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是一种适应高寒环境的重要畜牧品种,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青藏高原等地。牦牛蹄部疾病在养殖过程中是一个让养殖户颇为头疼的痛点。牦牛的蹄子在长期行走于复杂的地形,如崎岖的山地、泥泞的沼泽地(如果牦牛养殖区域存在这种地貌的话)时,很容易受损。尤其是在雨季,牦牛养殖场(无论是大规模的养殖场还是散养环境)的地面会变得潮湿、泥泞,这种情况下牦牛蹄部长期浸泡在潮湿的环境中,很容易滋生细菌,引发蹄病。
就拿西藏地区的一位养殖户扎西大叔来说,在养殖牦牛的5年里,他发现牦牛蹄病问题总是时不时地出现。每到雨季,牦牛蹄病的发病率就明显升高。扎西大叔的牦牛养殖场是半散养状态,牦牛们有较大的活动范围。一开始,他不太明白为什么会这样,随着经验的积累,他意识到蹄部护理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先说牦牛蹄病的护理。对于牦牛蹄病的预防和护理,定期检查和及时发现问题是关键。像在四川甘孜草原上散养的牦牛,牧民们过去总是等到牦牛明显跛行了才发现蹄病。后来,他们在每年的3 - 4月份,牦牛刚从冬季的圈养转入春季的活动期时,就会对牦牛的蹄子进行一次细致的检查。这个时间段很合适,因为牦牛在冬季可能会因为圈养场地有限,蹄部有了一定程度的磨损或者病变隐患,春季开始活动时就容易暴露出问题。检查的时候,要看看蹄子有没有裂缝、腐烂或者变形的情况。
如果在检查中发现牦牛蹄部有小的伤口或者炎症初期症状,就要进行简单的护理。比如说,可以用干净的干草或者柔软的布轻轻擦拭蹄部,清除污垢和杂物。这时候,一些天然植物的汁液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比如说,芦荟汁就可以用来涂抹有轻微炎症的蹄部。芦荟比较耐旱,对高寒地区的一些环境条件也能适应,而且芦荟本身具有一定的消炎作用。和芦荟有所不同的是,仙人掌在牦牛养殖区的适用性就比较低了,仙人掌更适合在比较干旱、温度较高的沙漠边缘地区生长,牦牛养殖的高寒环境对仙人掌这种植物来说是很难适应的。再比如,甘草在当地如果有生长的(部分地区可能种植少量的甘草),甘草提取物也可以少量用于蹄部护理。甘草有消炎止痛的特性,不过量使用对牦牛蹄部炎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还有人们不太熟悉的沙棘,沙棘富含维生素,生长耐寒,提取物涂抹在牦牛蹄部可以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另外,金盏花虽然多为南方种植,但在一些南方引种牦牛的地区,如果当地有种植园,金盏花也有一定的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提取物稀释后可以用于蹄部护理。
说到腐蹄,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腐蹄产生的原因很多,潮湿的环境是主要的诱发因素之一。如果在牦牛养殖过程中不加以控制,腐蹄病的发生概率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加。比如在云南部分地区养殖牦牛,如果夏季连续降雨超过一个月(对于适应高寒干燥的牦牛来说,这种降雨强度很容易造成养殖问题),牦牛蹄部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蹄部受到细菌、真菌等病原体的感染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对于腐蹄的治疗,有专门的腐蹄药浴配方。制作这种腐蹄药浴液,可以用松针、艾草等材料。松针具有抗菌的作用,在北方的松树林附近养殖牦牛的地方(比如青海部分地区),松针很容易获取。采集新鲜的松针,在太阳下暴晒2 - 3天,去除过多的水分,然后浸泡在温水中,煮1 - 2个小时。艾草也有驱虫抗菌的功效,在很多草原地区都有种植。将艾草和松针按照2:1的比例混合浸泡。浸泡后的溶液捞出艾草和松针,用滤网过滤出清澈的药液。药液冷却到适合的温度(大约30 - 40摄氏度,这个温度不会让牦牛感到不适,而且有利于药效发挥),就可以用来给牦牛进行蹄浴。一般来说,每头牦牛每次药浴的时间要控制在10 - 15分钟左右。药浴频率可以根据腐蹄的严重程度来定,如果是初期感染,每周进行1 - 2次药浴,连续2 - 3周可能有比较好的效果。
关于蹄部干燥保持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一些草原地区,夏季雨水相对较少,但到了多雨季节,蹄部干燥就成了问题。以内蒙古草原周边养殖牦牛为例(这里虽然牦牛养殖规模不是特别大,但也面临着一些牦牛特殊疾病的挑战),有些牧民采用的方法是在牦牛的活动场地下铺一些干燥的木屑。木屑的厚度大概在5 - 10厘米左右,这样牦牛站立或者行走在上面,蹄部就能和潮湿的地面隔开一部分距离。还有一种比较独特的方法,就是在牦牛活动场周围设置一些小的石台或者干燥的地方,引导牦牛在那里休息或者站立,就像在一些山区养殖牦牛的地方,利用地势高差,让牦牛把蹄子放在相对干燥的高地平台上。
