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改后的空军有何变化?司令员降为正战区级,空降15军师改旅

西川文武 2023-12-21 08:55:01

在本轮军改过程中,无论是大军区还是军种,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在军种层面,陆军成立了领导机关,注意不是成立陆军,而是设立陆军领导机关。毕竟陆军作为一个军种是存在的,只是没有相应的领导机关,即陆军总部。第二炮兵的名称改为了火箭军,同时新设立了战略支援部队等。

空军和海军也有了诸多变化,以解放军空军来说,在2016年军改过程中,发生了这些变化,涉及空军总部,战区空军和各作战部队。

一、空军总部从传统的四大部,改为了一委四部。

在军改之前,空军总部机关为空军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和装备部,这也是军事单位传统的四大部。军改以后,空军总部机关为空军参谋部、政治工作部、纪委、政治部、后勤部和装备部,相较于之前四大部,不仅名称上有变化,而且多了一个空军纪委。

二、空军司令员退出军委委员序列,降格为正战区级军官。

在军改之前,二炮、空军和海军这3个军种的司令员,都是军委委员(准副国级),级别高于本军种政委,也高于七大军区的军政主官。军改以后,军种总部的司令员,不再是军委委员,空军司令员降格为正战区级上将,和空军政委完全平级了。

解放军各军种和战区(大军区)都是正战区级单位,两位军政主官理论上应该都是正战区级上将,但是过去军种司令员由军委委员兼任,使得其级别高于正战区级。军改以后,空军总部司令员高配的情况不再。

二、空军空降15军,完成了师改旅。

空降15军是解放军唯一一支空降兵部队,成立于六十年代初期,隶属关系和编制经历多次改变,八十年代七大军区成立以后,接受空军总部和广州军区空军的双重领导,后来调整为空军总部直接管辖,一直到军改前后都是如此。

空降15军军部驻湖北孝感,下辖3个空降师,43师、44师和45师。八十年代中期,空降15军首次进行师改旅,改制为6个空降旅,但那时只是简单的把空降师缩编为空降旅,机械化、信息化和合成化都没跟上。而且由于规模过小,使得空降兵的战斗力反而下架了。

九十年代初期,空降15军进行旅改师的调整,恢复了3个空降师的编制,人员规模有了一定扩充。本轮军改以后,空降兵第二次进行师改旅,这次不是单纯把师缩编为旅,而是以信息化和合成化导向,对空降兵进行大改。

空降15军3个空降师,改编为了若干个旅级部队,包括几个空降兵旅,1个特战旅、1个空中突击旅、1个作战支援旅和1个航空运输旅,核心战力是那几个空降兵旅。

三、空军总部不再领导作战部队,专职建设现代化空军。

在七大军区时代,每个大军区都一个军区空军,这7个军区空军名义上接受大军区和空军总部的双重领导,但实际上是空军总部直接管辖的,大军区只是协调有关作战单位。空军总部直接指挥七大军区空军,拥有军事指挥权。

本轮军改以后,七大军区空军改制为五个战区空军,按照“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原则,空军总部不再指挥空军作战部队,各战区里的空军部队,交给战区来指挥和调度。空军总部专职建设现代化空军,负责空军的思想政治、党建党务、军事训练、军事科研、编制体制、后勤保障、武器装备等。

四、各战区空军全面推行“基地-旅”体制。

在2016年军改之前,各个大军区空军同时下辖空军指挥所和空军基地,二者没有隶属关系。在本轮军改过程中,大多数空军指挥所改制为空军基地,隶属于战区空军,每个基地下辖若干部队,这些部队包括航空兵师(旅)、地空导弹旅、雷达旅等。虽然战区空军同时有航空兵师和航空兵旅的编制,但是航空兵旅是主流。新的领导体制为“战区空军-基地-旅”。

在“基地-旅”的新体制下,每个空军基地都会配备多个空军兵种部队,包括航空兵旅、地导旅、雷达旅等等,从而保证作战要素齐全,构成一个完整的作战体系;它的优势就是不同兵种部队在基地的统一指挥下,发挥各自攻防作战优势,一旦战争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就能发挥最大作战效能。

战区空军采用“基地-旅”体制,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灵活、高效的作战体系,提高空军的整体战斗力。总而言之,中国解放军空军在“16军改”中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涉及编制和领导管理、军事作战等方面。这些改革旨在提高空军的战斗力,适应现代战争的需求,确保在首战中取得胜利。

总的来说,空军在在军改过程中,涉及到编制体制、作战指挥体系、部队结构等多个方面的调整。这些改革旨在提高空军的作战能力和实战水平,使其能更好地适应现代战争的需求和挑战,为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调整和优化空军兵种结构和指挥体系,空军能够更好地充分发挥不同兵种的作战能力,提高作战效能。

“16军改”对于空军的改革是一次重要而具体的调整,旨在提升空军的战略地位和作战能力。通过重新调整编制级别、改变指挥管理体系、优化部队编制体系等举措,以期使空军更加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更好地履行使命。

0 阅读:4

西川文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