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老师是海军间谍,在我国潜伏多年,被著名影星英若诚揪出

万事浮华 2024-07-27 02:42:17

英若诚,听到这个名字年轻的观众可能不太熟悉,但他的儿子英达大家一定知道。

而英若诚本身也是我国著名的演员、编剧、翻译家,还曾担任过文化部副部长。

但很少有人知道,英若诚还曾仅凭借一句话就抓出了潜伏在清华大学的两名美国间谍!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两个间谍又是如何混进清华的?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西安日报】,具体链接赘述在文章结尾,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潜入清华的间谍夫妇

英若诚出生于北京的书香世家,自幼饱读诗书,还曾在英国剑桥大学留过学,回国后就在清华大学就读外国语言文学系。

读书期间,英若诚结识了一对外籍教授夫妇李克和李又安。两人因为热爱中国文化,还曾因学习中文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深造。因成绩优异,他们获得了富布莱特奖学金,得以来华交流学习。

李克夫妇来到清华大学后,很快就以其优秀的学术能力和亲和的态度赢得了师生的好感。他们受聘为清华外文系教授,每月还能获得150美元的奖学金。

然而,谁都不知道这对夫妇的真实身份却是美国派遣来华从事间谍活动的特工!

原来两人曾在二战期间就职于美国海军部门,他们打着文化交流的幌子,吸引贫困学生,宣扬美国生活,培养亲美分子。在聚会上,他们会诱导学生畅所欲言,暗中记下对美国心生向往者的名单,传回美国。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美关系急剧恶化。李克夫妇担心身份暴露,申请回国。然而就在临行前,他们突然接到出境许可推迟的通知。

(写作不易,希望各位观众老爷理解,每天作者写作超过12小时,收益只有50多块,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就是能为了多几块收益,希望不要再骂了,希望观众老爷理解。)

李克慌乱之中情绪失控,在聚会上公然宣称:"你们的信仰都是虚无缥缈的,是没有光明的谎言!"。

作为李克夫妇的学生和好友,英若诚听到这番话顿时心生疑惑。随即他又回想起两人的种种可疑行为,决定将教授的异常言论上报国家安全部门。

没想到,没过多久国安工作人员就秘密找到了英若诚,肯定了他的判断,但表示目前尚无确凿证据抓捕,需要英若诚的协助取证。

英若诚欣然接受了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与李克夫妇的交往中,他暗中搜集证据。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教授夫妇准备潜逃时,被当场拦截。

起初,李克夫妇还试图狡辩,但在确凿的证据面前,他们无话可说。

调查显示,他们在中国期间不仅收集了大量敏感信息,还成功策反了一些学生,为美国培养了一批潜在的情报来源。

最终,李克夫妇因间谍罪在中国服刑4年后被驱逐出境。

在协助破获间谍案后,英若诚并没有将此事挂在嘴边,而是专注于自己的艺术追求。

艺坛翘楚的传奇人生

英若诚是正经的老北京出身,又十分喜爱艺术,后来就走上了戏剧舞台。于此同时,他因为精通英文,还翻译了多部中外名著,为推动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1953年,英若诚在话剧《龙须沟》中饰演茶馆掌柜一角,自此开启了辉煌的演艺生涯。

此后数十年间,英若诚先后出演了《骆驼祥子》、《茶馆》等多部经典话剧。精湛的演技让他成为舞台上令人瞩目的明星。

1987年,英若诚迎来了自己演艺生涯的又一个高峰。他与国际影星尊龙、陈冲合作,出演了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的电影《末代皇帝》。这部影片不仅在国际上获得了巨大成功,也让英若诚的演技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

英若诚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个人表演上,他还为中国戏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曾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戏剧协会理事等职务。

在此期间,英若诚积极推动中国戏剧事业的发展。他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建议,如鼓励年轻戏剧人才、推广现代戏剧技巧、加强国际戏剧交流等。这些努力为中国戏剧事业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1979年,英若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展现了他对国家和艺术事业的忠诚。

值得一提的是,英若诚的艺术才能也传承给了下一代。

他的儿子英达也继承父亲衣钵,成为了一名编剧和演员,他编导的《我爱我家》更是开创了中国情景喜剧的先河。

尽管英若诚在揭露美国间谍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他一直保持低调,很少对外提及此事。直到晚年,他才在回忆录中简要提及了这段经历。

而李克和李又安的自述中也印证了这段故事。

英若诚认为,西方人可能难以理解经历过日本侵略的中国年轻人的心理。他表示,当时的中国青年对国家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英若诚的这种态度充分体现了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对国家的责任感。他认为,在国家利益面前,个人的一切都应该让步。

同时,他也强调,这并不意味着盲目排外或者对西方文化持敌视态度。相反,他一生都致力于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只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对国家利益的坚定维护。

2003年,英若诚在北京病逝,享年74岁,2008年有关于他的传记《英若诚传》正是出版。

英若诚的人生哲学可以用"兼容并蓄"来概括。他既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又对西方文明持开放态度;他既是一个忠诚的爱国者,又是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文化使者。这种兼容并蓄的态度,使他能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游刃有余,也使他的艺术创作具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内涵。

英若诚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国与艺术并不矛盾,相反,对国家的热爱可以成为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动力。他的一生都在努力平衡这两者,最终成就了一个传奇的人生。

如今,英若诚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的艺术精神和爱国情怀仍然鼓舞着后人。他的故事将永远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闪亮篇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工作者为国家的文化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资料

中新网:西安日报

0 阅读:0

万事浮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