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皇后生子3天后就给将士缝制衣服,唐肃宗心疼阻止,张皇后拒绝

招财妙思 2025-01-12 10:40:22

在马嵬之变发生过后,唐玄宗李隆基的身心已然疲惫不堪。面对这样的状况,他全然不顾群臣以及百姓的恳切劝谏,执意要前往蜀地。而百姓们见此情形,无奈之下只得拦住太子李亨,满心期盼着李亨能够朝着东边进发,去平定叛乱之事。

李亨身旁之人瞅准时机,力劝他把握住当下这个契机去克复东西二京,进而平定四海。李隆基听闻此事后,心中甚是欣喜,随即便从后军当中拨出两千人,还将飞龙厩的驷马赐予李亨,并且对李亨予以告谕。

你当努力自勉,莫要把我挂在心上。西北的那些胡人,我向来对他们抚慰有加,待之甚厚,你定会得到他们的助力,能让他们为你所用的。

在安史之乱的局势下,父子二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李隆基选择继续前往蜀地,而李亨则毅然北上,奔赴灵武,开启了平叛之路,就这样,他们在这场战乱中就此分道扬镳。

公元756年七月初九这一日,李亨顺利抵达灵武。随后,经过一系列的精心布置以及细致谋划,到了七月十二日时,李亨在灵武的南门城楼之上,举行了一场并不繁杂的登基仪式。

从那以后,李亨便在灵武踏上了那条充满艰难险阻的平叛征程。这条道路着实崎岖难行,不过幸运的是,有诸多人士始终陪伴在李亨身旁,其中就包括张皇后,与他一同面对这重重困难。

张皇后有着不错的出身,其祖母窦淑乃是唐玄宗李隆基亲生母亲昭成皇后的姐姐。也就是说,从亲属关系来讲,张皇后和唐玄宗他们在血缘脉络上还存在着较为亲近的联系呢,这都源于她祖母这一层特殊的身份背景。

693年大年初二,昭成皇后被武则天秘密杀害。彼时,李隆基尚不到十岁,窦淑对其悉心抚养。也正因如此,窦淑以及她所在的张家,其地位得以显著提升,在当时的局势下越发显得重要起来。

窦淑第四子张去逸的女儿正是张皇后,在天宝年间的时候,她被选入到了东宫之中,而后便成为了太子李亨的良娣。

张良娣进入东宫后,深得李亨的宠爱。这其中的缘由,一方面在于张良娣自身聪慧且善于言辞,她有着聪慧的内在,还能言善辩,并且特别擅长迎合李亨的心意,总能恰到好处地与之契合。

另外一方面来讲,张良娣有着不错的出身,她可是深受李隆基所看重的小辈。也正因如此,她在一定程度上给身为太子的李亨带去了诸多的安全感呢。

要知道,李亨在身为太子之时,其处境着实艰难无比。一方面,有着身为皇帝的李隆基在上对其形成压制之势;另一方面,又有李林甫这位宰相时时处处与他针锋相对,让他的日子过得颇为艰难。

李林甫无时无刻不在寻找机会,妄图将李亨这位太子给废掉。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就连身为李亨的女人,都仿佛置身于危险之中,这个身份竟也变成了一份极具危险性的“职业”,随时可能遭受李林甫的算计与迫害。

就拿李亨的太子妃韦氏来说吧,她娘家人不慎被李林甫揪住了错处。在这种情况下,李亨为了能保住自身的地位,别无他法,只得与太子妃韦氏解除婚姻关系。

之后,东宫杜良娣的娘家遭遇变故,这样的情况被李林甫敏锐地捕捉到了,他怎会轻易放过如此良机呢?于是在李林甫的一番运作之下,杜良娣最终的结局是被废为庶人,失去了原本的身份地位。

由此可见,在李亨身边做女人着实不易。不过张良娣却有所不同,她凭借祖母与李隆基的那层关系,这无疑是一种有力的庇护。而且她自身既聪慧又特别善解人意,正因如此,自打进了东宫,她便赢得了李亨独一无二的宠爱。

安史之乱发生以后,张良娣便随着李亨一同前往北方的灵武。抵达灵武之后,张良娣全然没了以往那娇柔受宠妃子的模样,她主动让自己承担起如同男人一般的责任,行事作为处处彰显着干练与担当,仿佛换了个人似的。

彼时李亨身旁的护卫数量寥寥。每至夜晚就寝时,张良娣为护李亨周全,总会主动睡在李亨的前方,以自身身躯为其遮护。李亨见此情形于心不忍,于是说道:

“抵御之事哪是妇人该做的呢,怎么能处在前面呢?”(源自《旧唐书》)

当下众人历经艰难险阻,所带的护卫兵力并不多,倘若突然遭遇变故,恐怕难以应对。妾愿挺身而出承担应对之责,大家可从后面寻机而出,如此这般,或许能免去祸患啊。

真的很难去设想,居然会有一名女子能够具备如此非凡的胆识。这着实令人感到惊叹不已,毕竟在人们的常规认知当中,这般的胆识似乎更多地会出现在男性身上,而她,作为一名女子,却拥有着,实在是超乎想象了。

在那艰难的时期,李亨身为皇帝,而她着实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其予以守护。她并未躲于李亨身后,安于做一个受李亨庇佑的女子,恰恰相反,她毅然选择了与李亨并肩作战,甚至在很多时候,还勇敢地站到了李亨的前面。

后来,张良娣于灵武诞下了次子李侗。要知道,对于女子而言,生产可是极为不易的事情,产后是必须得好好休养,把月子做好才行的。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张良娣在生完孩子仅仅三天之后,就已经开始动手为将士们缝制衣服了。

她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平叛贡献着一份力量,对此,李亨满心心疼,赶忙出言阻止道:“产后身子虚弱,最忌劳累,你又何苦这般折腾自己呢?”

