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最后三位皇帝为何无后而终?

世图看历史 2023-06-25 07:00:02

只要是提到一国之君,我们会想到这样几个词:

权力巅峰

后宫佳丽三千

拥有生死大权

.....

但清朝有这样几位皇帝,虽然贵为一国之君,但却跟这三个词不是很沾边。尤其是子嗣上让人很难相信,拥有“后宫佳丽三千”的皇帝,正值盛年为何会没有子嗣后代呢?

这几位皇帝便是大清最后三位皇帝:

同治帝载淳

光绪帝载湉

末代皇帝溥仪

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都非常重视繁衍后代,毕竟他们真的家里有皇位要继承。而且尽可能的是子嗣越多越好,毕竟这个孩子不争气,还有其他的孩子,不愁没人继承皇帝的江山。

与普通人相比,作为一国之君,本身生育的条件与资源就丰富:

医疗条件是最好的

妻妾成群

物质条件更是不差

在这样顶配的条件下,子孙兴盛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但同治帝、光绪帝与溥仪居然无后而终,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这篇文章,我们一起去探讨一下清朝最后三位皇帝究竟为何没有留下子嗣?

清末三位皇帝

同治帝载淳是咸丰皇帝唯一的皇子,作为拥有三宫六院而且还在圆明园养了很多汉族女子的咸丰帝,居然只有一位皇子。可见从这个时候开始大清皇帝的子嗣便已经不兴盛了,毕竟咸丰帝除了载淳外就还只有一位公主,再无其他。

载淳的生母是叶赫那拉氏,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慈禧。

载淳年仅6岁时,咸丰帝病逝,因载淳是唯一的皇子毋庸置疑是当之无愧的嗣皇帝;虽然咸丰只有一位皇子,但好歹有后人继承自己的江山,没有皇位继承人的烦恼。

同治帝年幼,咸丰为其留下八位顾命大臣,但慈禧与恭亲王奕䜣发动“辛酉之变”除掉八位顾命大臣。自此慈禧与慈安便开始了垂帘听政,慈安虽然贵为母后皇太后,地位比慈禧要尊贵;但慈安是一个没什么心机、心地淳厚之人,对朝政没什么兴趣,朝政之事基本上都是慈禧说了算。

慈禧本就野心很大,在垂帘听政的十几年时间里,慢慢已经习惯了掌握大清实权。

即便是儿子同治帝到了亲政的年龄也不想放权,但按照大清的祖制不得不“撤帘还政”。

不想大权旁落的慈禧便想了一个办法:挑选一位心思单纯而且还听自己话的女子为同治帝的皇后,这样即便是不再垂帘听政,朝政之事照样自己可以做主。

但事与愿违,同治帝并没有按照生母慈禧的意愿来,选择年仅14岁的富察氏为后;

而是听了嫡母慈安的意见,选了17岁的阿鲁特氏为后,富察氏仅为慧妃。

之所以选择阿鲁特氏,同治帝也有自己的想法:

阿鲁特氏出身高贵,父亲是满清第一位旗人状元崇绮,母亲是郑亲王瑞华的女儿爱新觉罗氏。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阿鲁特氏不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端庄大方颇有母仪天下的风范,有这样一位贤妻在,同治帝亲政后还有一个商量说话的人。

阿鲁特氏与同治帝大婚后,二人琴瑟和鸣,感情很要好。

但慈禧见不得自己的计划失败,更见不得“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便百般为难阿鲁特氏。甚至在挑唆夫妻二人关系不成后,故意为难阿鲁特氏。只要是阿鲁特氏侍寝,到了第二天慈禧便会将同治帝或者阿鲁特氏狠狠斥责一顿。

