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姜文:令陈建斌恐惧,吓得文章一声不敢吭...

老顾扯我衣角 2023-01-12 15:39:36

自大、狂妄、锋芒、张扬、锐利、专制、膨胀……

多年以后,记者们回忆起在某个场合遇到的姜文,有人额眉锁,愁丝漫心头;有人贪嗔痴,阴霾心自留。

姜文最初并不叫姜文。

他爸是个军人,常年不在家,因为要填出生证,接生医生曹大夫自作主张,为他取名“姜小军”。

生弟弟的时候,姜爸又没赶回来,曹医生又即兴发挥:就顺着“小军”叫“小兵”吧。

姜文他姥爷觉得曹医生对待取名这事太没责任心。小军10岁那年,他姥爷给他哥俩改了名字:一文,一武。

他还有个妹妹叫姜欢——文武一家欢!

姜文他姥爷挺神的,本是一开煤矿的,国民党临撤退的时候,突击发展党员,结果他就稀里糊涂的加入了。人家就说,国民党马上就要滚出大陆了,你怎么在那个时候加入呢?你太有问题了。他自己完全说不清楚,最后被定性为“四类分子”,投到监狱里劳动改造。

有一次,解放军来野营拉练,住在老乡家里,唯独没去姜文他姥爷家住。姜文就跑到隔壁对他们说,我爸爸也是当兵的,跟你们一样,你们上我家去吧。他记得有一个人,突然转过身,使劲儿踩了他一脚:滚蛋,你们家是四类分子。

“啥是四类分子呢”,姜文问他五姨。

“这边两颗泪,这边两颗泪,加起来四泪(类)”,五姨说。

1973年,10岁的姜文从外地回到父母身边,就读于北京72中,他的同学是英达,校友是濮存晰。

英达回忆,刚接触姜文,并不觉得这个长得像“大马猴”的男孩儿有什么出众之处。他那招风耳,那小眼睛,那扫帚眉,那瘪瘪嘴……要论五官,哪一个挑出来都很滑稽。

在姜文牛逼轰轰的半生中,他只服过英达。小时候,是因为考试靠抄英达才过关;长大了,是因为英达能把黑的说成白的。若没有英达在场,姜文才敢以真理的化身自居。

姜文当时就如英达的小尾巴,连大学志愿都和英达填了一样的北大,遗憾的是他落榜了。在英达的鼓动下,1980年姜文去考了中央戏剧学院。当时是英达找他爸英若诚来辅导姜文的,考试那一天,英达还骑自行车驮着姜文去应考。

姜文是中戏在第二次北京补招时发现的考生,连他的老师们都说:哎哟,看不下去……人瘦瘦的,看上去似乎比实际年龄要大,谁也不会相信他当年还不到十八。

当时考试的时候,形体老师和声乐老师都觉得姜文在他们手里过不了关,但在表演老师张仁里眼中,姜文是棵好苗子。于是就让他进入下一轮,想说试看看。

果不其然,姜文的朗诵让人惊艳。一段契诃夫短篇小说《变色龙》,没有丝毫匠气,但又透出讥讽和嘲弄,一下子把老师们镇住了。

最后的表演考试,题目是“火车相遇”。情景是两个陌生人交替睡着了,靠在对方肩上,要互相弄醒对方……就这样,姜文一波三折的进了中央戏剧学院。

姜文的同学有吕丽萍、刘斌、丛珊、岳红和刘小宁等。

那时候,大家都不宽裕,不宽裕也就不讲究了。东西不论好坏,有你的就有我的。常常是一个肘子,刘小宁吃皮、刘斌吃肉、姜文啃骨头。那会儿,他们的衣、裤、鞋、袜都能换着穿,绝没有任何怨言。毕业以后也时不时的聚在一起,你买菜、我拎酒、他掏烟,热热闹闹、海阔天空、不亦乐乎。

1984年,21岁的姜文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他的第一部大戏是和吕丽萍、岳红主演的苏叔阳的话剧《家庭大事》。

