李娜的性格特点依然鲜明。

她坦言自己不会做饭,还经常嫌弃姜山的厨艺。

更引人注目的是,李娜很少与公婆见面,也不称呼公婆为爸妈。

这种行为引起了一些人的批评,认为李娜不够尊重长辈。

但姜山的父母对李娜的态度却十分包容。

这种包容和理解,或许正是李娜能够保持自我的重要原因之一。

公众评价

对于李娜,公众的评价一直是褒贬不一的。

一方面,人们赞扬她在网球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

她不仅是中国网球的骄傲,更是亚洲网球的标杆。

她的成功激励了无数中国乃至亚洲的年轻球员,为中国网球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另一方面,李娜的性格和态度也常常受到批评。

有人认为她的脾气太过火爆,对待他人的态度过于强硬。

特别是她在赛场上对教练和观众发火的行为,被一些人视为不尊重和缺乏职业素养的表现。

此外,李娜的家庭生活方式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有人认为她对公婆的态度不够尊重,不符合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

但也有人认为,这只是李娜个人的生活选择,外人不应过多干涉。

结语

李娜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成功、争议和成长的复杂故事。

她的成就无可否认,她的性格特点鲜明突出,她的人生经历充满戏剧性。

这些元素共同塑造了一个真实而立体的李娜形象。

她的成功值得赞扬,她的缺点也值得反思。

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理解,每个人都是复杂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在不断地成长和改变。

参考资料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