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司马南炮轰中科院及联想的系列视频在网上掀起了一波争议热潮。即便是随手刷个抖音,也都能跳出很多对联想的谩骂。那么,真的是联想做错什么了么?
35年前,联想成为中科院创办的若干企业中的一员,在柳传志的带领下,从传达室开始创业。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联想发生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在当时的国企中,具有很大的普遍性。
于是,中科院以及联想管理层,推动了联想进行国企改制。联想成立了员工持股会,将35%的分红权分到每个员工身上,并在后期将其转化为股权。
联想的改制和股权转让,都是公开进行的。由于是先吃螃蟹的人,这件事在当年就极为轰动,在各级主管部门和高层领导的批准和支持下,改制得以顺利进行。可以说,联想的改制,早已经过社会的严苛检验,今天旧事重提,很难不让人以为是别有居心。
在80年代和90年代,困扰国有企业的最大问题是“吃大锅饭”。由于所有员工都有国家干部或者国家工人的身份,企业既没有开除员工的可能性,甚至要处罚违纪员工,都异常艰难。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拿着“铁饭碗”。
当时,不论是勤劳还是懒散的员工,不论你干得多还是干得少,干得好还是干得坏,都不会影响个人的工资分配,更不可能让你失去工作。这样的制度走到了人性的对立面,严重压抑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许多国企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在市场上毫无竞争力。
为了彻底根除这种弊病,国家鼓励国企改制。此前,破除“大锅饭”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获得了巨大成功,中国人从此告别了饿肚子。农民的成功,让城里人深感愧疚,由此引发了全社会对国企弊端的深刻反思。
联想改制,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
这一时期,改制的企业数不胜数,大部分都获得了成功,比如海尔、TCL等如今非常知名的企业也都是国企改制的产物。
正是因为改制,促进了这些企业的快速发展,不但原国有股东的利益获得了保障,原始投资增值几百几千倍以上。同时,这些企业的发展,还为社会新增了庞大的优质就业岗位,吸纳了大量应届毕业生、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下岗工人。
反观当初没有进行大刀阔斧改制的国企,大多数连年亏损,靠财政拨款和国有银行的贷款艰难度日。其中很大一部分,不得不破产重组。在东北,大规模的国企破产重组,引发了工人下岗风潮,东北经济,自此一蹶不振。东北许多家庭,往往夫妻二人同时下岗,一家人失去了工作,没有了收入。许多人不得不在人到中年时开启“艰难”模式,有些甚至发生家破人亡的惨剧。
时间早已证明,越早进行国企改制的企业活得越好。不但国有股实现了保值增值,这些企业的员工,平均薪酬也远高于未改制的国企。
今天,社会上有一种舆论,认为改制和股份转让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这其实是非常荒谬的。在联想,中科院投入20万人民币,累计获得了几百亿元的回报。其投资回报率远超股神巴菲特。在海尔、TCL也同样如此。
今天,或许时代已经有所不同。大家都吃饱了饭,对饿肚子的岁月不再有记忆。但正如白岩松所说,如果你吃到第五个馒头觉得饱了,就应该指责前面四个馒头没有价值吗?我们真的愿意时光倒流,让“大锅饭”的局面重演吗?我们真的愿意,干多干少一个样,所有人一起沉沦下去吗?
我们真的要走回头路,吃二遍苦吗?
还是值得大家所信赖的吧
期待在未来也可以做到越来越好吧
其实联想一直以来都是很不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