姜文的第一部电影,本该是在《末代皇帝》里演主角溥仪,合同都签好了,后来剧组不要他了,觉得姜文虽然长得像溥仪,但他的长相不讨喜。最后,换成了“大众情人”陈道明。

姜文说,本来历史上的溥仪也不帅啊。人家说:不重要。

剧组寻思说,要不你来演溥仪的弟弟溥杰?姜文说你这也不符合历史啊,溥杰比溥仪小一圈,但我比那陈道明还大一号哩!人家说:不重要。

1985年,姜文毛遂自荐,拍摄了第一部电影《末代皇后》,扮演配角溥仪。

那个时代,话剧演员演出电影几乎还是一件离经叛道的事。丛珊演完《牧马人》后,在学院遭到多次没来由的批评,还有一些演员为了演出电影不得不从院团辞职。

姜文那时只有22岁,在22岁的时候,他就表现出很“刺儿”的一面。因为他之前只演过话剧,不懂电影的规矩。比如话剧的妆是演员自己化的,服装是演员自己选的,但电影不是这样,化妆师给你化什么样就是什么样。那你不懂就别出声呗,不行,姜文非要对化妆师提出异议,化妆师就不乐意了,“哎,你哪儿那么多主意?油梭子发白,你缺炼呢你?”

姜文在演完话剧《科诺克或医学的胜利》之后离开了青艺,因为他的“霸道”得罪了很多人。据说,院长林克欢也支持他离开,因为他实在和很多人合不来。

我猜,之所以姜文自己做导演,也是因为没有人肯找他拍戏了。作为一个演员,他特别爱干越俎代庖的事儿,导致很多人提“姜”色变。

拍《本命年》。有一场戏是说,他一边抽烟一边看女孩儿唱歌。他问导演谢飞:这是不是该有个柱子?谢飞就怨他:你可真够挑的,哪有演员还要柱子的。

你要柱子,给你柱子。

姜文靠着柱子抽烟,突然又喊停:哎,导演能不能别直接这么拍我,从柱子后面绕过来拍,把歌手也拍上……

谢飞丢给他一个大白眼。女主角程琳也说:当时导演是谢飞,可姜文是大拿,好多东西听他的。

换到陆川身上,那就不是建议了,是命令!

坊间流传过一个段子,说陆川在拍《寻枪》时,身为监制的姜文独断专行。有一次,剧组工作人员看见陆川像小媳妇似的一边在角落抹眼泪,一边给电影出品人王中军打电话诉苦。他说自己特别不愿醒来,因为每天睁开眼不得不和姜文掰扯,掰扯不明白他按着你不让你拍,非要拍他的想法。

刘小宁却也说:虽然《寻枪》的导演和编剧是陆川,但它实际是姜文的作品,包括台词设计、给演员说戏,陆川实际只承担了副导演的角色。

后来,这事儿被记者问到了,姜文特别委屈,说我帮他找钱,又给他当演员,还当监制,这是欺负么?

王朔说,“演员身份的姜文很危险,年轻的导演根本就拿他没有办法。”徐静蕾拍《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时特别感同身受,张元拍《绿茶》时也说,姜文代替他跟演员说戏。

他的意志过于强大。

拍《天地英雄》,日本演员中井贵一对姜文颇有微辞。他特别费解,说导演何平明明比姜文年长几岁,但却称他为“姜文老师”,而姜文则称导演为“何平”。

一次,姜文把自己演的戏看过一遍后,下达指示再演一回。若是姜文在这部影片中身兼导演和主演的话,这个命令日本人是可以理解的,但这里的导演是何平。结果姜文跟导演的交谈又让拍摄时间不断推后。

日本人说,其实他看前后两次拍摄的结果,根本没有什么变化。姜文完全沉浸在自我满足的世界中,“如果他继续这样下去的话,肯定会成为一种癖好。”

曾和姜文合作《太阳照常升起》的黄秋生说,姜文用的表演方法就是“疲劳轰炸”,让你不停演不停演,十几个小时之后你就放弃了,没有力气跟他斗了。到最后你累得不得了了,就是他要的感觉。

姜文每和人合作一部戏,都能把人弄伤心。

拍摄《阳光灿烂的日子》,姜文把他同学刘小宁找去做助理,刘成天背着个摄像机穿梭于北京市的各个中小学之间,为姜文选马小军这个角色。

但是好景不长,刘小宁和姜文起了争执,没几天他便被姜文赶出剧组。姜文的同学刘斌特别生气,说你姜文也太不顾及同学情面了,你姜文牛对吧?你姜文再牛,打击一个可以,打击两个以上就不那么容易了吧,反正这部戏你已经按照我们的原型找的演员,那我们几个不演了!

