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天塌了,时隔多年,毒教材又再次出现了!”
这么多年来,毒教材这种一直都是儿童世界中的“病毒”一样,教材中看似简单的插图,却像是一把尖刀一样,激怒了全网的愤怒和声讨。
就在近期,又有一系列“眯眯眼、筷子插碗”等毒教材流入孩子们的视线之中,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是一次单纯的审美偏差,还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文化渗透?
毒教材再现
此次事件的导火索,是因为几张在儿童读物中的插图,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这些读物,原本是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知识,如今却成为了意外的众矢之的。
从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筷子直愣愣的插在米饭碗里,而且人物的眼睛几乎都眯成一条缝了,甚至还穿着不合时宜的西式服装,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却精准的踩在了公众的文化雷区。
很多人看到这些图,开始质疑这些插图中是否带有文化歧视的色彩,其中是否会含有亵渎中国传统习俗?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次事件的爆料,无疑是暴露出了出版审查机制的严重缺失,毕竟本应该作为孩子们提供健康知识的出版社,又是如何让这些有问题的插图进入到孩子们视野的呢?
根据近年来的情况来看,“毒教材”的事件频发,貌似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从当初的语文教材中令人不适的人物形象,到数学教材中充斥低俗因素的插画,再到如今儿童读物的插图,都让人产生了质疑,如今的儿童读物出版领域究竟怎么了。
文章信源:也说“毒教材”事件——齐鲁壹点
传统习俗与文化偏见
有很多人会觉得“筷子插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如果真的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就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为了。
一般用筷子笔直的插入碗中,在我们的文化之中,一般都是来源于丧葬习俗,象征着对逝者的祭奠和缅怀。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行为,无疑是对死者的不敬,而这也是绝对的禁忌,而且插图中出现这样的画面,无疑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漠视和冒犯,触碰了人们心中最敏感的那根弦。
除了“筷子插碗”,插画中“眯眯眼”的形象,更是让人感到不适,因为长期以来,这种形象都被西方国家用作其实亚裔的符号,其中更是充满了偏见和恶意。
而这些插图,出现在儿童读物中,有极大的可能会让孩子们产生刻板印象,严重的还会误导孩子对自身形象的认知,对孩子的发展会造成不小的影响。
在儿童读物中出现这样的形象,无疑是在强化这种刻板印象,甚至会误导孩子对自身形象的认知,让他们从小就背负上不必要的文化包袱。
插图事件的本质,并非简单的审美差异之争,而是一场文化冲突的集中体现,插图设计者对中国文化的误读、对西方文化偏见的迎合,最终导致了对中国文化价值观的扭曲和歪曲。
这种扭曲的文化表达,不仅是对中国儿童的侮辱,更是对中国文化的亵渎。
出版审查机制的监管缺失
少年儿童出版社作为“国家少年儿童出版物的先行者”,这其中又是承载着几代人的童年回忆,可是如今,这家老牌出版社如今却出现了如此严重的文化错误,实在令人痛心。
而这次不仅是出版社的失职,更是将我国儿童读物出版审查机制存在巨大漏洞的问题暴露在了公众面前。
除此之外,更让人担忧的是,这些“毒教材”的背后,是否有着境外势力的身影,是否是因为他们利用教材,对我们的孩子进行文化渗透,难道是要从根源上瓦解我们的文化自信吗?
这种可能性虽然不大,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不考虑这方面的因素。
文化安全与儿童成长
儿童读物作为孩子们认识世界、塑造价值观的启蒙教材,更是儿童最先接触的书本,那么错误的文化信息,就像一颗“毒瘤”,让儿童们从小就对文化的认知走到了错误的方向。
而且,如果儿童长期接触这些扭曲的文化表达,轻则会影响儿童的认知发展,使他们对传统文化产生误解,严重的甚至会对自身的民族身份产生怀疑。
“毒教材”事件的影响,远不止于个别儿童,它会污染整个社会文化环境,削弱民族凝聚力,最终对国家文化安全构成威胁。
而这也应对着我们必须从多方面入手,进行全方位的改进,需要完善出版社的审查机制,提高审核标准,以及对审核人员的专业培训,避免再有此类事件发生。
同时监管部门也需要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出版物内容的健康与符合文化规范,而对于那些有问题的出版物,需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结语
这次“筷子插碗”、“眯眯眼”的毒教材事件,无疑是再次敲响了文化安全的竞争,提醒着我们要更加关注儿童的健康成长。
毕竟守护儿童的成长,就是守护民族的未来,只有他们能够健康成长,那么民族复兴的根基才不会被轻易动摇。
让我们携手努力,加强儿童读物出版监管,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让孩子们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成为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
文章信源:
看郑州(202-11-30)——《家长吐槽幼儿绘本画风诡异 线条眼、筷子插入碗里》的报道
绝对是有组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