阿鲁特氏心疼自己的夫君,便主动远离同治帝。

同治帝心中有怨气,宁远独居乾清宫也不接受生母硬塞给自己的慧妃。

但同治帝正值血气方刚的年纪,在翰林院侍讲王庆祺与载澂的怂恿下开始流连于花街柳巷。为了不让朝中大臣发现自己的所作所为,同治帝并不敢去八大胡同或者是茶室,而是去一些下处。

这些下处什么样的人都有,没过多久同治帝便染上了花柳病。

慈禧为了皇家颜面,便谎称同治帝是染上了天花。

但不管是天花还是花柳病,同治帝很快便痛苦病逝,年仅19岁。

据说皇后阿鲁特氏在同治帝病逝时已经怀有遗腹子,但慈禧坚持“不管生男生女都不健康”,不等阿鲁特氏生下孩子,便执意将妹妹婉贞年仅4岁的儿子载湉扶持上帝位。

阿鲁特氏在慈禧的百般为难下吞金自杀,有的说法是阿鲁特氏被救了过来但绝食而死。

不管怎么样最终的结果是,同治帝没有留下一位后人。

就这样年仅4岁的载湉—光绪帝继位,慈禧再次名正言顺垂帘听政。

在光绪17岁的时候,慈禧故技重施打算为光绪选一位自己心仪的皇后,继续掌权。

光绪并不是同治帝,而且此时慈安已经去世。没有慈安的掣肘,光绪帝又听话,在光绪帝选后这件事情上慈禧大获全胜,将自己弟弟桂祥的女儿嫁给了光绪帝为后。

然后又为光绪帝挑选了礼部左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为嫔,其中一位便是光绪帝最宠爱的珍妃

光绪帝虽然在皇位上长达三十几年的时间,但其实只选秀了这一次,一后两妃。其中皇后还是光绪帝讨厌的隆裕皇后,虽然光绪帝宠爱珍妃,但珍妃因为得罪慈禧,被慈禧杖责后不准再见光绪帝。这对苦命的鸳鸯就这样“近在咫尺却永世不能相见”,何谈生子呢?

慈禧在病逝之前选定了醇亲王奕譞的孙子、摄政王载沣的儿子溥仪为新帝,准备继续垂帘听政,但溥仪登基之前慈禧便病逝了,与光绪去世仅相差一天的时间。

1908年溥仪继位,仅3年后辛亥革命爆发溥仪退位。

虽然溥仪被迫退位,不过也有皇后与妃子:

皇后婉容,1922年嫁给溥仪,二人一开始感情还不错;但在天津时文秀出走,溥仪将责任推到了婉容的身上,婉容开始受到冷落。

淑妃文秀,1922年嫁给溥仪为妃,1931年10月正式与溥仪离婚。

祥贵人谭玉龄,1937年17岁的谭玉龄与溥仪在长春结婚,二人婚后的感情还不错,但仅维持了5年的婚后生活,谭玉龄病逝。

福贵人李玉琴,1943年嫁给溥仪,1957年离婚再嫁。

溥仪虽然先后有一位皇后三位妃子,但是都没有留下后嗣。

按理说虽然清朝后三位皇帝的妃嫔确实没有“三宫六院”那么多,但总归不是仅有一位妻子,为何就是没有留下子嗣呢?

这说明,他们没有留下子嗣跟妻妾的数量多少是没有关系的,还有其他的原因。

近亲繁殖惹的祸

满洲皇室联姻,向来讲究的是门第与家世。贵族之间世代通婚,会导致选择联姻对象的范畴很小。《啸亭杂录》中是这样记载的:

“凡尚主、选婚,以及赏赐功臣奴仆,皆以八族为最云”

“八族”指的就是满勋贵族中的八大家族,我们在影视剧中最常见的几个家族:

钮祜禄氏家族

瓜尔佳氏家族

富察氏家族

佟佳氏一族等。

若是皇室选秀的话,首选就是这几个家族的女子。

除此之外,还有蒙古的博尔济吉特氏家族,是爱新觉罗家族联姻的首选。

满蒙联姻最明显的就是太宗皇太极、世祖顺治帝两位皇帝,皇太极称帝时所册封的“崇德五妃”全部都是博尔济吉特氏,其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孝端文皇后与孝庄文皇后。