在《姜文的两个问号》中有一段描述,说在排话剧时,姜文提出让苏小明扮演的护士搬道具椅,这把椅子很重,以苏小明这么懒的人,她觉得实在没必要,于是两个人就起了争执。苏小明可不惯着他,好些天没和姜文说话。苏小明说:老娘出名时还没你呢。

《鬼子来了》,姜文剪了9个月。他心里清楚,人人都烦他。那时,工作人员已经被姜文逼到了崩溃边缘,姜文看出端倪,问他们怎么回事儿。他们说该吃饭了。哟,果然四个小时过去了,他始终沉浸在剪接机带给他的快乐中。

《太阳照常升起》,姜文找久石让做配乐。给人家的样片,姜文已经配上了莫扎特的《安魂曲》第二乐章等经典片段,还在电子邮件中阐释:我想要跟这些音乐差不多意思的新作品,麻烦您配合情节和镜头认真体会。

第一版配乐没通过,姜文决定飞东京和久石让当面掰扯。久石让一听说姜文要来撕逼,先失去了理智。啪!把香烟往钢琴上一摔,大着嗓门和翻译说,“你知道吗?他把莫扎特的音乐贴在上面!这音乐是莫扎特的,我怎么能做出比莫扎特更好的音乐啊?!你让导演直接把莫扎特的音乐贴上去就行啦,还来找我干嘛?”

说完就出了录音棚,跑到二楼办公室抹眼泪了。

《让子弹飞》,姜文经常改剧本,有次他没改好,临时取消了当天的拍摄,工作人员作鸟兽散。要么,他规定所有人都要早到,自己却睡到日渐三竿。

文章在《一步之遥》发布会上向记者抱怨姜文总是改剧本。姜文不悦:“不会啊,我不是王家卫拍戏没有剧本。你总记得自己演谁吧?电影里你妈是谁,你爸是谁,你朋友是谁,都不知道了?”

文章吓得快尿裤子了。

《理发师》的编剧凡一平说过:没跟他(姜文)接触过的时候,觉得他牛逼;跟他接触过,觉得他的艺术造诣令人敬佩;但他做人方面,我却不敢恭维。

姜文、陈建斌、陈道明如同娱乐圈三只荷尔蒙爆棚的孔雀,再加上冯小刚这只山鸡,他们的存在就是要把气氛搞僵,从不会像吴秀波和黄晓明一样温和,更不懂什么叫让人“如沐春风”。

自负如陈建斌,也曾在排话剧时被姜文损到低眉臊眼,“我跟你说话,你为什么不看我的眼睛”,姜文问他。陈建斌说,“我不敢,恐惧。”

冯小刚也说,他和姜文很少来往,平均一年打不了一个电话。“我是爱聊天的,但非常怵和姜文聊天。觉得跟他说话特别费劲,累,跟不上他,愣往上跟又很做作,掌握不了话语权,谈话显得非常被动。”

几乎每位电影记者都被姜文挤兑过,因为摩羯座不喜欢和智商低的人交流。面对各种采访,他要么不想正儿八经的回答你;要么从实际问题上升到哲学层面;要么把你的问题丢回给你当回应;要么用一张“嘻皮笑脸”怼你的“年幼无知”……

一位记者看完《一步之遥》,娇嗔的抱怨电影很费脑,“老在高潮处”。姜文一刀刺过去:“你不喜欢高潮吗? 难道你只喜欢前戏?”

一次姜文出入某个仪式现场,有个姑娘十分激动,大呼“姜文,你真给力”,姜文的小刀立刻丢了出去,“你试过吗?”

