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据官媒报道,冯远征被任命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
他是北京人艺70年建院历史来的第五任院长,更是北京人艺有史以来第一位演员出身的院长。
而早在话剧《杜甫》演出时,媒体采访冯远征,冯远征就表示:要继续发挥人艺“传帮带”的传统,让更多的年轻人在舞台成长起来。
在他的朋友圈里,有一句话:“从一个怀揣梦想的文艺青年走进北京人艺,唯一的愿望就是要一辈子做人艺的演员,做像许多前辈艺术家那样的好演员。”
很多人可能一下子想不起来冯远征是谁。
但如果我说,是《不要与陌生人说话》中的“安嘉和”,大家就知道了。
出道38年,他参演过许多电视剧,也演绎出了不少经典的角色,可惜一直处在“戏红人不红”的尴尬处境。
如今,事业上,逐渐转型于话剧舞台,远离娱乐圈的喧嚣沉浮。
生活上,他是“安嘉和”的对立面,宠妻29年无绯闻,堪称娱乐圈好老公楷模。
翻开冯远征的前半生,我们看到了一个拉链厂工人为梦想追梦、逐梦的励志故事。
01
1962年,冯远征出生在北京一个军人家庭。
受家里的影响,他的梦想也是当一名跳伞兵,报效祖国。
为此,他不惜放弃高考,一心一意练习跳伞。
1979年,曹禺先生的剧作《王昭君》在首都剧场首演,当时冯远征在电视看到了《王昭君》的演出,第一次了解到“什么是话剧”。
而人艺小剧场上演的中国“第一部先锋戏剧”《绝对信号》让他大感震撼,“那种震撼,就是想让人哭,那是对艺术产生了一种信仰。”
毫无疑问,艺术的信仰悄悄地在冯远征心中埋下了种子。
后来,冯远征因为身体素质不合格,并未能获得入选资格。
于是,从跳伞队离开的他,去了拉链厂当工人。
在那里,他结识了几位朋友,还一起报了个朗诵声乐班。
闲暇时期,他还不惜拿出3块钱来买最贵的票,去人艺看话剧表演。
他在一次看由梁冠华、王姬他们毕业班共同参演的《小巷深深》时,心里就在想:自己与王姬同岁,她能站在人艺舞台上,那么总有一天我也要做到。
22岁,他下定决心,离开了拉链厂,报考北京电影学院。
可因为相貌不佳,“三试”之后还是被刷下来了。
于是,冯远征只能边接点配角戏,边默默耕耘磨炼自己演技。1985年4月,冯远征正在外地工作,他哥哥从北京发来电报。
电报只有一行字:“北京人艺招生,4月19日最后一天报名结束。”
冯远征觉得机会来了,于是他赶忙找到导演,在18号当天把戏全拍完,第二天清晨赶到了人艺。
那一年,他成功入选,成为了人艺学员班16名中的一名。
而在之后两年多的培训里,经历过多次的淘汰、筛选,他成功留在了人艺的大舞台上。
在人艺,他开启了自己的演艺生涯路。
02
冯远征在人艺舞台上,饰演第一个角色是《北京人》的曾文清。
当时只有24岁的冯远征,要饰演一个40多岁的曾文清,心理年龄跨度大,人物性格难以拿捏。
就一个上场撩门帘的动作,他反反复复做了一个上午,但依旧觉得达不到该有的感觉和神态。
他便去请教夏淳导演,夏淳让他去王府井买双布鞋,别穿皮鞋训练,另外把头发梳成背头,去剧组借一身大褂回家穿着。
冯远征不仅照做了,而且还买了本《芥子园画谱》,学画兰草、梅花。学着留长指甲,拿香油往指甲上抹。
渐渐地,他发现自己和这件大褂相处是越来越自如了,“穿大褂吃饭夹菜,袖子容易沾上菜汤,自然就得撩着,这就是告诉你,这个大褂穿顺了,像你自己了,人物就慢慢在你身上生成了。”
不得不说,夏淳导演的一句建议启发了冯远征,让冯远征懂得如何与人物接触,更好的完成人物塑造。
2001年,冯远征出演了《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的“安嘉和”一角,这个角色是一名外表儒雅内心极度阴暗的人的一生,对由梅婷饰演的妻子梅湘南有着极强的控制欲和施暴行为。
这个角色可以说是无数中国人的噩梦。
有人说,让人恐惧的,不是他打梅湘南,而是他默不作声出现她身后,那种捉摸不透的表情,让人觉得下一秒他就要出手了。
当时,有不少观众入戏太深,觉得冯远征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家暴男,骂声一片。
对此,冯远征不敢出家门,因为一出家门,一位大妈就会迎面走来,警告他:“安嘉和,不要打梅婷了。”
出门吃个烧烤,都会被隔壁男人鄙视,“一个大男人,好意思打女人。”
就连他停在路边的自行车,也三翻四次被人扎破车胎......
