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宝库中,有着我们自幼耳熟能详的古诗词、千字文、百家姓、对联等等,它们以独有的艺术形式,展现着古人的智慧。
有的灵光乍现,让人心旷神怡;有的多姿多彩,底蕴丰富;还有一些,语出惊人,又不乏幽默。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既可阳春白雪,也可下里巴人的对联。
作为中华儿女,对联自不用说,那可以说是刘皇叔回蜀地——熟(叔)到家了!
对联的创作不会像写绝句、律诗之类,需要咬文嚼字,出口成章,它的灵活度很高,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农民百姓,都可以随时随地来上一句。
因此,从古至今出现过很多奇葩对联,其中有一副对联非常有意思,满含讽刺之意,却被人拍手叫好,流传至今。这副对联就是:
吕府姑娘,下口大于上口;徐家公子,邪人多过正人
对联故事吕府姑娘是谁?徐家公子又是谁?这之中的故事,还要追溯于距今200多年的清朝。
众所周知,清朝时期,封建礼教进入鼎盛时期,社会讲究三纲五常,男尊女卑。
尤其是对于女子来说,贞洁尤为重要。而这副对联,却恰恰诞生于在一个女子的新婚之夜,这个女子就是对联中的吕府姑娘。
要说这吕姑娘可不是一个寻常女子,她本是一位富家小姐,靠着家中的势力,在民间横行霸道,我行我素,并且与很多位男子都有私情,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无道德底线。
按常理而言,富家千金不应该常守闺房,读书练字吗?其实,吕家虽然财力雄厚,但钱并非老老实实、兢兢业业赚来的,他们的祖上大多都是地痞流氓,靠着坑蒙拐骗、勾结官府、鱼肉百姓才发家致富的。
不过吕小姐放飞自我的事情,在街坊邻居中自然是人尽皆知,满城风雨,在当时讲究三从四德的时代,吕小姐的行为让旁人直呼辣眼睛!
所以到了待字闺中、谈婚论嫁的时候,这位吕小姐的家人自然是愁眉苦脸,万般无奈的。
毕竟吕小姐蛮横任性、不守妇德的事情,已经是人尽皆知了,不管吕家怎样陪嫁,给多少银子、送多少首饰,也没人来提亲。
吕小姐在“婚姻市场”上遭受挫折,2万两白银都换不来一个姑爷。吕家这边心急如焚,而就在这时,一位公子摇摇晃晃走进吕家,自称姓徐,前来提亲。这可乐坏了吕家上下,终于等到了一个“大冤种”。
然而细细一问,大家才知道,这徐公子也不是什么善类,跟吕家干的是一个勾当,就是一个欺压民女,坏事做尽的花花公子。
女的狐媚,男的花心,也算是“门当户对”,众人知道后自然是拍手叫绝,正所谓一物降一物,大家都希望这两位魔王,能够相互降服,别再祸乱人间了!
吕小姐本来无人可嫁,徐公子本来无人可娶,这两个极端成为一家,着实让人好奇。
清朝时期虽然比起现在而言,生活比较贫乏,思想也有些保守,但在儒家文化的浸润下,文人们对于一些不道义的事情。
有着不同于当今社会网络喷子、键盘侠一般脏话满屏的处理方式,他们会用最文艺、最有风度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厌恶。
绝妙对联一位文人知道吕小姐和徐公子的事情后,也是啧啧称奇,在旁人的怂恿下,他挥笔写下:“下口大于上口,邪人多过正人”。
而这副对联,也被好事者送给了新婚的徐吕夫妇,而这对夫妇常年游走在风月场所,自然深谙其中的讽喻,当场羞愧难当。
这副对联有三绝,每一绝都叫人拍手称快:一绝:讽喻含于其中,影射展于其外。上联之中“下口大于上口”是形象的讽喻,暗指吕小姐的我行我素、放荡不羁;
而下联的“邪人多过正人”,则直接写出徐公子的累累罪行,恶贯满盈。可以说,这一副对联直击二人痛点!
二绝:拆字分两口,合字化成徐。“吕”字拆成两个“口”,就是下口大于上口;“邪”字对应“斜”,“徐”字的左偏旁为双人旁,正是斜着的人,故为“斜(邪)人”。
而“徐”字的右偏旁为“余”,“余”字上的“人”是正立的,故为“正人” 。在拆字组字中,讽喻的是谁,已经不言而喻。
三绝:流畅自然,通俗易懂。这副对联既有文化,又接地气,老百姓一听,也知道其中深意,正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不得不说,这位文人的文学修养真的很高,也难怪这副对联会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