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三野名将,却一生不服粟司令,到了晚年还对上级有意见

龍和影Jackiemovie 2025-03-15 10:22:48

【前言】

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长河里,出现了好多能改变国家前途的大人物,粟裕司令就是其中一个。他带兵打的仗,几乎都赢了,没怎么输过。

那时候,粟裕跟组织里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党员”和“老将军”比起来,在经历上其实并不占啥便宜。

一开始,大家对毛主席重用粟裕这事儿挺纳闷的。但粟裕司令亲自上阵,用一场场漂亮的战绩证明了自己。慢慢地,他们心里的疑惑就变成了对粟裕的敬佩和夸赞。

虽说粟裕司令的打仗和带兵本事让大伙都竖大拇指,但偏偏有个人就是不买他的账。这人叫宋时轮,比粟裕还早入党,在三野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说起来还是粟裕的老大哥呢。

按理说,老前辈通常都会对新人多加关照和帮助,可宋时轮怎么偏偏对粟裕处处看不顺眼呢?他甚至因为一时赌气,竟不顾军令的威严,大胆地改动作战计划,这也太出人意料了。

原以为宋时轮和粟裕司令会一直这样较着劲儿,斗一辈子,可谁能想到,在粟裕司令的告别仪式上,他竟做出了出人意料的举动。

宋时轮在悼念粟裕司令时,看着他的遗容,不禁流下了眼泪,还连声道歉。这让人好奇,他们俩之间到底经历过什么,才会有这样的情感纠葛呢?

【跟随历史的车轮前进】

可能很多人都没咋听说过宋时轮这个名字。但要是你在搜索引擎里输入这三个字,立马就能弹出一大堆关于他的介绍。

这些字句里,满满的都是他为革命付出的心血和努力。

宋时轮和毛主席都是地道的湖南人,他1907年在湖南醴陵北边的黄村出生。

宋际尧是他的本名,后来啊,他投身革命,受到了新思想的熏陶,宋时轮觉得得干件大事,那就是给自己换个名字。

想当年,心里揣着大志向的宋时轮,总觉得自己的名字太普通了点儿。

打定主意要给它换个有新意的名字,所以就改成了宋时轮。他心里头盼着,自己能像历史长河中的车轮那样,不管啥困难都不怕,勇往直前。

宋时轮中学毕业后,就对当兵这事儿特别上心。碰巧那时候,吴佩孚手下有个军官培训的地方在招人,他征得爸妈同意后,就去报了名。

那时候世道不太平,待在荒凉的村子里没啥出路,宋时轮觉得出去闯荡一番总比闷着强。所以,他决定去参军。这条路虽然走得不容易,但他一直没动过退缩的念头。

在当兵那会儿,宋时轮学到了不少关于军人的门道,还拼命地提升自己的体能。有次跟朋友聊天,他得知了黄埔军校的事儿。

因为长沙离广东蛮近的,他就盯上了这所学校,打算好好努力,把它当作自己的目标。

宋时轮一番努力坚持后,1923年他成功迈进了那所军校的大门,正式成为了一名军校学员。

一到这儿,他的人生轨迹可就要大变样了。在黄埔军校,他结识了一堆志同道合的伙伴,在他们的鼓动下,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中国共青团。

那时候,国民党那边还没撕下伪装,跟我党之间有点儿复杂的关系。因此,宋时轮还能和共产党员一起学习、一起生活。

【革命之心未灭】

在一次部队驻扎期间,宋时轮碰到了他的入党介绍人张庆孚。通过张庆孚的引荐,他顺利加入了共产党。从那以后,他就积极地为我们党做些自己能做的事情。

可没过多久,就传来了孙中山先生去世的坏消息,随后国民党反动派就开始对共产党人进行大规模的打压。宋时轮也没能幸免于国民党的魔爪之下。

他被特务抓住后,就被扔进了监狱里,还被扣上了罪犯的帽子。在牢里他硬撑了一整年,后来好友想办法把他救了出来。为了不被发现,他只好跑到香港躲起来。

那时候,他和党组织断了联系,说白了,就是他的党员身份也暂时没了着落。后来,蒋介石的剿共手段没那么紧了,宋时轮就瞅准机会,又回到了内地。

这次,他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回乡的路。离开家乡好几年,当父母再次看到他时,激动得眼泪直流,一把将他搂在怀里,紧紧抱住。

瞅见爹娘渐渐老去的样子,宋时轮打定主意留在老家,好好孝顺两位老人,并且也没忘在周边进行共产党的宣传工作。

蒋介石还在推行他的反共政策,宋时轮为了自己和当地共产党人的安全,就带着当地的老百姓,组建了一支游击队伍。

这支队伍真厉害,不仅狠狠打击了国军,后来在抗日战争里也是大显身手,起了关键作用。

没过多久,宋时轮又重新和共产党组织接上了头,然后就跟着大军一起,浩浩荡荡地来到了中央苏区。到了那儿,他还见到了中央的好些大领导呢。

那时候,我们党也经历了走弯路然后又重新站起来的过程。在中央苏区那段时间,宋时轮的革命斗志又被激发了出来,而且他一直都很有激情。

当党遭遇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不得不踏上长征之路时,宋时轮也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这趟充满艰难险阻的旅程。

