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深山发现20万明朝遗民,低调隐居600年,只因朱元璋一个命令

品茗谈文史 2025-01-05 14:08:41

中国贵州有这样一个地方,那里的小村寨不仅风景漂亮,就连人长得也是一个赛一个的好。

他们至今避世而居,踏入这个小村寨仿佛穿越到了500年前。

这里的人不仅讲着当年的两个朝代的古语,甚至连穿着服饰也仍然停留在五百年前,真是应了陶渊明的那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避世而居的原因,竟然只是因为朱元璋当时的一句话。

金戈铁马,反元暴政

朱元璋,是一个脾气暴躁古怪的皇帝,甚至仅仅是为了一句荒唐的诗句,就可以将一个学富五车的官员流放边疆。

朱元璋贫苦人家出身,又因元朝暴政吃不饱饭,最终只能流落到出嫁当和尚。

虽然他贵为皇帝,但是却一天书都没有读过。

尽管如此,朱元璋在军事上仍然呈现出了旁人无所能及的天赋。

在他的指挥下,明军神出鬼没,从无败绩。

这也是为什么他的老丈人,愿意把女儿以及军队的管理权都交给朱元璋的原因,他确实太有实力了。

最终因为元朝的灭亡时人心所向,朱元璋又有勇有谋,还是颠覆了元朝统治100多年的历史,才得以改朝换代。

传说中朱元璋自己就是农民出身,一路打到了皇帝,他也畏惧其他农民能够打到皇帝。

另一方面太深谋远虑,担心元军复辟,于是在各个地方都建立了屯堡。

尤其著名的就是贵州安顺的屯堡,这里的人因为朱元璋的一个命令,已经低调隐居600年了。

那么什么叫做屯堡呢?

就是说朱元璋当年建立起来,让这些村寨都在山里隐藏起来种点粮食,但不必要非得上交国家。

如果一旦有仗势打起来,军队就可以直接到这些镇子里去吃粮。

这样就可以保证粮食对于军队有一个直接的供应,而不会出现需要将大批的粮食运送到前线的问题。

为了让何迁过来的居民,能够死心塌地的留在屯寨里,朱元璋甚至叫明军帮助开垦了许多的土地。

只要愿意待在寨子里的人,都能分得十几二十亩的土地,且不用交税。

可以说朱元璋不仅十分的有智慧,还深谋远虑,想到了很长远之后的事情。

这些屯堡大部分都分布在当年明朝打下的国家的分割线上,他们具有一定的军事作用,也相当于是当年国家的界碑。

也正是因为他们身居山林减少,与外界交流很多年后,直到明朝倾覆,也不再有人想得起他们来。

就是这个绿色的村寨,变成了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也正是成了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写到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因为避世而居,就不被朝廷的苛政所压迫,可以自由自在的自己产粮自己吃。

而只要没有战事发生,对于这些屯堡而言,这种平静和祥和就始终不会被打破。

而边疆守卫军渐渐的也融入屯堡之中,在屯堡之中自由嫁娶,婚配得以繁衍子嗣确保了这些屯堡后续的发展,都有源源不断的后代。

而且当地贵州当地有着不少的少数民族,而派去的守军都是汉人,就造成了这个地区的文化交融。

可以说朱元璋这一策略的深远影响,持续到了今天,仍旧生生不息。

屯堡现状

令人震惊的是,他们至今仍保留着明代的生活状态和习惯,一天只吃两顿饭。

你时常能看到路边有穿着明代服饰的奶奶带着昭君罩,坐在墙边的小马扎里纳鞋底。

做饭吃饭也是古朴的烧柴火,就连网络和电线都是前几年才装上的。

可以说这里的老人几乎是与世隔绝,不知道外界社会的发展。

走进这样的屯堡也能看得出来山林茂密,建筑还留有古制度,戍边的堡垒木楼,他们的语言甚至还停留在明代。

城堡所在的位置大部分也都是易守难攻,如果不仔细去甄别,甚至很难发现这样的地方在山林深处。

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么久以来,他们都能避世而居,而很难被发现的原因。

但就是这样室外桃源般的地方,山清水明少了许多现代社会的纷扰,反而在现在成了旅游的圣地。

人们都想感受一下穿越森林,到达屯堡就回到古代的感觉。

穿上当地的传统服饰,在古老的街道上有游历,没准就能找到当年朱元璋莅临此地的感觉。

如果你曾经去屯堡旅游过,有时能看到许多深眉外眼,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也行走在里面。

