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青云做错了哪几件事?

劲益电影 2024-01-25 05:39:03

庞青云一生的结局为什么必须得死?

他做了很多事,哪些是对的哪些又不够正确呢,错在哪里?

复盘他一生的经历,便能悟出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与职场立足。

以庞青云做的每一件事为例,来给大家深度分析解读,助你看懂《投名状》背后的权谋与博弈。

装死求生

必须活着,以后才能有机会重新站起来!

庞青云的人马被团灭,正所谓兵不厌诈,眼看大势已去,庞青云选择了装死来保全自己。

他在莲生(徐静蕾饰演)面前哭着讲出了装死的经历,说明从内心来讲,庞青云觉得自己不够道义。

但是他没有办法,如果选择了拼到最后,那庞青云的人生可能在那一刻已经画上了句号,他没有完成自己的理想,他不甘心。

庞青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想做的是拯救大清的百姓,让普通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所以站在这个层面上来说,我认为当时大清需要庞青云这样的将领,所以装死这件事情虽然不光彩,但是从更大的层面来讲,我认为庞青云做对了。

先活下去,再给自己找机会

在清朝饥荒战乱的年代,得有一口饭吃才能让自己活下去,庞青云也是深深的明白这一个道理。

于是当掉了自己的佩剑和服装,以换取一个有饭吃的机会,正在这时候遇到了山寨土匪姜武阳,准备招募人马去抢朝廷的军粮。

庞青云武功高强,很快赢得了注意,姜午阳打算带他去见大哥赵二虎。

在抢魁字营军粮的过程当中,庞青云身手矫健擒贼先擒王的做法,深深吸引了赵二虎的留意,于是他很快被带到村子里面去了。

然而魁字营实力强大,根本不是一般的山寨土匪比得上的,很快带着人围住了村子,拿走了粮食。

这一度让赵二虎吃尽了苦头,庞青云想出了一招让赵二虎带着人马去投靠清军,并说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村子里面的男女老少有口饭吃。

有饭吃其实只是庞青云说服赵二虎从军的理由,背后的逻辑是庞青云看中了赵二虎的人马。

庞青云想要做的事情是东山再起,还要去面见那三位大人。

但是他不能空手而去,所以赵二虎的那些人,再加上一路上招募到的一共800号人,就是庞青云面见三位大人的见面礼和谈判的筹码。

只有获得了三位大人的支持与认可,庞青云才能够继续攻城,并壮大自己的实力在朝廷立足。

所以庞青云的豪赌,拿自己的800人马加上成功给了1500人马攻下书城的举动,这一做法,我认为在他的一生的经历当中是一个非常大的转折点,也是非常重要,非常正确的一招。

这一战他打出了名声,还获得了狄公给的5个营的兵力,足以让他与姜大人与何魁的魁字营抗衡。

庞青云正确的价值观与树立威严

这是电影当中的一个小插曲,在攻城之后,庞青云队伍当中的两个小青年,残害了两位无辜的民女,被庞青云看到了。

哪怕是同一个村子里面出来的,庞青云也没有留任何情面,执意要把他们斩首。

无论赵二虎怎么求情,庞青云就是不放过他们。

赵二虎说:进城抢三天,这是规矩。

其实在老早的时候,庞青云就非常不喜欢赵二虎的那些口号,因为在庞青云看来要走正规化,而不甘心当一个土匪。

所以庞青云说:从今天起,这种事情不能在我们的队伍里发生。

赵二虎:我们一直都是这样,(破城之后抢三天。)

庞青云:以前是匪,今天是兵,匪气不改,什么也做不成。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来,庞青云有着非常正确的价值观,并且有着崇高的理想。

而且他对自己的定位也发生了改变,要做正规的兵,而不是土匪。

所以庞青云不顾赵二虎的求情,当着所有百姓的面,把那两位就地正法。

目的一是做给百姓看的,庞青云希望能够获得百姓的支持与认可。

其二是告诉现场的所有人马,给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谁如果敢像之前一样不守规矩,那结局只有一个。

这也体现出了庞青云的管理能力,这件事情我认为他做对了,非常对,也相当有必要。

攻打苏州和南京

庞青云还是在博弈在走险棋,但如果不这样做,他怎么样在草体里面提升自己的地位成为一方诸侯呢?

攻打南京和苏州三位大人是非常不同意的,因为牵扯到他们的利益,他们不希望过早的结束战争,也不希望去破坏朝廷当前的格局。

所以庞青云在没有知会三位大人的前提下,自作主张攻打苏州,这给他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围困苏州一年,使得自己这边缺乏粮草,士气也很疲惫了,而三位大人也是从中阻挠,不给庞青云任何资源。

在迫不得已的前提下,庞青云只得忽悠何魁,找他借粮。

庞青云的理由是告诉何魁,你愿意被三个老头子一直踩在脚底吗?

