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几个朋友找了个干净的小店聚会,喝了几杯酒,话题就聊到了“过年没意思”上边去了,几乎每个人都说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
期间,有一位年龄同我相仿、五十多岁的张老哥说,如果想找到旧时过年的感觉,还得去即墨东乡海边的渔村去,那里的人过年真讲究,哪一件事都充满了仪式感,明年你不妨去体验体验。
话音刚落,年轻的小老板李威直撇嘴。他是土生土长的田横镇人,父母都是当地渔村的农民。他说,可别说那里过年的习俗了,“穷讲究”太多,话都不敢乱说一句,麻烦透了!
哈哈!真有意思,即墨过年的风俗到底是怎样的感受?明年还真得去体验一下了。
(一)小高正月初一开车拉领导回老家拜年,领导进屋了,他看见院子里满是草秸,就顺手拿起扫帚清扫起来。没想到人家房主人慌忙出来阻拦,连忙客气地让他屋里坐,但细心的小高看出他们的神情有点不高兴,反而弄的一头雾水,不知所措。小高不是即墨当地人,2017年部队复员后经人介绍给现在的领导开车。他现在服务的领导是即墨老丰城镇人,父母都已经过世,但他每年正月初一都要回老家给他的叔伯、姑舅长辈拜年。在当地有一种特殊的年俗,过年从除夕开始,他们会在院子里撒上芝麻秸,直到正月初五才清理,这期间人们踩在上面会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他们称为“踩岁”。因为有“芝麻开花节节高”的说法,踩岁之说就寓意步步登高,是一种美好的期望和象征。其实,即使不在院子里撒芝麻秸,年三十到正月初二这几天,当地人也是不准动扫帚的。除了因为扫帚这东西不吉利以外,他们认为这几天扫地会影响财运。小高的老家没有这些讲究,他又是个赶眼色、手勤快的青年,看见人家院子里不利索就自然而然地干起活来,却不想触犯了人家的忌讳。其实,现在的农村也不大讲究这些了,随着农村种芝麻的越来越少,找个芝麻秸都很难。但是,小高领导的这个长辈家恰好就有,也算是让他长见识了。
(二)即墨人过年请你吃年糕,你可千万别真当成“年糕”,其实那是一种包子…即墨人过年有蒸年糕的习俗。但您千万别把即墨的年糕当做年糕,这只是即墨人对这种面食的叫法,严格意义上说,这不是年糕。我在南方吃过年糕。那是用黄黏米或糯米做成的一块块类似砖头的长方体,常温状态下,硬如石块,吃之前必须用水泡发,切片炒了吃,或者直接上盘蒸,粘而不腻,十分爽口。但是,即墨人过年做的年糕却是一种包子,只不过馅儿是黏米罢了。所以,即墨的年糕从外观上看是包子,咬开面皮却是米饭,一食两吃,也是很有特色的过年食品,他们也直接称之为“糕”。我理解,即墨人之所以把这种包子叫做年糕,还是因为馅儿是黏米的缘故,叫做年糕也是取其“年年高”的寓意。
(三)即墨人过年烧香还有这么多寓意?反正怎么样都是好兆头!过年礼拜天地和祖先,这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不应看做封建迷信和文化糟粕。祭拜就要烧香,这也是过年期间每家每户最平常的行为。至今,在即墨很多农村家庭还保留着这样的习俗。尤其是五六十岁以上的人,更是把烧香礼拜看得十分重要。过年烧的香是用木粉做成的,一般一次烧三支,称为三炷。这个“炷”做量词用时,字专指点燃的香,以前我没太注意,一般都写作“三柱香”,看来是有问题的。因为密实度、干湿度,甚至粗细方面的细微差别,点燃后的三炷香燃烧的速度就有可能有快有慢。对于燃烧着的香的进度,即墨人也区分不同的情况,赋予它不同的美好含义,很有趣、也很有意思。第一种情况,如果中间的一炷快,而两边的慢,则称为“元宝香”,寓意招财进宝;第二种情况,如果中间的一炷慢,而两边的快,则称为“宝塔香”,寓意吉祥平安;第三种情况,如果三炷香从左往右、或者从右往左依次递增的情况,则称为“步步高”,寓意步步高升、年年进步。当然,这些事情就是图个吉利和口彩,肯定还会出现其他的情况,比如左边两炷或者右边两炷一样慢,而其余一炷快的情况等等,就不论了。这是不是很有趣,您哪里有这些说法吗?
(四)即墨有一支蓝姓腊月24才过小年,还有哪里有这种风俗?山东即墨姓蓝的人主要分布在西北洼两个镇,其中有一支蓝姓宗族,他们过小年的习俗不同于其他姓氏,即使在同一个村庄,人家邻居放鞭辞灶,他们则该干什么干什么,小外甥打灯笼——照(舅)旧。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即墨从明代开始,在即墨沿海一带设立卫所,负责抗倭保边,从云南等地大量调遣军人驻扎,至今这里还有鳌山卫、雄崖所、浮山所的遗址,这些地名也一直被保留了下来。当时,实行的是军屯制度,这些从遥远的地方调遣过来的军人都是举家迁移,他们的家属在军营附近聚居,久后不断繁衍生息,形成了一些军屯村庄,所以,至今在即墨还有很多村庄以“某某屯”命名,比如乔家屯、兰家屯、任家屯等等。在这些众多的军屯当中,有一支蓝姓人家的明代祖先因为战事或其他原因,不能在腊月二十三当天赶回家过节,只好改为腊月二十四辞灶,久而久之形成了习俗,他们的后人每年都是比别人家推迟一天过小年。这倒很有趣。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别人家放鞭,他们安安静静。到了二十四日,人家都没有动静,他们却鞭炮齐鸣。知道这一风俗的有心人,一听就知道这些放鞭的人家肯定姓蓝。据说,山东地区还有一些姓氏也是二十四过小年,原因大同小异。你老家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民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