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地貌,长期存在的自然冰体

地理狗看世界 2024-12-18 09:20:26

冰体

冰川是地球寒冷地区多年降雪集聚,经过挤压变质形成,长期存在的自然冰体。(什么是降雪点这里)

在大约1.2万年前,地球比较寒冷的时期,冰川覆盖面积可达世界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曾经整个欧洲和大部分北美地区被冰川覆盖,伦敦、纽约、巴黎都在厚厚的冰川下面。

目前,世界上冰川覆盖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地球淡水的85%储存在冰川里。

如果冰川全部融化可以使世界洋面上升60多米,北上广深都将集体被淹没。

形成

冰川一般在气候严寒,常年积雪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由终年不完全融化的积雪逐年加积形成。

刚刚落在地面上的新雪很松软,因为里面含有很多空气,孔隙度67%以上。

随着积雪越来越厚,雪中的空气逃跑了,密度越来越大,一些孔隙还封闭形成气泡。

最终变成坚硬的,蓝色透明冰川冰。

因为水分子容易反射蓝光,空气越少,年龄越大,冰川会越来越蓝。

在冰岛瓦特纳冰川、新西兰福克斯冰川,都有冰川徒步的项目,还可以进入冰洞,看到蓝色冰川。

分类

科学家根据冰川的形态和规模,把地球上的冰川分为山麓冰川和冰盖。

高山地区形成的冰川叫做山麓冰川,目前全世界有16万多条山麓冰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