不得不说,这一切,都得“归功于”他那精湛的演技。
饰演《天下无贼》里的劫匪,矫揉造作,翘得一手好兰花指。
《老农民》中,他又以纯熟的演技带领观众走进了隐忍内敛的老农民马仁礼的内心。
无论是什么戏,是什么角色,他总能奉献出精彩的演绎。
从影多年,他对这份事业,有增无减。
但是,在工作上尽心尽力的他,因此错失了与父亲最后一次见面。
在2004年,冯远征正在排练《茶馆》,准备上场演出。
但就在准备上场时,哥哥打来电话,告诉他,父亲被告病危,快来看父亲一眼吧。
一边是观众,一边是父亲。
是继续上场演完这出戏,还是果断离场前往医院。
冯远征选择了把戏演完。
他告诉哥哥,自己演完戏就立马赶来医院。
因为对他来说,自己作为一名职业演员,戏比天大,这是他的信仰。
这个决定,让他未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
他只能在父亲额头上亲了一下,以表自己对父亲的爱以及歉意。
多年后回想起来,他直言:“我不是个好儿子,但我却是个好演员。”
世事两难全,就如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在一生当中,我们要终将要做选择。
03
冯远征在事业上专心打磨演技,而在生活上,他更是一心一意只爱一人,他的妻子梁丹妮。
梁丹妮比他大8岁,而且还有过一段婚姻,但这也并不影响冯远征对她的爱,那可谓是宠到骨子里。
1991年,两人在《豺狼入室》剧组中相识,因为剧情需要,冯远征需要“狠狠”扇梁丹妮一巴掌,而也正因为这巴掌,让本身不看好冯远征的梁丹妮记住了他。
一来二去间,两人互生好感。
巧合的是,接下来的戏,又是两人搭档出演《冯白驹将军》。
拍戏过程中,冯远征出水痘了,谁都不敢靠近他,唯独梁丹妮。
她一直陪在冯远征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他。
这让冯远征很感动,并且坚定了自己未来的妻子就是她。
但那时候,梁丹妮已经有过一段婚姻了,对于再次步入婚姻,她是犹豫的。
冯远征便直接和她说:“没关系,我愿意等,什么时候你想结婚,我们就结婚。”
1993年,两人正式登记结婚。
领完证,两人牵手坐公交回了家,没有婚礼,没有婚戒,甚至没有请亲朋好友吃饭。
这个婚,只花了39块钱。
婚后两人的相处模式,可谓是教科书级别。
新鲜劲早就过去,柴米油盐的日子接踵而至,鸡毛小事层出不穷时,他们两人却依旧将日子过成了诗。
首先,冯远征对家务有自己的一套心得。
不仅擅长擦皮鞋,而且还特别会下厨做饭。
平常两人在外拍戏都很忙,但只要一有空,冯远征就会在家里做饭等梁丹妮回家吃饭,因为他总觉得家里的饭比外面的饭吃的舒服、干净。
有一次,梁丹妮拍戏间隙回家休息,睡醒后赶时间就要走,冯远征让她吃点,她说赶不及了,先不吃了,没想到冯远征不到5分钟,就从厨房端出一碗热腾腾的炒饭。
因为冯远征的拿手厨艺,梁丹妮几乎不和厨房沾边,也不怎么会做饭。
但有一次,冯远征生病感冒,睡了一天,醒来想叫妻子从外面带点吃的,没想到梁丹妮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杂米粥走进来了。
这碗粥,水放得少了,有些米还是夹生的。
但冯远征依旧把整碗粥喝得干净,因为这是妻子滚烫的爱意。
在做家务方面,两人从来没有明确的“分工”。
两个人在家里的时候,会默契的合作家务,梁丹妮扫地,冯远征拿拖把在后头跟着;冯远征擦窗玻璃,梁丹妮便在旁边等着换洗抹布。
而且即便婚姻已经走过了七年之期,两人依旧有独特的浪漫。
谁先回家就会策划一个惊喜等着对方。
例如,自己动手把全部家务干了,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然后去超市买一大堆食物,回来路上买束鲜花,欢迎爱人回家。
无论多忙,出门前一定会给对方一个吻。
经营婚姻的技巧,不在于要给予对方多丰厚的物质生活和轰轰烈烈的奇遇,而在于能在平淡的生活中调出情趣,在深沉的爱情里温暖着彼此的心灵。
在两人合著的《如果爱》里,冯远征对自己的婚姻生活做了一个总结:
“婚姻就像块水晶,夫妻俩都要勤加拂拭,平淡暗沉的尘埃才不会越积越厚,日子才能越过越明净爽亮。”
结婚29年,虽无儿无女,但两人的爱依旧浓烈。
在事业上德艺双馨,在婚姻上专一而真诚。
这样的明星,才是值得我们去追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