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了一个经典问题,我为什么在很多时候批判历史上的王朝。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问题:我批判的是君主制,换句话来说我只是批判它的本身,不管它出现在哪个地区我都会批判它。包括欧洲的中世纪和日本的战国以及幕府时期,说白了它变得只是形式却没有改变吃人的本质。幕府时期的大名和中世纪的伯爵,他们的本质就是鱼肉百姓。其次任何事情结果都是不会骗人的。如果君主制好又怎么会灭亡呢?说句难听的,但凡一个王朝不会让大部分人饿肚子,这个王朝都不会灭亡。
世家大族
很多人被阴谋论蛊惑,动辄世家大族,殊不知灭亡一个王朝的主力是那些百姓。你见过哪个王朝在没有百姓的情况下被世家大族推倒呢?曹操能够崛起是因为青州兵,而青州兵的本质就是散落的黄巾军,他们是因为饿肚子,但又不甘心坐以待毙这才沦为流寇,他们只是想活着,有错吗?我只会赞扬一个时期伟大,比如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但我不会赞扬一个王朝伟大,而有时候用汉唐更多是这些明君遗留下来的精神,我承认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以及汉宣帝的中兴伟业。因为人家确实做到了让一个王朝走向鼎盛。
但我不会爱屋及乌,因为我憎恨汉废帝刘贺的倒行逆施,我憎恨汉灵帝的昏庸无道。换句话来说,如果汉朝真的伟大,它又怎么会走向灭亡?就像欧洲的中世纪一样,如果它真的伟大,又怎么会成为历史呢?很多人最普遍的两个思维:别有用心和别有所图。当出现一个问题不能理性看待时毫无疑问这样的人生是可悲的。说白了你和盲目排外的清朝百姓没有区别,虽然你不是受益者,但你却成功扮演了马前卒的角色。读到清史我发现百姓很矛盾,当盲目排外成为主流时他们抨击洋务运动,要不冠以间者,要不冠以数典忘祖。
制度
而当西方的火器打开他们内心的枷锁时,他们又把自己的文化贬得一无是处,然后成为自己曾经口中最讨厌的人。有人说君主制在一定时期是有积极意义的,其实这句话并不全面,其实任何制度在这一时期都有积极意义的。当一个人饿了很久,他吃馒头和肉都会觉得很香,只不过没有肉的衬托,人们不知道真正的美味是什么。所谓的君主制就像鸟巢里的杜鹃鸟一样,它在自己成长的同时,也会打压其他威胁它存在的东西。
数千年来与其说是君主制的发展史,不如说是统治阶级欲望的崛起史。几千年来尽管农耕用具获得了发展,尽管红薯等高产作物得到了引进,但百姓是一如既往的贫困。而统治阶层的欲望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从以前的美味佳肴,到宋朝时窑子的声色犬马再到清朝时期的荒淫无度。他们不再满足于生前的荣华富贵,更追求死后的永生和享乐。比如慈溪陵墓的奢华几乎是古代所有的王朝都无法比拟的,面对这么大的贫富差距,于是孙殿英出场了,这些财富不仅没让慈溪得到永生,反而成为死后不得安宁的导火索。
八旗子弟
从明朝的王爷再到清朝的八旗子弟,这些人穷凶极恶,每天只知道吃喝嫖赌,慈溪一顿饭就值一百两银子。而六十大寿的花费足以装备三支北洋舰队,君主制的存在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就是一种累赘,百姓要花费大量的钱财来供养他们造成了贫困。不仅如此,他们还要把手伸向军事、教育等领域。以整个民族衰落的代价来换取他们的锦衣玉食。很多人觉得是洋人卖给他们的炮弹以次充好,却不知道慈溪为了过寿挪用北洋军舰的费用。而他们又需要钱财来供养军队,于是他们选择了以次充好。
很多人憎恨叛徒,但却忘了一个叛徒顶多决定一场战争的兴亡。但满清却造成了整个民族军事体系的崩塌,从明朝蓟州兵变杀害戚家军再到清朝在建设北洋舰队时偷工减料,君主制这一时期与其说发展到顶峰不如说腐朽到了极点。他们成为一个民族发展的瓶颈和阻碍,如果说民族是一个朝前迈步的巨人,而他们就是抓住巨人两条腿阻止其前进的绊脚石。一切冠冕堂皇的理由在一个民族的发展面前都是微不足道。尤其是让一个民族变得愚昧、麻木和懦弱,这个罪过是任何东西都不能相抵的。统一一个民族最多不过几百年,但如果一个民族变得愚昧,可能几千年都难以恢复。
发展环境
当年鲁迅弃医从文的意义也在这里,但很明显鲁迅失败了。一个健康的民族犹如一个健康的家庭,他们懂得关爱自己的家人,不会像防贼一样防着家人,也懂得给予家人健康的发展环境,面对外面的声音不无脑判断,能够见贤思齐,见不贤自省。而君主制的明清显然不是,文字狱迫害百姓,他们为了生计不是走西口就是下南洋,百姓见到同胞犹如敌人一样冷漠,甚至恨不得置之死地。当你明白这些,你就知道辛亥革命的伟大。这就犹如一个人刹住你的脖子,当你命悬一线的时候中山先生出现了,他给了我们心声。嘴上一心为公的伪君子随处可见,他们在权力和利益面前原形毕露,只有中山先生一切如一,从振臂一呼到实业救国再到散尽家财付诸理想,中山先生无愧于八个字:大道至行,先生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