据《资治通鉴》记载,当时的情况是,张良娣径直说道:“当下并非是我能够安心调养自身的时候。”

其意思翻译过来便是:“当下并非是我用来调养身体的时机。”

像这样的一位女子,李亨又怎会不倾心喜爱呢?待李亨继承皇位之后,先是将张良娣册封为淑妃,而随后更是将其晋封为皇后。

事实上,故事发展到这个阶段,张皇后所经历的这些事情,与李世民的长孙皇后以及李隆基的王皇后相比,存在着诸多相似的地方。

然而在当上皇后之后,张皇后既未能像长孙皇后那般成为一代贤后,也不像王皇后那样因无子而遭到废黜。

事实上,张皇后走的乃是干政之路径。她与获李亨予以重任的宦官李辅国狼狈为奸,将大权牢牢掌控在手中,行事独断专行。在成为李亨得力助手的同时,却也大肆干预朝政,反倒成了束缚李亨的掣肘因素。

起初,二人乃是处于合作的状态,可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关系渐渐发生了转变。此后,他们之间滋生出了嫌隙,不再像最初那般携手,而是逐渐走向对立面,彼此对立起来。

特别是在李亨身体状况愈发不佳的情况下,张皇后的心思可不止于对付李辅国,她还妄图去更换太子呢,其野心可谓不小,全然不顾及诸多方面的影响,一门心思地谋划着这些对局势影响极大的动作。

在李亨病重之时,张皇后便将太子李豫召来,企图撺弄李豫去杀掉李辅国,如此一来她便能从中得利。可李豫哪肯依从,于是张皇后无奈,只能让李豫回去。不过她并未就此罢休,随后又将越王李系给找了过来。

在张皇后的盘算里,李系成了她心中新的太子人选。起初,张皇后是盼着自己所生的第一个孩子李佋能被立为太子的,可遗憾的是,李佋还不到十岁就早早夭折了。她的次子李侗呢,年龄实在太小,根本没可能成为太子。于是,张皇后便把目光投向了李亨的次子李系。

张皇后对着李系讲道:“那太子生性仁慈且较为柔弱,根本没办法除掉李辅国这个奸恶的贼臣,不知你是否有这个能耐呢?”

众所周知,张皇后那番话所蕴含的意思大家都明白,李系心里也清楚这是个机会,想着不妨拼上一把试试,说不定就能成功了呢。于是,他应承下来表示自己有能力办好此事,随后便着手去安排布置相关事宜了。

公元762年四月十六日,彼时李亨已然病重,生命垂危。就在这样的情形下,张皇后竟假借皇帝诏令,命李豫进宫照料病患。而她实则暗藏祸心,暗中谋划着要趁着李豫进宫的这个时机,对其痛下毒手。

没想到这件事被程元振知晓了,随后他便赶忙告知了李辅国。不仅如此,程元振还在凌霄殿提前进行了一番安排布置,其目的就是要阻拦太子李豫,不让其顺利通行,就等着太子前来好实施拦截之事。

当李豫抵达之时,程元振把张皇后所谋划之事一一道来。然而,太子听闻后却并未轻信,又或许应该说是他不敢去相信,也只能这般表述了:

“决然不会有这样的事。主上如今身染疾病,还急切地召见我,我怎么能因为畏惧死亡就不去应召前往呢!”

李亨病重之时,作为太子且身为人子的李豫,按常理是绝不可能拒绝前去侍疾的。然而,程元振却从中作梗,硬是将李豫给拦了下来,随后还安排人手护送着李豫来到了飞龙殿。

就在当天夜里,李辅国与程元振依照事先谋划好的方案,一举逮捕了意图闹事的越王李系等百来号人,随后把这些人全都关押了起来。并且,他们还以太子的名义,将张皇后以及其身旁之人统统幽禁在了别殿之中。

就在李亨病重、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之际,整个宫中的氛围紧张到了极点,那凝重的气息仿佛能让人窒息。在这样压抑的环境下,宦官们与宫女们个个惶恐不安,纷纷选择逃离这是非之地,只留下一片慌乱与不安弥漫在宫中。

在四月十八日这一天,唐肃宗李亨离世驾崩。紧接着,李辅国迅速采取行动,将张皇后、李系等人杀害,随后便扶持李豫登上皇位,李豫由此继位,也就是历史上所称的唐代宗。

张皇后精心谋划许久,可最终一切都成了泡影,还为此赔上了自己的性命。反观李辅国,却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原本他在朝中就已权势滔天,此次又立下拥立之功。凭借着这份功劳,李辅国越发张狂,甚至还对李豫说出这般那般的话来。

“诸位只需安心居于宫禁之中即可,至于外面的诸多事务,就都听从老奴我来安排处置吧。”(源自《资治通鉴》)

虽无皇帝之名,却行胜似皇帝之事,所拥有的权力甚至比皇帝还要大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