甚至拿着小本写写画画,这些都是对屯堡很感兴趣的外国学者,为此他们甚至建立了一个学科,称为屯堡学。

专门用于研究明代遗留下来的屯堡,屯堡学也成为了一项跨学科的有意义的社会学学科。

随着新中国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让屯堡中的人始终闭塞,这不太现实,屯堡中的孩子既然也出生在中国,那就必须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明理明智,不能再像过去一样。

现在城堡中大部分的居民,其实都搬离了那个村寨。

在外边比较开阔,城市化进程比较快的村庄上,政府给的安置房和土地,于是他们又像祖先一样,被迁出了生活了几千年的寨子。

现在安顺的屯堡已经成了旅游要地,政府也趁此推出了乡村振兴,让这些生活在村寨里的农民,世代务农的人,能够有旅游的就业机会,让他们充当当地的导游,开展一些特产的买卖。

甚至铺设商业街,对于农民生活的改善十分有益。

除此以外,屯堡因为长时间地处偏僻,在深山中没有遭受到那些年炮火的洗礼和拆迁。

大部分的建筑都沿袭着明制,这对于历史学家研究明代文化有着极好的条件。

不仅如此,他们的语言也是混杂了少数民族和明代版的汉语,还有在屯堡内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故事也十分有历史考察的意义。

这作为一个历史学考察的基地,在现代也是十分有作用的。

我们可以通过在屯堡中的观察和交流就能体会到明朝当年的兴盛兴衰。

在这里你还可以听到老人口口相传,说当年朱元璋的长相以及“调北征南,江南填北”的各项国家政策,甚至还有大批的考古学家来这里淘宝贝找机会。

安顺的神秘仪式

这里的人总会半夜点起篝火,带上古怪的面具,穿着古代的大袖,随着鼓点跳来跳去,动作形状诡异,让看的人不禁肃然起敬,汗毛倒竖。

其实这是安顺当地民俗表演活动中,很具特色的跳地神。

属于一种古老的戏剧,不像京剧的气势恢弘,伴着二胡和鼓点。

相反,安顺的这种戏剧极为简单,甚至很少说话。

大部分都是大幅度的肢体动作,在月光下就会显得十分诡异,像是某种神秘的仪式,但其实安顺的戏剧也是讲述故事为主。

在他们看似诡异的动作之下,隐藏着的都是一个个古时的神话或者是英雄征战的故事。

除却神秘的地戏之外,城堡内比较吸引人的特殊仪式就是婚俗。

在屯堡内大家都十分注重门第,也就是讲究门当户对,而年轻人之间的相识也是通过媒婆来介绍。

经过媒人的介绍,一两家牵线认识。

如果说是媒人介绍的很满意,通常会给没人封一个金额较大的红包。

以视为对媒人的重视与感谢,更是希望媒人将来为自己的孩子多多美言几句,在牵线过后,重要的就是双方家庭的“看亲”。

这期间男女青年并不见面,只由家中的长辈相看,看的也多数就是家中人口门前的地头,还有家里养的牲畜数量。

这一切都是为了保证,门当户对而所需要的准备。

相看过后,若两家人都十分愿意结亲,那么就会共同商定“过定”,也就是过门儿的日子。

如果相看不顺眼,也还是会给媒婆包一个红包,为了媒婆在将来继续给孩子相看。

定亲之后就是各家准备结婚的事宜,男方会择日过定,也就是带着彩礼上门。

在婚前就要把聘礼送到女方家,也表示对女方的看重。

而女方也要早早的入阁楼绣嫁妆,以表示自己的贤淑。

婚礼当天,安顺也承袭着古代的婚俗,穿中国传统服饰,行李敬茶。

新郎会带一队人,盛装打扮去新娘家里迎亲沿途还要敲锣打鼓,场面十分的红火热闹。

婚礼仪式结束后还要将双方的头发剪下一段,放在同一个荷包之中,意为结发之意。

一切礼成之后三日内要对带着妻子要带着丈夫回到娘家去,称为回门。

除了婚俗,丧葬的民俗也与我们所了解到的有所不同。

这里的人们会在亲人死去后穿上麻衣,在尸体旁坐上一整晚,称为为过去的人守灵。

也希望通过这个仪式能指引迷失的魂魄,找到回家的方向。

下葬也有一定的讲究,安顺现在还在流行土葬,在人的身体下降之后还会在坟上种上一棵树,代表旺盛的生命力。

安顺的人为了当年守卫边疆,放弃故土,来到了偏远的山寨,如今他们又要放弃故土,来到宽阔遥远的城市。

人在哪里,生机就焕发到哪里。对于安顺你还知道什么?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