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本质上和我们有很大的联系,所以我尝试探讨中日文化的一些相关差异性。我觉得对此进行思考剖析也是有一定好处的。比如如果能了解我们的一些缺点,也许就有助于进行改进。个人水平有限,观点和措辞会有不足之处。
首先日本肯定受到了很多儒家文化的影响。但是结果是和我们肯定有相同有差异。相同点体现在尊卑观念。外人形容儒家文化是将道德强制化,规范化,这应该是个不错的比喻。尊卑衍生了东亚独有的忠孝。和这个对应的是西方文化,没有强化的个人道德来规范自己,而是通过神灵来约束自己,君权神授的观念和我们是有本质的区别。中国自古以来只是把神灵作为君权稳固的一个手段,强调个人道德规范的同时加上神灵,祖先,圣人的约束,统治者的目的也能轻易完成。
日本的尊卑观念现在也十分明显,一般体现在对于损害集体或者上层利益的事情是持有严重抵触情绪的。并且诞生了相关的是非荣辱感。对于维护了上层利益就是光荣,损害了上层利益就是羞辱。这在二战中体现的更是明显。这种规则的维护,一定程度解释为因为日本资源的匮乏,人们不得不依靠集体生活,离开了集体是无法生存的。所以人们必须完全服从集体,这也是每年日本富士山下出现大量自杀的原因。自杀做为日本的近现代不堪的代名词,他的实际核心也是儒学文化中的服从性,儒学在日本有悠久的传播史,在公元三世纪儒学传入日本,十三世纪宋学传入日本,到江户时代,朱子学发达,进入德川幕府时代,儒学达到了鼎盛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儒学推进了日本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但是作为这个贫瘠土地的小国来说,照搬照抄全部吸取可能会营养不良,在这段文化传入的历时中,日本也发现了不是简单的通过文化来匹配自己,而是要立足文化的同时,主动去匹配修改自己的独有的,能适应这片土地环境的独有文化,于是他们大量修改自己的儒学,经典代表就是为了适应“大和魂“的武士道精神,日本将中国五伦以孝道为主改为以忠为第一,强调忠于天皇,这也是二战日本兵被洗脑的重要原因,二战以后,日本人将儒学用于企业管理以发展儒家资本主义,提出了“论语加算盘“的经营之道。
对比之下我们是什么特点呢。我们和日本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领土的大小物产的丰富,作为儒家文化圈的核心国家,自信和自满是并存的。认为保持一个路线不改变就高忱无忧,可以世代延续。其实内在来说,也会出现维护上层建筑而舍弃自我的现象。而且在面子上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当然也会有很多区别。日本由于资源匮乏无力维护完美形象,相比之下我们只是不能接受的就是没能维护整体完美的形象。这在文化上都体现出了一点,那就是表里不一的虚假文化,面子文化,关于虚假文化,正好联系一下儒家和谐的特点。和谐大同是儒家的关键名词,但是和谐是很难实实在在的实现的,是一种虚假主义,人性是经不起推敲的。所以虚假就是实现表面和谐唯一办法。
关于我们的喜欢完美的特点。我们不接受权威不完美,就很有可能被动去信任权威。我们会因此更加忠诚,乐于为心中的完美事物奉献。忠诚也是我们的一个特点,先不说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们的忠诚更多的体现在坚持权威的完全正确,这会更有力的执行事务,也有坏处,因为难有什么完美的理论。过度信任一些理论,完美的权威,经常会造成心悦诚服的接受,这可能也是我们文化性情偏于善柔的原因。
日本和我们古代一样害怕被上层抛弃,延续了古代长期存在的统治者对下层的权威。所以我们不敢接受的另一方面大概是不敢违背上级的意思。
所以综合看,这是儒家文化的一个特点是,儒家的一个关键词是和谐,和谐就是没有矛盾,所以绝对的服从也是没有矛盾的。东亚还有个共同点就是都是立足于一个固定思想再进行思维突破,一般这些统一化的特点,都会削弱个体的独立思维,有很强的局限性。
中日的区别基本就是一个平和,一个激烈。一个积极求稳,一个积极求变。一个追求和谐,一个矛盾不断。一个柔善,一个阴狠。一个讲过程,一个讲目标。
因为日本继承了唐朝的文化。我们还留有伪清得文化传统。
儒家文化小日本只取其忠,仁和义等被阉割遗弃。[鼓掌]
螨清之前你让小八嘎强势个?
中国人不佛,不儒,不道!!!
日本现在都是西方文化为主了,还有啥东方文化。都西化一百年了。
灭绝日本
汉奸走狗
西化越多侵略性越强,西方文化就是侵略
到了明朝 侵略性就几乎没有了 唯一一个永乐
日本半兽人。[抠鼻]
穷日本。
我们曾经也很强势
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明白,科学、技术、艺术不是文化,人思维逻辑和潜意识推动的行为方式也不是文化,喜怒哀乐不是文化,爱家人、爱朋友、爱国不是文化。宗教是文化。
日本强势个屁,欺软怕硬罢了。
大师们跳着脚的吹西洋,叫东洋。那时候(延续……)是正冶正确,学术引导。
日本人和德国人差不多,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都是那种疯子和极端
中国的儒家文化主要讲究仁,日本的儒家文化主要讲究忠,因此日本人不管上司的做法对还是错,都会积极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