【与粟裕的故事】

宋时轮走过长征路,心里那份对党的热爱从没变过,他又一头扎进了党的事业里。就因为他这股子热乎劲儿,很快,毛主席就留意到他了。

宋时轮可是位老资格的革命家,这些年为党里也是实实在在干了不少活儿。长征结束后,遵义会议一开,主席的领导地位就稳了。随后,主席就把宋时轮调到了红军十五团。

到了20世纪40年代,我们党跟日本之间的账,也开始慢慢算清了。可就在这时,国民党又对我们挥起了屠刀。

日本被中国赶出去后,国民党很快就挑起了内战。于是,我们军队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解放战争。就在这时,因为毛主席的一个安排,宋时轮和粟裕司令认识了。

考虑到战况,毛主席下了一道命令:让华东和华中两支野战军合并,并让粟裕司令来带头指挥。那时候,宋时轮正好是第10纵队的头儿。

他们以前确实听过粟裕的大名,但对这个来当他们“头儿”的人,心里并没太当回事,甚至还有点瞧不起的意思。

粟裕心里清楚,这些人不是他一直带着的老部下,得花点时间跟大家互相适应,所以他并没有太纠结这事儿。但他对待他们还是非常尊敬和体贴的。

宋时轮带领的第10纵队,在那时候众多战斗队伍里头,真不算特别显眼,粟裕通常也不太安排他们去执行啥重要的军事任务。

粟裕要是出手,那肯定是为了赢得战争,他从不打没把握的仗。但宋时轮和他的兄弟们却不这么想。

宋时轮觉得粟裕这么做,就像是把第10小纵队当成了外人一样,他心里头慢慢就有了怨气。他开始不服粟裕,就连粟裕下的军事命令,他也觉得无所谓,不怎么上心了。

有一次,粟裕特别清楚地交代了战斗任务,他盼着第10小纵队能死死守住阵地,别动,一直等到咱们的战士们都平平安安回来,然后再接着往下一个地方进发。

宋时轮因为心里不服粟裕,就自个儿带着手下兵马偷偷过了黄河,比预定的时间还早到了。这事儿没多久就传到了粟裕耳朵里。大家都知道,粟裕带兵那是出了名的严,像宋时轮这样不听上级指挥的,肯定要挨顿狠批,甚至更重的处罚。

真没想到,粟裕非但没处罚他,反而耐心地教导了他一番,还自己把这事儿压了下来,没跟主席提。宋时轮呢,对粟裕的教导根本没往心里去,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他老是重复犯同样的错,没过多久又这样了。

可就在这时,粟裕已经连连取胜,树立起了军中的威信,原先那些怀疑他能力的士兵慢慢改变了看法,唯独宋时轮还是不肯松口。

1947年那会儿,济南战役打得热火朝天,粟裕凭着自己的军事头脑,制定了一套作战方案。只要大家照着做,不打胜仗都难。

可到了宋时轮这儿,却出了岔子,他直接在会上说,自己身体不行,想休息休息。

这事儿没多久就传到了主席那儿,他对宋时轮的做法真是没法点头。所以,他直接下令,得按军法来办这事儿。

就在事情眼看就要糟糕透顶的时候,粟裕站出来替宋时轮说了好话,给主席做了一番解释,这才让宋时轮躲过了一劫。宋时轮虽然没对粟裕的出手相助表现得多感激,但他也开始守规矩了,不再违抗命令,一切按指挥来。

打完解放战争后,有件事让宋时轮心里头震动不小。

到了60年代那会儿,由于一些原因,党内气氛变得挺沉闷,就连老革命宋时轮也没能幸免,挨了不少批评。

粟裕了解状况后,特地给周总理写了封信,意思是想让总理多关照下以前的部下,多给他们点温暖。他还特地列了个名单,宋时轮的名字排在最前头。

后来宋时轮的情况好转了,周总理就跟他提起了这事儿。宋时轮年纪已大,一听这话,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流。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粟裕司令的灵堂上,他会哭得那么伤心。

【结语】

粟裕司令这一辈子,待人都是真心实意的,不管是领导还是手下,他都特别关心。宋时轮将军呢,虽然两人之间有点小疙瘩,但大是大非面前,他们还是一条心的,步伐一致。

知道自己以前做错了事后,他立马站出来认错道歉,这份胆量真的很让人佩服,也值得咱们现在的年轻人学习。

人嘛,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道自己错了还不改。来,咱们一起给那些老一辈的英雄革命家们点个赞!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