从南北地域差异来看,北方的牦牛养殖环境相对干燥寒冷,南方则比较湿热。南方养殖牦牛时,蹄部护理要更注重降温和干燥。比如在西双版纳(这是一个热带、亚热带气候地区有牦牛养殖情况)养殖牦牛,当地的养殖户会利用一些通风设备保持牛舍内空气流通,并且在牦牛蹄部涂抹一些具有清凉干燥效果的草本植物混合液。北方养殖牦牛更多的是要防止冻伤蹄部和蹄部冻伤后的感染,在冬季气温极低的情况下,要对牦牛蹄部进行适当的保暖措施,像包裹一些柔软的干草。
牦牛养殖中蹄部护理、腐蹄治疗和蹄部干燥保持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不可能在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内就彻底解决问题,需要持续的关注和投入。以一个牦牛养殖场为例,这个养殖场已经存在10年了,在这10年里,他们一直在探索适合当地牦牛的健康养殖方式。一开始,由于对蹄部护理不够重视,牦牛的发病率比较高,特别是蹄病。后来通过不断尝试不同的蹄部护理方法,参加一些养殖交流会(这些交流会有南方的养殖户分享经验也有北方的养殖户分享经验),结合网上的养殖知识分享板块网友分享的一些案例,他们的牦牛蹄部健康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
像有养殖户分享说,他曾经有一群牦牛,因为蹄部护理不当,有好几头牦牛都走不动路了,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益。后来他严格按照正确的蹄部护理、腐蹄治疗和蹄部干燥保持方法做了接近4个月后,牦牛的蹄部问题明显好转,牦牛的生长和产奶量(如果养殖牦牛有产奶任务的话)也逐渐恢复正常。
在牦牛养殖的过程中,我们还不能忽视绿植种植规划对养殖环境的改善作用。除了前面提到的可以用于牦牛蹄部护理的一些绿植外,还有一些绿植虽然与牦牛健康的直接关系不大,但对养殖环境有积极影响。比如说,紫花苜蓿,它是一种常见的优质牧草,北方种植较多,它除了能为牦牛提供食物来源外,其茂盛的枝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遮蔽阳光,减少地面的水分蒸发,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养殖环境的湿度。再比如,苜蓿属中的北疆苜蓿,在寒冷地区表现更好,它对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强,种植它能改善牦牛养殖场地面的植被覆盖度,让牦牛养殖场地看起来更有生机。还有,箭舌豌豆,这是一种在华北等地种植较广的绿植,它不仅能改良土壤,还能在生长过程中固氮,为牦牛养殖地的土壤提供一定的肥力支持。另外,在南方潮湿地区种植的紫云英,对改善土壤肥力有很好的作用,如果将牦牛养殖场从南方迁移到北方,这个环节要适当调整。还有三叶草,在很多地区都有种植,它的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可以为牦牛提供持续的饲料供应,并且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杂草生长,减少其他植物对土壤养分的竞争。
牦牛养殖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蹄部护理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像牦牛的繁殖、饲料搭配、疾病预防等其他方面也都关系到牦牛养殖的成败。但是蹄部的健康对于牦牛的整体健康和生产效益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整个牦牛的养殖周期里,可能每年都会有不同的蹄部问题或者护理重点出现。比如在牦牛皮下脂肪储备比较丰富的冬季,要特别注意蹄子的防滑,防止牦牛滑倒受伤。在牦牛生长发育较快的春季和夏季,要关注蹄子的磨损情况,因为牦牛活动量增加。到了秋季和冬季,又要考虑如何保持蹄部干燥防止冻伤感染。
那么,在牦牛养殖过程中,如何更好地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养殖场地特点,制定一套最适合本地的牦牛蹄部健康管理方案呢?这可能需要养殖户们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同时也要加强养殖户之间的交流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