在中国各大山脉中,昆仑山拥有的冰川数量最多。

随着冰川规模越来越大,最终会把山脉,甚至整个大陆全部盖住,形成冰盖。

格陵兰冰盖和南极冰盖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冰盖。

南极冰盖的冰层厚度超过4000米,冰储量占了全球冰川的90%。

根据冰川区的气候条件和冰川本身的温度特征,将冰川分为大陆型冰川和海洋型冰川。

大陆型冰川也叫冷冰川,位于气候寒冷,降水少的地区。

大陆型冰川也是中国冰川的主要类型,北起阿尔泰山、南到喜马拉雅山中段,冰川上年降水量只有300毫米。

海洋型冰川分布在气候相对温和,降水丰富的地区,也被叫做温冰川。

阿尔卑斯山区,中国西藏东南部以及横断山脉部分冰川都属于这种类型,年降水量可以在1000毫米以上。

中国四川的海螺沟冰川就属于典型的海洋型冰川,冰川脚下还有森林,也被科学家叫做冰冻圈开在森林里的办事处。

运动

冰川是冰晶的聚合体,在低温条件下,冰晶体相互结合十分紧密,当温度升高后冰川冰就会不稳定。

在压力和重力作用下,冰体就会慢慢流动,这种悄咪咪地运动是冰川有别于其他自然冰体的主要标志。

当冰川积累区得到降雪补充,冰雪物质会很快送到消融区,当这种平衡被打破之后,冰川就会发生前进和后退。

当气候变冷降雪增多,冰川就会向前推动,反之,当气候变暖,降雪减少,冰川就会后退。

冰川移动速度大概是每年几米到几十米。

在降水量丰富的海洋性气候区移动特别快,最快一年可以移动500米。

温度相对较高的时候,大量冰面融水进入冰川底部,可以加快移动速度。

因此,普遍认为,冰川白天比晚上更容易移动,夏天比冬天跑得快。

冰川移动的路上还顺便把碎石头拔起来带走,形成一个碎屑底层,厚度大概1米左右。

有了这层碎屑打底,冰川像叫了个顺风车一样,跑得更快了。

有些冰川还会突然快速前进,这种大跨步前进也被叫做跃动冰川。

1950年8月15日,西藏南迦巴瓦峰西坡的则隆弄冰川,几个小时就移动了4.8公里,甚至把雅鲁藏布江都阻断了。

1988年,西藏米堆冰川突然跃动,把30公里的川藏公路路基都毁了。

高纬度地区,冰川甚至可以移动延伸到海洋中。

一些大冰块掉下来之后漂浮在海面上,形成冰山。

在阿根廷冰川国家公园,每天都可以看到巨大冰块哐哐哐往海里掉。

冰川在运动过程中,表面还会张裂形成一种非常凶险的冰裂隙。

冰裂隙坠落是登山者除雪崩之外的第二大死因,面对冰裂隙这个地狱之门,登山者一定要绑安全绳。

但是当今世界,自19世纪末小冰期结束以来,全球冰川退缩是大趋势。

中国80%以上的冰川处于撤退状态。

侵蚀

冰川的前进和后退也在地表刻画出不同的地貌,用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

冰本身硬度很低,但冰川随身携带的碎石头就像锉刀一样,在经过路上刨坑挖路。

所到之处还会在路上留下大量摩擦痕迹。

一般100米厚的冰川能给地面带来每平米90吨的压力,侵蚀能力是河流的十几倍。

轻轻松松把河流V型谷刨成谷地平直宽阔的U型谷。

冰川越厚,刨出来的冰川谷越深,美国加州约斯迈特谷被冰川刨出有900-1200米的深谷。

在雪线附近的积雪凹地,常年积雪,反复冻融形成冰川冰,冰川冰的侵蚀会使得凹地会不断拓宽加深,形成冰斗。

这个冰斗是特别容易发生雪崩的地方。

如果两个或者多个相邻的冰斗不断拓宽加深,冰斗之间的山脊就会不断变窄。

形成陡峭,像刀刃一样的山脊,还会形成棱角状的陡峻山峰,例如金字塔形的珠穆朗玛峰。

美国加州优胜美地国家公园内的Half Dome 山峰就是半面被冰川侵蚀掉了,也是户外品牌北面的logo来源。

还有瑞士阿尔卑斯山区的马特洪峰,是瑞士的国家象征,也是大名鼎鼎三角巧克力的原型。

堆积

冰川在移动过程中,大量岩石碎屑物质随着冰川移动。

一些规模巨大的冰川,可以把挪威的石头快递到英国去,还能把石头们亲亲抱抱举高高,搬运到更高的地区。

当冰川退去之后,大大小小的石头们留了下来,被叫做冰碛(qì)物。

欧洲农民种地的时候,经常从土里刨出大大小小的石头块。

冰川在挪威留下很多千奇百怪的石头,例如把一块石头放在两个峭壁之间。

挪威人给这石头起名奇迹石,成为著名景点。

不像中国,电瓶车都能坐到景点旁边,想看挪威石头都要做好5-10小时徒步的心理建设。

峡湾

当气候变暖,冰川撤退,海水倒灌进U型谷里面,就形成了峡湾。

世界上最深的峡湾是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亚峡湾,有1288米深。

挪威集中了世界大部分峡湾,西海岸也成为世界最曲折的海岸线。

挪威旅游就是关于峡湾的一百种打开方式。

一会儿坐船看,一会儿火车看,还可以徒步看,狗觉得这一辈子的峡湾都在挪威看完了。

冰川湖

冰川撤退之后,洼地积水形成了冰川湖。(什么是冰川湖点这里)

冰川湖是个大户,占了全世界湖泊数量的74%,湖泊总面积一半以上。

欧洲和北美北纬40°以北,亚洲北纬60°以北大部分水体都是冰川留下的痕迹。

在北美洲冰川一点点撤退之后,出现了世界最大的冰川湖群——美国五大湖区。

整个湖区面积和英国差不多大,也被称为内海,淡水占了地球陆地21%。

冰川非常慷慨地送给芬兰18万多个湖,水面面积占了国土十分之一,成为欧洲最大的湖区。

芬兰人也不是吃素的,冬天都敢扑通扑通往湖里跳。

时间故事

迷人的山峰,动人的湖泊,蓝色星球在冷暖之间,悄然被冰川刻画。

冰川的扩大和缩小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指示器。

18世纪末,欧洲科学家们根据阿尔卑斯山和北欧的冰川研究提出冰期理论,粗略地把地球气候变化历史划分出冰期和间冰期。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家通过对珠穆朗玛峰绒布冰川的研究,发现了15万年以来中国气候和环境变化的秘密。

随着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撤退步伐加快,我们能看到的冰川也越来越少了。(什么是大气点这里)

2019年,冰岛人为因气候变暖而消失的第一座冰川——奥克冰川举办了隆重的葬礼。

冰川纪念碑还刻有“415ppm”字样,代表2019年5月检测到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创下新高。

纪念碑还刻有一封《致未来的信》,上面写着:“今后200年,所有冰川可能将步它的后尘。设立这座纪念碑是为了承认,我们知道正在发生什么以及应该做什么。”

我们每个普通人为节能减排所做的每个微小举动,都可以减缓冰川消失的进程。

希望有生之年,我们都可以站在冰川之上看到这个冰雪与时间的故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