一位记者想和姜文聊点儿走心的话题,“你生活中是不是也有柔软的一面?”姜文开始扯皮:“你想说我是不是Gay?这套儿下的。”记者忙不迭Say No,你比王力宏还直!姜文突然话锋一转:“你还是怀疑怀疑吧,任何事儿都要打一问号。”

一位小伙伴回忆说,姜文是所有艺人中最难伺候的:有次,杂志拍姜文,服装编辑给他借了很多衣服,姜文看了看,一件都不穿!他问:我是给电影宣传还是给品牌宣传?我为什么要穿?现场的工作人员傻眼了,不知如何是好。

姜文说,“你,过来”,他指了指摄影大哥,“我看你的衣服不错,脱下来给我穿。”

而那一次的采访,也犹如一场灾难,年轻的编辑每丢出一题,姜文就使用一次“反弹”。姑娘才几岁?见过什么世面?被反问得哑口无言!最终,姜文嘬着烟带着胜利的喜悦离开,而那姑娘却委屈的哭掉了隐形眼镜。

姜文未必永远都是高姿态。

记得《太阳照常升起》上映前,电影公司对电影口碑没有信心,为姜文在北京攒了一个局。当时,邀请了很多人去赴宴,几乎都是各大媒体的主任级。

姜文出现的时候,工作人员正在放《太阳照常升起》的片花。他黑黑的,壮壮的,穿着深灰色T恤、休闲短裤,静静的站在那里跟着众人一起看片花。

12分钟片花结束,灯光亮起,饭局开场。三桌人等着他。姜文一直抽烟,没吃什么东西。抽很多烟。万宝路。一支接一支。有时候说着说着,就开始找烟。

姜文说:“我本来以为我是来做客的,结果他们告诉我,我还得陪大家说话。”

他在第一桌聊的是艺术,在第二桌聊的是电影,在第三桌聊的是人生。

席间他说了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坐出租车回家。到家了他要付钱,司机不收。他问为什么。司机说:“我认识你,你不就是演姜文的那个人吗?”

姜文说,这话让他想了很多。

“姜文到底是谁?我以为我就是姜文,可真正的姜文到底是什么样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这样!就好像你(他指着席间的一个美女),你有很多身份,很多面具,一个记者、一个妈、一个女儿、一个妻子,但有一天你要卸面具,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这面具该卸到哪一层为止……”

姜文离开的时候,最后一句话是:“我今天一定是喝多了,说了这么多话。”

没错,这是他唯一一次对媒体视如己出。99%的时候,姜文和媒体之间的关系还是不平等的。

记得姜文有一次接受采访,因为找不到东西了,心情很差,一进门他的臭脸让所有人感受到“大事不妙”。他对现场工作人员的态度特别糟糕,一个男孩儿慌乱中递给姜文的东西出了错,姜文瞪着眼睛把东西怼到他胸口,劈头盖脸就是一番数落。大意是:你可能没意识到,你看起来就像个笨蛋。

还有一次,姜文说我要喝水,于是工作人员麻溜双手奉上一杯纯净水。他喝了一口,脱口而出:这是人喝的么?!一旁的彪形助理立刻从包里掏出一支精致的小壶,给姜文把水斟上。

现场所有人的脸,都像刚打过肉毒杆菌似的。

姜文这一生虽然乏味,但是他的情史那可是相当丰富。他和刘晓庆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当年的火爆程度实在是让现如今一切谋求曝光率的明星们望尘莫及——不仅是婚外恋,还是姐弟恋。大家可以想象在那个年代,这二位引起了怎样的轩然大波。

1987年,刘晓庆和姜文在拍《芙蓉镇》的过程中擦枪走火、灵魂碰撞、水乳交融、郎情妾意。

杀青那场戏,拍的是两人在瓢泼大雨中被批斗,刘晓庆万念俱灰,无法承受这个黑白颠倒的世界和那些癫狂的攻击,姜文站在雨中看着她,面无表情的对她说:“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

谢晋特别满意,送了姜文一坛子当地米酒。姜文抱着酒找刘晓庆畅饮,想必杯觥交错间免不了各种借酒发疯、干柴烈火、山盟海誓……然后两人就好上了。

刘晓庆多年后回忆说,她当时爱上姜文是“身不由己”。他22岁,正值壮年;她31岁,如狼似虎。何况谢晋介绍姜文说是“五分当中的五分”,是中央戏剧学院最优秀的学生,谁不想尝尝“最优秀”的味道?