不行啊,兄弟,你给自己有实力,让他们刮目相看才能够立足。

何魁哪里经得住这样的忽悠。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庞青云谈判起来还是有一些手段和方式的,懂得人性的弱点,记住这一招了。

只要你说到了别人的要害之处,只要你手上有别人需要的东西,那和对方谈判就能够达成你想要的一些结果。

最后庞青云凭借手段,把何魁甩在了一边,攻下了南京和苏州,成为了一方诸侯。

面见慈禧太后,庞青云做错了三件事,为后续的死写下了伏笔

面见慈禧太后的时候,庞青云被封为了两江总督,都获得了一件黄马褂的赏赐。

慈禧太后还说了一句话,你还年轻,君臣相伴会长久。

这句话实际上是在拉拢庞青云,意思就是勉励庞青云加油好好干,以后你还有机会的。

但是庞青云呢,好像有点不是这一套,或者不懂朝廷的格局与形势有点过于理想化。

他直接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对慈禧太后说,请求免除两江百姓三年的赋税,要修生养民。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慈禧太后的内心其实非常害怕,我们从哪里看出来呢?

一个细微的动作,慈禧太后把手往后面缩了一下,此行为其实体现出了她内心的一个心理状态,这是一种抗拒。

因为这么多年的消耗,慈禧太后的国库已经空虚了。

所以过了一会儿,才勉强的得到了一个回复准奏。

因为庞青云的确有很大的功劳,替慈禧太后收复了南京,消除了太平天国的隐患。

在这个公堂之上,不答应庞青云吧,面子又过不去,答应庞青云了吧,又得罪了别的人,因为大家日子都不好过,免除了两江的,其他的地方自然会眼红。

站在旁期语言心理的角度来讲,他是希望两江的百姓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出发点没有错是非常好的。

甚至可以说,庞青云是为了自己的百姓争取福利。

所以他呢,其实是不懂为官之道。

不明白朝廷内部的复杂形势和情况,属于自成一派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那种,没有处理好人际关系。

从朝堂退下来之后,陈大人和狄大人又在拉拢庞青云,希望庞青云加入他们成为新的三个篱笆,从而改变当前的格局,只要庞青云加入了,那就完全可以把姜大人排除在外,维持新的格局。

但是庞青云根本不打算接受两位大人的邀约,为此狄大人就和他翻脸了。

狄大人直接训斥,说庞青云的兄弟赵二虎,又是造反,又是私分朝廷军饷。

狄大人的目的很明确,我认为应该是既然拉不拢你,那我就要削弱你,让你们内部去竞争去分化。

一听到这个庞青云心里就清楚了,自己有把柄抓在他们的身上,为了消除把柄,他必须要解决的赵二虎让这两位大人无话可说。

所以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作为一个孤独主义者,庞青云一到朝廷就连着做错了三件事。

这直接为他以后的死,写下了重重的伏笔。

所以后来的格局还是一个篱笆,三个老桩,三位大人接着喝茶,眼看庞青云上任赴死,这就是庞青云一生的结局。

我个人对庞青云的理解是:

他是一个很好的将领,他有目标,懂管理,懂谋略。

他是一个非常理想化主义的人,认为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朝着自己理想化的目标去发展,认为自己可以掌控一切。

他也是一个好官,他在朝廷替自己的百姓说话,他没有计较自己的得失,他希望百姓能够过上安定与富足的生活。

最大的不足就是,庞青云毕竟是武将出身,不懂得文人之间的那种谋略与权势的竞争和局势。

因此才到后面吃了很大的亏。

很多时候重要的不是你有多强的能力,庞青云有足够的能力,关键还是不懂得人情世故、不懂得人脉关系的重要。

要是和陈大人与狄大人达成了同盟,那朝廷背后有人为他说话,兄弟赵二虎可以保全,上任的话根本不会有任何危险。

就如同陈大人所说的一句话,你要想办法活下去,这其实也是一种暗示与警告。

只有活到最后,活得长远,才有更充足的时间来完成自己的理想,大家觉得对不对呢?

你是否又想起了陈大人带庞青云去面见慈禧的时候说过的一句话呢?

从门口走到朝廷,走到两鬓斑白,整整花了30年了。

其实陈大人也是一个有梦想的人,想做一番事业,但30年的时间他都没完成,难道是没有能力吗?

根本就不是的,而是受制于格局的限制,他不得不有所收敛,周旋在那些复杂的形式当中。

很多事情的改变,可能往往需要几代人才能够解决。

我认为陈大人想做的事情,其中的一件,还是想把自己的意志传承给庞青云,让庞青云活得更久来完成。

但最后陈大人送了庞青云一句话:可惜了。

记住,无论在哪里,除了有理想、有能力之外,还要懂得处理人情世故,一旦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孤独的人,那就注定难成大事。

喜欢文章的家人,记得点赞关注[比心]

0 阅读:37
评论列表

劲益电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