正因为孝庄文皇后是满蒙联姻的结果,所以她非常重视满蒙联姻,也为了博尔济吉特氏家族在大清后宫的利益,坚持为儿子顺治帝挑选来自科尔沁草原的公主为皇后。

顺治帝第一位皇后是孝庄的侄女孟古青,

第二位皇后是孝庄的侄孙女孝惠章皇后,

按照关系来说,顺治帝与自己的两位皇后是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关系还是很亲近的。

再比如康熙,康熙的第二位皇后孝昭仁皇后与温僖贵妃都是辅政大臣遏必隆的女儿,而遏必隆是“大清开国功臣”额亦都与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四女穆库什的儿子。

也就是说孝昭仁皇后与温僖贵妃的曾外祖父都是清太祖努尔哈赤,而康熙与努尔哈赤是什么关系?康熙称呼努尔哈赤为曾祖父,如此一来,康熙与孝昭仁皇后、温僖贵妃便是四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关系。

而康熙的第三位皇后孝懿仁皇后,与康熙的关系更为亲近。孝懿仁皇后的父亲是佟国维,而佟国维是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的亲弟弟,也就是说佟国维是康熙的亲舅舅,孝懿仁皇后便是康熙的亲表妹。

可以说,越是皇后的人选,越容易与皇帝的血缘关系亲近。

就是因为满清贵族想要保持血统的纯正,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很不好。

从顺治朝开始,一直到末代皇帝溥仪,基本上就是这样一个状态。

比如同治帝的皇后阿鲁特氏,是旗人状元崇绮与郑亲王端华女儿所生,也就是说阿鲁特氏的生母是爱新觉罗氏,同治帝也是爱新觉罗氏。

再比如光绪帝,慈禧为了将大权继续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便将自己亲弟弟桂祥的女儿隆裕嫁给了光绪做皇后。光绪帝是慈禧的亲妹妹婉贞的儿子载湉,也就是说光绪与隆裕是姑舅表亲的关系,很亲近了。

近亲繁殖的危害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繁殖的后代很容易不育、畸形或者是有各种传染病。如此在近亲繁殖的后代中存活率与长寿率自然会更低。

我们可以仔细分析大清历代皇帝皇子,凡是长寿而终的,生母是不是大多出身卑微呢?因为出身卑微才与皇帝的血缘关系比较远,甚至是丝毫没有血缘关系。这样生下的孩子才能健康长寿,比如雍正帝的生母乌雅氏,包衣出身;

比如乾隆的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并不是开国功臣额亦都的直系后裔,不仅自身健康长寿,儿子乾隆也很长寿;

再比如嘉庆帝的生母孝以纯皇后,是大清第一位汉人血统的皇后,嘉庆帝年过花甲才去世的,也算是长寿的了。

顺治帝年仅24岁病逝便有14个子女,一直到咸丰帝仅有三个子女,再到同治帝一个后代都没有;便是近亲繁殖的结果。

工作压力以及精神压力大

说到工作压力大以及精神压力,我首先想到的皇帝就是雍正。雍正虽然在位时间短但妃嫔数量并不少,但与自己的父皇康熙以及儿子乾隆相比,子女的数量实在是少的可怜。

从康熙三十三年第一个女儿出生,一直到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病逝,雍正一共有12个子女出身,但大部分夭折,只剩下皇三子弘时、皇四子弘历、皇五子弘昼以及和硕怀恪公主长大成人。

雍正登基以后,所生育子女的数量则少,在位13年,只出生了两个儿子:

