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完50岁生日的张姨,最近忽然感慨:“年纪大了,总觉得要看清很多事。”
一群朋友在一起,她的话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有人表示赞同:“是啊,这年纪,尤其是那些跟钱有关的事,必须看清楚。”
也有人不以为然:“到什么时候都一样过,只要开心!”
那到底到了一定年纪,哪些事非搞清楚不可呢?
经济独立:晚年生活的基石张姨特别在意经济独立。
她常说:“自己的钱,心里才踏实。”
有次,张姨的朋友李叔在一场聚会中抱怨,自己经济上总得看孩子的脸色,生活不敢随意,想买的东西也总得问一遍。
张姨便劝他说:“不管什么时候,经济独立是最重要的。”
回顾张姨的生活,她年轻时辛苦工作,给自己攒了不少积蓄。
现在,她不仅可以选择住在她喜欢的那个带大阳台的小房子里,还时不时出门旅游,看到各地的美景,让自己快乐。
经济上的独立不仅让她的生活品质有保障,也让她在家庭中有了更多话语权。
经济独立还体现在意外和风险面前。
张姨曾经声援过身患重病的邻居老太太。
老太太因为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疾病期间只能依赖子女的经济支持,心里未免不安。
张姨便说,“如果自己有积蓄,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起码不用看别人的脸色,也不会给孩子们添太多麻烦。”
有了经济独立,张姨即使是面临生活的各种变化也更显得从容淡定。
她说:“现在什么都在涨价,但我不怕,我有自己的一笔退休金,生活怎么变化,对我影响都不大。”
朋友圈中,李叔一直是大家眼中的“老好人”,总是笑脸迎人、不愿意拒绝别人。
一次家庭聚会上,李叔给一位老朋友回忆起,自己为了讨好某些人,做了不少让步,甚至违背了自己的意愿。
朋友们感叹:“老李,一辈子辛苦了,还得讨好别人,值不值?”
李叔听了,沉默了许久,才轻声说:“到头来,得自己认清真心,对谁好,其实没必要把所有人都放在心上。”
生活中,真正关心自己的人其实并不多。
老张便是个例子。
他从小跟李叔一起长大,无论什么时候,老张总能发自内心地站在李叔这边。
李叔遇到经济上的问题时,老张主动伸出援手,总是第一时间出现。
但反观一些李叔不忍拒绝的所谓朋友,平时虽然热情,但到关键时刻总是离得远远的。
李叔后来终于意识到,不必讨好所有人,真心对待那些在自己困难时依然在身边的人,才是最值得的。
以斤斤计较换来友情,往往得不偿失。
反倒是那些真心对自己好的人,才应该用同样的真心对待,事半功倍,友情更弥坚,这样一来,不光是人际关系上得到了提升,连自己的心境也宁静了许多。
放宽心态:莫为儿孙过分操心张姨的另一个朋友,刘婆婆,总是为儿孙的事操不完的心。
孩子上学、工作、结婚生子,样样事她都要插手。
一次,刘婆婆因为儿媳的育儿方式与自己不同而大吵了一架,结果气得自己住了院。
低头反思时,张姨感觉与其事事操心,不如放宽心态,儿孙自有他们的福气和生活方式。
张姨告诉刘婆婆:“与其把自己气病,还不如信任孩子,给他们更多空间。”
儿孙们生活的时代和当年有很大不同。
他们有自己的梦想和生活方式。
张姨的儿子就选择了一条与父母截然不同的职业道路。
刚开始,张姨也不太理解,但最后还是选择了支持。
结果,这条不同寻常的路给了儿子许多意想不到的机会和收获。
过分操心不仅让刘婆婆身心俱疲,更让儿孙们感受到沉重的压力。
倒不如像张姨那样,给孩子们一点自由,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中学会独立。
而自己则把更多时间用来自我享受。
张姨大声笑道:“看啊,现在我儿子事业蒸蒸日上,我不也过得很自在嘛!”
自由不是放任,而是引导。
就像张姨说的:“教会他们方法,但让他们自己去走。”
孩子们多了一份自信,老人身心也有了安宁。
结尾:其实到了50岁,我们并不是进入了暮年,而是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一阶段,我们需要有独立的经济基础,能靠自己让生活自在;需要辨别谁是自己的真心人,不用再为取悦所有人而疲于奔命;还需要对于儿孙放宽心态,信任他们的选择,给彼此更多自由。
正如一句老话所说:“生活不是等待暴风雨过去,而是学会在雨中跳舞。”
50岁以后,明白了这些道理,我们才能在风雨中自如地舞蹈,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也希望这份感悟,可以让更多人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过好每一个属于自己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