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考点是发展智慧农业。“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民安,天下安”。一号文件中重点提到的“要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发展”,都是把智慧农业作为了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领域。
发展智慧农业的核心重点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完善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解决大型农业设备缺乏的问题,并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生产力。
同时,要加强政策与资金支持。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支持,集中购买农机等方式,提高农民发展智慧农业的热情。此外,也需要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推动农业类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开设智慧农业课程,并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高学历人才回到农村发展智慧农业。
最后,要重视基层组织的作用。积极宣传智慧农业的发展成果,提高农村人民群众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这些措施将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这一考点典型如:2023年浙江省公考《申论》(B卷)中谈到的像L公司这样,动动手指就能完成“农忙”,就是智慧农业的在农村的具体落实。
第二个考点:确保粮食安全。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近几年,面对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国内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等多重挑战。只有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14亿人口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没有耕地安全,就没有粮食安全。必须坚守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严格监管合法占用耕地,坚决打击乱占和破坏耕地行为,并有效解决耕地“非粮化”问题。此外,稳定播种面积对确保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通过优化价格、补贴和保险政策,激发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同时要求地方政府负起责任,增强扶持力度,并建立横向利益补偿机制以促进粮食生产。我国耕地资源非常有限,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标准和质量,重点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在种子上,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耕地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和质量。
同时,还要拓展食物来源,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食物需求。这一考点典型如2022年广东省考县乡卷中,大坪镇为有效遏制耕地“非粮化”,推动遏制耕地撂荒,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抓紧做好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就是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具体落实。
第三个考点: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只有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才能更好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升乡村产业发展重点在于突出地方特色。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物产丰富,应该利用现代经营理念、标准和方式,将地方的“土特产”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打造具有乡土特色的品牌。
其次,产业融合是重要方向。随着消费需求的升级,应该充分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和乡村的多元价值,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增长点。同时,农产品加工也需要得到加强。为了满足居民对便利化、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应该推进农产品生产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协同发展,提升加工设施水平,拓展农产品加工的广度和深度。
最后,畅通农村物流是保障。比如通过健全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并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通过电商平台的支持,让深山沟里的土特产也能进入都市百姓家,进一步推动乡村产业的发展。这一考点典型如:2020年广东省公考《申论》材料五中提到五田镇一直以来把柚子作为小镇的主导产业,在此基础上延伸出以‘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户’柚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运作模式。
第四个考点: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为指导,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千万工程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始,包括污水治理、上下水改造、垃圾回收等问题,逐步拓展至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再到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的改善。具体来说,要提升乡村建设水平,首先要持续改善人居环。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推进污水和垃圾处理以及改善厕所设施,明确政府与农民的责任,共同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在解决基础设施不足方面,需要根据农民的反映问题制定清单,分类完善供水工程体系,加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实施危房改造和抗震工程。
此外,还要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和保障性民生建设,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增加医疗资源向乡村倾斜,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和数字乡村建设。
第五个考点: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乡村治理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健康发展,同时,乡村治理也为广大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以及生活富裕的实现提供坚实支撑。具体来说,首先,必须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的责任,完善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结合传统和现代治理手段,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四下基层”制度,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有效办法,切实把矛盾解决于萌芽、化解在基层。此外,加强农村防灾减灾工程、应急管理信息化和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提升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最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同样重要。一方面,要抓好优质精神文化产品的供给。这几年,一些地方搞的“村BA”、村超、村晚等很受欢迎,今年春节各地安排了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要坚持农民唱主角,让群众性文体活动越办越红火。另一方面,要重点整治农村不良风俗。有的地方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农民人情负担沉重,苦不堪言等等。要综合治理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扎实推进移风易俗,为农民群众提供更便利的社会服务,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强化村规民约的激励约束功能,革除陋习,培育农村文明新风尚。
第六个考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相对于城镇居民来说,农民的增收渠道更窄。如何使农民的收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持续增长,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经济和社会问题。
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必须深入挖掘产业经营增收潜力。支持农民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林下经济等家庭经营项目,搞好家庭经营仍然是农民增收的重头戏。此外,稳定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同样重要。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健全跨区域信息共享和有组织劳务输出机制,做好大龄农民工就业扶持,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就业。针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要加强源头预防和风险预警,完善根治欠薪长效机制。
最后,拓展转移性收入。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逐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确保农民能够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在保障农民基本生活的同时,也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鼓励农民以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闲置房屋、“四荒地”等资源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进一步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这些措施的实施,将为农民增收提供坚实保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这一点考典型如:2022年公务员多省联考湖南县乡卷中的助力2万余农民增收致富。
第七个考点: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现阶段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仍然是大趋势。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要扎实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新一轮行动,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推动城市服务覆盖常住人口,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城镇常住人口纳入住房保障范围,促进农民融入城市。
同时,保护进城落户农民在农村的合法权益。不轻易剥夺他们的土地和宅基地使用权及集体收益分配权。此外,加快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县城综合承载和治理能力,促进县乡村功能互补、资源优化配置,既要满足基本民生需求,又要避免资源浪费。通过两手发力,推动县城城镇化与乡村发展相互促进,实现城乡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