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再创史诗级翻车现场——这个把"登月计划"当口头禅却连风筝都放不稳的国度,其230亿美元叫板"中国制造"的荒诞计划,正在上演教科书式的自爆戏码。备好瓜子吧,这场烧钱、耗时、耗耐心的三重行为艺术,堪称国家级的失败博览会。

四年前,莫迪政府端出名为"生产挂钩激励计划"的镶金骨灰盒,妄图打造制造业巨无霸与中国掰手腕。砸下230亿美金,画饼富士康、信实等750家企业,承诺"达标领赏金",目标2025年让制造业贡献25%GDP。听着热血沸腾?
且慢欢呼,这列"印度制造"特快的脱轨速度,让"官僚主义"这个词都显得过于温柔。截至2024年10月,实际撒币仅占承诺的8%(17亿/230亿)。有的企业压根没开工,达标的也拿不到钱——印度衙门的效率堪比注射了镇静剂的树懒。官方数据显示实际产值仅达目标的37%(1519亿美元),更具黑色幽默的是制造业GDP占比不升反降,从15.4%滑向14.3%。
来看看官方借口全家桶:食品企业因投资门槛不够喝西北风;钢铁、纺织、光伏企业集体表演花式跳水。光伏行业12家企业中8家严重滞后,信实或许能在2027年撞线50%(如果幸运的话),阿达尼连设备采购单都没填,GSW更是贡献了完美的零蛋战绩。当商工部义正辞严拒绝延期时,殊不知整个计划早已沦为行为艺术——在垃圾焚烧厂里,谁能跳出天鹅湖?
钢铁行业堪称灾难片拍摄现场:58个立项黄了14个,夭折率25%。这要是在学校,印度早该被罚抄"我错了"一万遍。政府吹嘘"改用基建补贴"等新方案,但连现有计划都玩砸的他们谈创新?无异于蒙眼醉汉表演电锯杂技。
回望历史机遇更显荒诞:中国抗疫、美国去中化、全球"中国+1"战略窗口期,坐拥廉价劳动力和宏大叙事的印度本可扶摇直上。但贸易专家Dar所说的"制造业最后机会",被他们230亿美金砸成了国际笑柄。当越南印尼疯狂虹吸产业链时,印度正沉浸在自己的无能狂欢中——那些吹破天的补贴承诺,如今不过是游乐场的代金券。
官方所谓的"医药手机双丰收"更显苍白:2023年4-10月发放的6.2亿补贴中,94%流向这两个本就强势的领域。其他行业?不过是火场里抢救出的存钱罐。更别提官僚主义这个终极BOSS:富士康等企业期盼的及时雨,最终沦为卡夫卡式的审批噩梦——在铁丝网+护城河砌成的官僚迷宫里,谁能全身而退?
国际舞台上,印度正上演史诗级社死。特朗普关税大棒高悬,本就瘸腿的出口业瑟瑟发抖。这个曾梦想"取代中国"的国度,如今连越南的尾灯都看不见——750家企业、230亿美金、天赐良机,最终化作延期通知、拖欠补贴、未达标的马戏大游行。
当制造业占比持续萎缩、企业批量退场、政府束手无策时,这已超越失败,成为国家级的耻辱纪念碑。致敬印度:一个永远在星辰大海与阴沟翻船间反复横跳的魔幻现实主义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