皇八子福惠与皇九子弘瞻

但在雍正病逝时,只有皇四子弘历、皇五子弘昼与皇九子弘曕还在,其他全部夭折。

雍正皇帝经过残酷的九王夺嫡之争好不容易登上皇位,即便是登上皇位,仍旧不松懈,前期对付自己九王夺嫡的敌人们;坐稳皇位后,勤于朝政,可以说雍正称得上是大清最勤勉的一位皇帝。

雍正元年皇八子福惠出生

雍正十一年雍正最小的儿子弘曕出生

中间10年的时间雍正即便是再勤勉也不可能不如后宫,没有皇子公主出身,那么最大的原因便是工作压力太大、精神压力也大,影响生育是很正常的。

细心的人会发现:大清自咸丰皇帝开始,皇子公主的数量骤减。

咸丰皇帝并不是一位勤勉的皇帝,妃嫔的数量并不少,而且在圆明园也有数十位汉族女子;但就是这样咸丰帝一生只有三个子女出身,其中一位夭折。之后的三位皇帝,直接一位子嗣都没有。

不得不提的是从咸丰帝开始,大清的国力衰减,作为一国之君难免会操心劳累。自然身体健康便会跟不上,后来咸丰帝直接破罐子破摔,沉迷于女色,年仅30岁便病逝了。

而同治帝呢?

生母慈禧掌握大权,同治帝不管做什么都有生母的掣肘,事事不顺心。

哪怕是自己的床帏之事生母都要过问,以至于同治帝独居乾清宫,哪里有机会生育后代呢?

后来干脆流连于花街柳巷,年仅19岁便病逝了。

溥仪在年少时身体便垮掉了

慈禧在临死之前选了年仅3岁的溥仪即位称帝,因为年幼,身边少不得宫女太监伺候。虽然溥仪也有很多位“养母”,同治帝与光绪帝的遗孀们,但她们看中的不过是溥仪皇帝的身份,至于溥仪本身,不过是一个不相干的人而已,自然不会认真抚养对待。

因为生活环境的影响,溥仪的性情变得很是暴戾,无聊的时候便经常会捉弄太监。

这些太监都是听命于隆裕太后,难免对溥仪会有一些要求,这让溥仪很不开心,便故意为难这些太监。

对于这些太监而言,对溥仪这位小皇帝是又害怕又痛恨。

在溥仪十几岁的时候,这些太监们为了讨好溥仪,便故意找一些年龄大一些宫女伺候溥仪。这些宫女都是通晓人事的老人了,自然会将不谙世事的小皇帝伺候地服服帖帖。

时间一久,溥仪便招架不住。太监们便给溥仪一些药吃,如此折腾一段时间,溥仪的身体彻底垮掉了。

后来虽然溥仪大婚有了皇后与妃嫔,但都对她们不感兴趣。

大婚之日,皇后婉容独守空房;

文秀嫁给溥仪九年,毅然决然提出离婚,其中一个理由就是“九年未蒙一幸”;

可见溥仪已经完全没有了生育的能力,自然不会有后嗣。

结语

历朝历代,皇嗣的数量跟王朝的兴衰还是有直接关系的。

若是皇嗣不繁盛的话,朝局便动荡不安,比如同治帝去世后,同治帝无后,没有皇子可以继承同治帝的皇位。朝臣们只能从同治帝近支中选一位合适的继承皇位,慈禧一语定乾坤,直接选定了亲妹妹婉贞的儿子载湉。

这其实跟慈禧的性格有关系,若慈禧跟慈安一样再软一些,大清会因为皇位继承人的问题出现朝局的混乱。

可以说慈禧的存在有一定的坏处,也有一定的好处。

只可惜慈禧并没有孝庄的胸怀,真心扶持幼帝,而是为了自己的私欲。

晚清三位皇帝无后,让原本就风雨飘摇的大清更加雪上加霜。

所以便有人这样说:大清最后三位皇帝无后,便是大清气数已尽的预兆。

其实我们仔细品,确实有那么一点意思。

0 阅读:0

世图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