《芙蓉镇》不但让收获了第10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还有地母一般元气淋漓的刘晓庆。

刘晓庆当时的先生叫陈国军,她小三上位,陈国军不惜休妻也要和刘晓庆在一起。北影厂的人对她指指点点,小心防备,刘晓庆从不曾低下高贵的头。

没想到五年不到,刘晓庆又就范了。这件事全剧组都知道,就瞒着陈国军一人。刘晓庆还大言不惭的说剧组支持!导演支持!请问这个剧组到底是什么三观?最后,陈国军成功捉奸,拿着刀逼迫“奸夫”姜文写了情况说明:

1987年在苏州拍戏,我与刘晓庆开始建立恋爱关系(包括两性关系)。1987年年底,我得知她已正式嫁人后,仍继续追求她,保持这种关系。

陈国军转身要走,姜文说要添几个字。

陈国军就问,你还有什么没有交代?姜文说:不是,我想加上,“因为我爱她。”

汉子!有没有?“搞破鞋”都这么理直气壮。

但是到了北影厂那里,姜文就怂了,一再拉着厂长胡其明的手说,“老厂长,对不起,我年轻……”

男人成功千姿百态,女人成功势必是拼了老命闯出来的,一旦登陆,前面才能捞到一个情欲放纵的大好山河,风流不让须眉。

永远那么成功、那么年轻、那么花容月貌的刘晓庆,真是打开了姜文的一扇窗,带他见了很多世面。

在他们恋爱的时候,姜文曾经觉得自己的事业毫无起色,很低落,刘晓庆一直鼓励他成为导演,并帮他四处筹钱拍《阳光灿烂的日子》。姜文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当年,在整肃大潮下,刘晓庆这个出头的椽子因偷税漏税坐牢了,姜文聘请四位律师为刘晓庆辩护,“我不帮她谁帮她?”

在四位律师的帮助下,刘晓庆获得了取保候审的资格。出狱时姜文来接她,坊间传说姜文“一言不发从背后默默搂住她”……

再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在结束了刘晓庆、法国妻子桑德琳之后,姜文和周韵走到了一起。

没错,又是酒精作祟!

周韵是在拍摄《天地英雄》时,由赵薇介绍给姜文的。戏拍完了,周韵主动出击,前往姜文的工作室,想找姜文一起看晚霞看落日,听姜文讲那过去的事情……没想到姜文因为思念女儿喝多了。一看到周韵,一把抱住她,一边哭一边说:

“一郎,爸爸好想你,真的好想你……”

周韵万万没想到,姜文这样的猛男居然也有内心这么脆弱无助的时候。她抱紧他,像孩子一样……后来,周韵就怀孕了。

周韵从来就不是那种低眉顺眼的女子,天生就是老天派来克姜文的。我个人很喜欢她的腔调,轴、拧巴,甚至有一点彪。话说周韵出国给姜文买了件特贵的皮衣,姜文觉得不好看。周韵没说什么,第二天就把衣服给了楼下保安,从此以后姜文再也不敢质疑她的眼光了……

有人曾问周韵:你怎么拴住姜文的心。周韵不屑的说:干嘛要拴住,他还得拴住我的心呢。

英达特别不愿意自己老婆梁欢和周韵频繁走动,怕跟着她学“坏”。

在众多周韵和姜文的合影中,我最喜欢这张。

眼神能说明一切:欣赏、崇拜、倾慕,这浓情蜜意……

在两个人的爱情里,女人多少是有一些崇拜感的,如果连一丁点崇拜感都没有,女人就算爱上了,也不过是感动或将就;而两个人的爱情里,男人多少要有点宠爱欲的,如果连一丁点宠爱欲都没有,就算在一起,也不过是私心或凑合。

在《李天然找爸爸》(邪不压正)这部电影里,姜文拍出了周韵的天鹅颈和肩锁线。影评人毛尖说:整部电影的节奏就是,呼啦一下,我们跟着彭于晏飞檐走壁去找周韵,呼啦回来,呼啦我们又跟着彭于晏脚踩屋顶去看周韵……

“大爱无言”是老男人表达爱的方式——你问他爱不爱,他会顾左右而言他:只有这个女人趟在身边,我才能安然入睡……

0 阅读:352
评论列表
  • 2023-01-12 20:01

    狂妄是要付出代价的。戏子有啥得意的

老顾扯我衣角

简介:多多关注,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