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杭州,你脑海里是不是马上浮现出西湖美景?可别忘了,还有那柔软顺滑的丝绸!“丝绸之府”这名号可不是白叫的,那可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老字号。今天,咱就回到1985年,跟着老外的镜头,去看看那时候的杭州丝绸厂,看看那些漂亮的女工,还有那让人羡慕的食堂饭菜。
话说回来,那会儿的丝绸厂,那可是个香饽饽!尤其是女工,个个心灵手巧,干活麻利。外国摄影师Alain Le Garsmeur就拍下了她们工作的点点滴滴,真是美的很!
清洗车间:
水池子里,女工们正忙着清洗蚕茧。别看这活儿不起眼,可关系到丝绸的质量。你看她们身后墙上,还贴着奖状呢!能在这儿干活的,那都是厂里的老资格。
筛选车间:
蚕茧洗干净了,还得仔细筛选。女工们坐在操作台前,一双眼睛盯着蚕茧,生怕放过一颗坏的。这可是个细致活儿,没有耐心可不行。
缫丝车间:
这车间里机器轰鸣,女工们脚踩踏板,将蚕丝缠绕在卷轮上。她们穿着时髦的衣裳,干起活来却一点不含糊。
接头车间:
在木架子上,女工们正忙着接头。墙上贴着“接头工岗位责任制”的牌子,还有“热烈欢迎日本青年”的宣传画。这说明啥?说明那时候的丝绸厂,可是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全景展现:
看看这车间,一排排机器,女工们穿梭其中,忙得热火朝天。她们生产的丝绸,源源不断地出口到国外。那时候当工人,那可是倍儿有面子!
对了,还有染色车间,雪白的蚕丝被染成了粉红色,看着就喜庆。一位梳着长发的女工正在工作,这车间规模可不小。
食堂:
干了一上午的活,肚子早就咕咕叫了。赶紧去食堂排队打饭!黑板上写着各种饭菜,花样可真不少。工人们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那叫一个热闹!
宿舍:
打完饭,端着碗回宿舍吃。你看那女工脸上的笑容,多灿烂!能在这儿上班,吃得好,住得暖,心里能不高兴吗?
那时候的工资虽然不高,也就几十块钱,但物价也低啊!五分钱就能吃顿有肉的饭菜。有班上,有工资,有房住,这日子,搁现在,得让多少人羡慕死!而且在那个年代,工人阶级可是相当有地位的。
厂里也有男工,他们干的活儿更需要力气。你看那位年轻的男工,正在操作机器,干得热火朝天。
话说回来,丝绸业可是共和国的功勋产业。那时候,浙江省出口外汇,丝绸行业就占了很大一部分。可谁能想到,昔日辉煌的丝绸业,现在却逐渐走向没落。杭州现在只剩下都锦生和福华两家厂还活着。
这到底是咋回事呢?其实原因也挺复杂的。市场经济来了,竞争激烈了。再加上化纤产品也来抢生意,丝绸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哎,真是让人唏嘘!不过,那些老照片,却永远定格了那个时代的记忆。1985年杭州丝绸厂工人们工作和生活照片,其实也是80年代工人们的一个缩影,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精神面貌。虽然距离现在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但这些照片,却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奋斗和希望。
这些照片,不仅仅是一代人的共同记忆,也是我们了解过去、珍惜现在、展望未来的珍贵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