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价值缩水解约独家或将开启“全网齐播”模式

体坛粥报 2021-03-02 18:49:03

疫情对体育产业的影响仍在继续。

近日,据消息称:中超公司已单方面向中超联赛媒体版权独家合作伙伴体奥动力发函解除独家合作协议,但双方还在就解约一事落实具体程序,而中超联赛新媒体转播权独家持有方PP体育仍在与中超保持新赛季版权的沟通。但不排除中超联赛版权合作模式将由“独家”转向“分销”“全网同播”。

“与其说是解约,不如说是重谈。”据接近双方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这五年来,随着中超版权价值曲线变动,体奥动力与中超公司之间的合作一直处在动态平衡的校准之中,“2015年,体奥动力本着‘买未来’高价拿下中超版权;2017年,中超价值缩水被首次暴露后,体奥动力以时间延长换得价格下调;2020年,疫情再度暴击,同时在中超限薪令中性名变革之下,俱乐部风雨漂泊、大牌教练外援缺失、观赏性大幅降低之下,关于中超版权的重谈,也从价值价格重估升格到了合作模式的重估”。

2015年10月,体奥动力以80亿元价格拿下中超2016年至2020年5个赛季的媒体版权合作权益。随着2017年足协针对职业联赛一系列新政,市场有声音认为,中超联赛竞争性和观赏性遭到损害,中超联赛商业价值随之贬值,版权方、赞助商和媒体平台利益受损且信心受挫,体奥动力总经理赵军也曾公开表示“当初买的是未来,可未来迟迟不来,需要重新谈判”。于是,体奥动力和中超重新谈判,将双方“5年80亿元”的合作周期与金额调整为“10年110亿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版权价格再次大幅下调。

“今年的形势其实比当年更为严峻,或者说比去年疫情下的情况更为严峻,2021赛季还未开始,中超卫冕冠军停运,天津津门虎未能在 “大限”前提交准入材料,重庆、河南、河北等多支球队均是在政府出面下勉强求生,俱乐部球迷基数大幅降低,足球职业联赛亟待回归理性的呼声愈演愈烈;伴随着天价外援时代的结束、赛会制赛程的延续,中超联赛价值大幅跳水,版权成本存疑,中超版权价格及合作重新审视和评估势在必行。”前述业内人士表示,体奥动力当时的协议是与中超公司签署,随后体奥动力又将新媒体独家转播权售予了PP体育,如今职业联盟筹备组已经启动,面对联赛筹备与运行,职业联盟筹备组希望在节流同时,竭力开源,“如果中超公司能与体奥动力分手,职业联盟就能将联赛媒体转播权接过来再分销给多个合作方,从独家转向分销。据了解,除PP体育,还有其他视频平台也表现出合作意向,但态度是否坚决仍在观望。”

该业内人士进一步透露,PP体育对此事的态度将起到关键推动作用。“从法律的角度上讲,PP体育目前依旧拥有着中超联赛新媒体独家转播权。而在此次爆出中超公司与体奥动力解约之前,PP体育就已和中超公司就2021赛季中超版权合作模式展开过沟通,双方都有意在特殊赛季下共担疫情风险与市场压力,但解除独家合作,必定对PP体育会产生分流及影响,但另一方面也会降低成本压力,不过截至目前双方是否已达成一致意见尚不得知。”

据了解,双方当时沟通时主要存在几个背景:一、去泡沫化一直是这几年被讨论的焦点,加之中超价值大幅跳水,疫情也加速了赛事版权价值重估进程;二、疫情放大了版权虚火加在市场与企业头顶的压力与风险,企业在摸索如何破版权依赖的局、寻可持续发展的机,行业在探索如何风险共担、压力共摊、市场共赢;三、去年足协杯分销经验受到认可,有复制推广价值。四、探讨多平台播出的可能,多平台播出固然可带来赛事本身影响力的扩大,但变现更为困难,不再稀缺的版权分流使得投入平台回报并不明朗,版权价值急速跳水。

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体育赛事的国内转播多由一家媒体平台独家买断、播出,直到去年9月的足协杯多平台分销,可以看作是近年来的一次“创新”尝试,除了在央视、多家地方电视台播出外,还在PP体育、优酷、腾讯、爱奇艺、中国体育直播等平台播出。新华社对此评价道:“说明中国足球版权市场并不只有一种玩法,过去是‘高举高打’、追求售卖独家高价,如今面临新经济形势,则要快速应变、薄利多销多点开花。”

也正是因此,从独家到分销某种程度被看作是保障当前市场活力的一个优选项。

从企业层面来说,PP体育此前已明确宣布将全面进入新赛道,降低对高额版权的依赖,向内容聚合、商品运营方向转型,打造具有社交服务、场景服务特色的体育健康消费平台。

从行业层面来看,无论最终结果是“足协-PP体育-其他多平台”的分销模式,还是“足协-PP体育等多平台”的分销模式,只要保障投入回报,则都是殊途同归——在国际市场选择通过拒付转播费、降低版权费、延长合同期等方式来被动应对疫情危机的时候,国内市场已经开始转换了一套主动出击的思路,从顶层建筑方到行业参与者都开始意识到并践行起更科学合理的版权运营模式,这也是中国体育赛事版权市场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

0 阅读:149

体坛粥报

简介:体育可以让你哭,让你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