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ZYG
编辑|青橘罐头
●○前言○●
在缅甸密支那恩仁区的一处工地上,一支正在赶工期的工程队,却突然挖出了一具尸骨。
后来经过挖掘发现,周围还有其他很多尸骨,而且这些遗骸不同寻常,即使已经化作白骨,手中还依然握着刺刀,呈现出一股向前拼杀的状态。
后来经过调查,这些尸骨,正是曾经不远万里入缅作战的中国远征军!
不计其数的中国军人在那片土地上抛头颅洒热血,可缅甸在独立以后,却以要发展经济这种“荒唐至极”的理由,推平了十多座远征军烈士陵园。
如果说,真的有经济发展需求,是不是也应该与中国方面联系,妥善安置这些烈士遗骸?而不是肆意推平,让所有中国人心寒。
更可气的是,同样入缅作战的美军和英军的陵园,到现在依然干净整洁,甚至就连侵略者日本人,在缅甸还树立着“招魂碑”。
这样的事情不止发生了一次,入缅作战期间,新编38师的烈士陵园同样被随意破坏,荒草丛生不说,甚至连有的墓碑都成了半截,而在目的之上,竟然还盖起了缅甸人的新房。
这些事情让国人很是愤怒,同时也为那些牺牲的战士感到不值。
那么,中国远征军当时为何出国作战,他们又在那里遭遇了什么?
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这段历史,几乎可以说是抗战中,被人了解最少的一段历史,但他同样悲壮,也同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影史上有部电视剧叫做《我的团长我的团》,这部剧就是以远征军入缅作战为背景所拍摄的,他从小人物的视角出发,给我们描述了这场战争的残酷。
但实际上,真实的战场往往要比电视剧更加残酷,十万远征军,最终回到祖国的却不足1/4。
事情的发生还要从1937年说起,那一年日军开始全面侵华,而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中国各大城市相继沦陷,中国的命运变得扑朔迷离。
但中国的抗日力量并没有放弃,他们奋起反抗,誓要与日本倭寇死战到底,并且成功化解了日本的三大战役,破灭了日本要三个月占领中国的幻想。
另一方面,由于日本过于贪婪,不断在亚洲地区开辟战场,导致日本陷入战争泥潭,在武汉会战以后,日本人也转换了思路,他们不再从海上路线进攻,而是由北进转换为南进。
当时的国民政府,虽然短暂的发展了民族工业,但因为受到列强欺压,工业设施还是非常薄弱,想要单凭国内的力量击退日本不太现实,还是要寄希望于国际援助。
而日本的南进政策,就是要切断中国接受援助的补给线,当时由于日本早就控制了华北东南沿海,海上补给路线已被切断,同时苏联也深陷战火,失去了西北补给路线。
日本只需在切断大西南补给,中国将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日军也将会一步步蚕食中国。
在这样的状态下,国民政府决定死守“滇缅公路”,保留中华民族的最后一条生命线。
其实西南方向原本有4条关键通道,但除了滇缅公路外,全都已经落到了日军的手中,因此这最后一条公路,无论付出多少代价,也是要守住的,从这也能体现出这场战争有多惨烈。
1941年,中英两国签订军事同盟条约,共同派军入缅作战,原以为有了老牌工业强国的帮助,入越作战稳操胜券。
却没想到,英国的一系列表现,实在是不敢让人恭维,那些英国绅士们,竟然学会了投降,更是动不动连招呼不打就跑了。
导致中国军队会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将侧翼暴露给了日军,再加上武器装备的问题,中国远征军损失惨重。
中英两国14万大军,最终竟被少量日军击溃,只有一万多人勉强撤到了印度,唯一的生命线“滇缅公路”也宣告失守。
而中国军队的撤出,也意味着,缅甸将会陷入绝境,果不其然1942年,日军占领缅甸全境,如果不是中国后来再次打入,可能世界上就没有缅甸了。
撤回的部队并没有丧失斗志,在美国友军史迪威将军的带领下日夜操练,同时,其他一些部队兜兜转转回国后,也在怒江一带设立防线。
1943年10月,机会终于来了,远征军在美式装备的武装下,再次杀回缅甸,这次他们正好遇上了日军第18师团,那个曾经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的日本军队。
面对这些日军,远征军个个恨得咬牙切齿,也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战斗意志,孙立人师长亲自带头冲锋,轻装急行军穿越野人山。
最终经过七个日夜的激战,远征军夺取阵地,并抓到大批日军俘虏,面对着这些曾屠戮百姓的禽兽,孙立人就是一句话,就地枪毙。
等到1945年,远征军撤回国内时,已经有无数的战士,将生命永远留在了那片土地,因为当时国力不允许,这些烈士遗骸无法运回国内,就只能埋葬在远征军烈士陵园。
缅甸可以将陵园抹平,却永远抹不去这段历史,一个不知道感恩的国家,又何来经济建设呢?
相比之下,朝鲜的态度就和缅甸截然相反,那里的志愿军烈士陵园,不仅干净整洁,还会有专人看护,更是有民众不断自反前去祭奠。
每次遇到重大节日的时候,朝鲜主席金正恩也会亲自拜谒烈士陵园,还会献上花篮表示祭奠。
一个民族的素养如何,从这些举动中便可昭然若揭。
●○结语○●
历史是每一个民族都无法抹去的印记,只有正视历史,铭记历史,才会在历史的潮流中不断向前。
中国远征军,以血和肉换取了和平与希望,历史将会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