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研究发现,地核似乎每8.5年神秘地摆动一次

知新了了 2023-12-22 12:18:22

对地球表面不同测量的奇怪变化,揭示了地球心脏深处的周期性振荡。

通过研究地球一天长度的微小变化和地球两极的运动,武汉大学的地球科学家安亚冲博士与丁浩教授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确定,地球内核的摆动周期为8.5年。

反过来,这又揭示了内核和地幔之间的倾斜度仅为0.17度,这表明地球的内核在西半球密度更大 —— 这是一个我们在地震数据中看到的奇怪现象。

这一发现可能会改变我们对世界内部运作方式的理解。一些地球动力学研究认为倾角要大得多,约为10度;新的测量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来解释地球核心的表面行为表现。

地球内部充满了我们几乎不了解的活动。我们知道我们的星球是分层的,就像一个球形层状蛋糕;在靠近中心的地方,它与熔化的岩石和金属一起翻滚,越深入,密度越大,质量越重。

中心是核心,一个熔化的金属球体;地核的中心是内核,一个由固体铁组成的热而致密的球体,直径约2450公里(1520英里),比冥王星大一点。

内核在很多方面都是我们星球的心脏。当它慢慢冷却和生长时,它会释放热量,这被认为对外核中旋转的发电机有重要贡献。

这是一种旋转、对流、传导的流体,它将机械能转化为磁能,产生磁场,以保护我们的星球免受辐射、大气逃逸和太阳风的影响。

所以,科学家们对地核非常感兴趣,内核,以及所有可能对我们这些在地表上跑来跑去的小人类产生影响的小怪癖和异常现象。

因为我们不能直接到那里去测量,我们只能依靠间接测量,基于我们在地表观察到的东西。

我们倾向于认为自转周期是固定的,一年中的每一天,我们的星球每23小时56分4.0916秒完成一次完整的自转。

但实际上,行星内部发生的变化会产生非常小的变化。例如,去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地核每六年左右就会改变一次自转方向,表现为一天的长度发生变化。

2019年,由丁浩教授领导的一个科学家团队注意到地球两极移动方式的不同周期性。地球的两极总是以非常明显的方式移动,这有几个不同的原因,导致一些非常奇怪的行为。

但在2019年,丁浩教授和他的同事注意到一个大约8.7年的小运动,他们认为这可能代表地球内核的摆动。

安亚冲博士与丁浩教授继续这一发现,寻找支持相同周期性的地球自转变化。他们找到了。通过仔细测量每个信号,他们能够绘制出产生这些现象的内在核心特征。

他们发现,地核与地幔的倾斜度为0.17度。换句话说,内核的旋转轴和地幔的旋转轴并没有完全对齐。根据他们的计算,这产生了一个“摆动”,周期接近8.5年,因为两个球体绕着略微不同的轴旋转。

测量到的信号也与内核和外核边界处比预期更剧烈的密度变化相一致。而内核的密度似乎是不均匀的,一个半球的密度比另一个大。

这些特征可能在流体外核搅动和旋转的方式中发挥作用,从而产生地球磁场。

然而,在我们的行星核心中,似乎发生了比我们目前所理解的多得多的事情。随着我们的仪器和技术的进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不断研究隐藏活动对世界外部的奇怪影响。

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如果朋友们喜欢,敬请关注“知新了了”!

0 阅读:102
评论列表
  • 2023-12-22 16:05

    影响就是形成周期性的冰河期!

  • 2023-12-23 05:41

    摆动一次对我们有什么影响?这才是我们要知道的?有什么影响?

  • 2023-12-23 01:45

    全球厄尔尼诺也是8.5年高强度一次,全球经济周期也是8.5年波动一次

  • 2023-12-23 12:24

    再说一遍!这地球内核的摆动周期才8.5年,这还真是个奇怪的现象。地球表面的测量数据也是一个个谜团,让人头疼。

  • 2024-01-01 01:09

    (理论推测地磁反转,地球生物大灭绝)photon energy and photon behavior discussions 光是电磁粒子。危险在于,太阳发射更多负光子将导致其正的静电持续增大(十分缓慢但不可逆转),到了一定阶段,地球太阳距离处于低谷,地球高温,太阳静电斥力破坏它的结构稳定。在某些扰动条件下,耀斑大爆发(正电物质)射向地球,热不可当,伴随陨石,生物大灭绝。然后地球由带负电逐渐转向正电,地磁反转,地球因电磁力反向远离太阳,靠近月亮,漫长冰河期,新的造山运动。。。不断周期循环。下一个灭绝与冰河期已经不远了,观测太阳的变化很重要………行星间的磁力平衡和稳定需要磁轴平行————如果爆发时间不长,就有可能设法躲过灭绝灾难。迷信骗子悖论斯坦将导致人类灭绝。……有趣的是,地磁场有微小的24小时周期变化,且与太阳时辰强相关。

知新了了

简介:专注于新知、科普及趣闻的传播,日耕不辍,天天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