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一位考生,落榜后不服气写了一首牢骚诗,结果成了千古绝唱

陌闻上下五千年 2024-12-21 19:26:49

前言

1009年,一个进京赶考的才子满怀信心地进了考场,认为自己必然会高中,然而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他第一次参加会试竟然就这样落榜了!

这对一个才子来说无疑是莫大的耻辱,而他也因此感到极其愤慨,心想凭自己的才华,凭什么就不能中第呢?于是他就挥毫泼墨写下了一首词来发牢骚。

这个才子就是北宋文坛中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柳永,可以说宋朝词曲盛行的状况就是由他引领起来的,而这首词也成了千古绝唱,它就是《鹤冲天》。

一、科举梦碎后的牢骚

说起柳永,他的才华绝对是不容置疑的,要知道他可是北宋初年文坛中的一颗璀璨明星,然而一个如此才华横溢的才子却命运多舛,尤其是他那科举之路,走得那叫一个坎坷。

柳永出生在官宦世家,从小就聪明绝顶,对诗文有着极高的天赋。按常理说,这样的出身加上才华,仕途应该是一片光明才对。

但世事无常,柳永偏偏在科举考试上栽了大跟头,“柳永”这个名字就是和他科举艰难有关的,他其实原本叫“柳三变”,然而因为科举屡试不第,于是一怒之下给自己改名为“柳永”。

想象一下,一个满怀信心、意气风发的青年,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一次次踏入考场,又一次次名落孙山,那心情得有多复杂啊!

不过最开始参加科举的时候,柳永还是一个觉得自己前途一片光明的信心满满的才子,大中祥符二年,25岁的柳永毅然踏上了踏上了科举的征途。

金榜题名对他这样一个名噪一时的才子来说无疑是最高理想,然而即便才华横溢如他柳三变,心中也不是没有不安的,毕竟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一场考试,柳永心中既有期待也有忐忑。

不过当结果出来的时候,柳永心中的期望瞬间崩塌了,原来他不仅没能如愿以偿考上进士,还被宋真宗点名批评文章写得“属辞浮糜”,意思就是说他不是可堪大用之才。

一个文人可以接受别人说自己的作品不好,也能接受科举落第,但是被皇帝说不堪大用无异于杀人诛心,因此失败的颓丧瞬间如同晴天霹雳一样击中了柳永。

因此在此后的那段灰暗的日子里,柳永的心情极其抑郁,压抑得他喘不过气来,他满腔的愤怒、不甘和失落急需一个出口来发泄。

于是在一个寂静的深夜,柳永看着窗外被薄云笼罩住的月光,瞬间文思泉涌,于是提笔挥毫,一气呵成地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鹤冲天》。

开篇,柳永就用“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来直抒胸臆,他感觉自己就像那黄金榜上被遗漏的明珠,明明有才华却得不到认可。

所以这句就是在抒发皇帝看不上自己的愤懑,当然了,柳永没那个胆子直接说皇帝没眼光,因此就用“遗贤”来幽怨地表示自己其实是怀才不遇的贤才,安慰自己这没啥。

而接下来的“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则是他为自己纾解心中抑郁想出来的方法:既然科举之路走不通,那不如去烟花之地和能欣赏自己的红颜知己们快活吧!

《鹤冲天》这首词就像是柳永的一封公开信,向世人宣告了他的选择和态度:他不在乎世俗眼光,只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哪怕这条路充满了荆棘和坎坷。

二、文坛中的叛逆者

科举屡屡失意后,柳永不仅改了自己的名字,还开始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他不再是那个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生,而是变成了一个放浪形骸、频繁出入青楼的“叛逆者”。

在那个封建礼教森严的时代,柳永的行为无疑是大胆而前卫的,他不在乎别人的非议和指责,只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不得不说,回归本我的人虽然风评不见得好,但一定是能满足自己的,柳永的生活虽然与当时的价值观格格不入,但却让他找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快乐。

《鹤冲天》这首词就是柳永这种洒脱的生活态度的真实写照,他用“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的热爱和享受。

柳永的挂念放在那个人人都追求功名的时代实在是有些超前,因为在他看来,青春短暂、生命易逝,与其在科举的泥潭里挣扎一辈子,还不如好好享受自己觉得快乐的生活呢!

于是这首词一问世,瞬间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惊叹于柳永的才华和勇气,认为他的作品充满了锐气和力量;也有人批评他狂妄自大,不懂得谦逊和礼法。

特别是其中那些针砭时弊的言辞,更是让人胆战心惊,要知道在那个时代,文人墨客们大多是追求效仿正统文风的,柳永这样公然挑战规则的人太罕见了。

身为规则的捍卫者,朝廷里的那些大臣们更是对柳永恨得牙痒痒,他们认为柳永的言辞过于激烈,有伤风化,应该严惩不贷。

好在宋朝从太祖开始就有不杀文人的规矩,因此宋真宗没有对柳永的“大不敬”下狠手,但即便如此,柳永的仕途也算是彻底断送了。

此后他其实又满怀希望地参加过几次科举,但因为他的名声在皇帝那儿挂了号,所以即便他再次上榜,名字也会被无情地划掉,直到二十多年后的宋仁宗年间他才终于中了进士。

三、《鹤冲天》的深远影响

然而仕途的失意并没有让柳永消沉下去,反而让他更坚定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他开始更加频繁地出入青楼,与歌姬们交往密切。

而他的作品也不再局限于科举考试的文章和传统的文学题材,而是更加专注于描绘市井生活合男女情爱,充满了难得的市井气息和人间烟火味。

这种全新的创作风格让柳永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慢慢地,他的作品不仅被普通百姓喜爱,甚至一些文人雅士也开始重新认识和欣赏他的才华。

可见柳永这种在当时世所罕见的生活态度,却让他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和创作的灵感,所以《鹤冲天》其实并非仅仅是一首词那么简单,它更像是开启了柳永一段全新的人生。

这首词以独特的思想境界赢得了广泛的关注,也让后世没法亲眼见到柳永的人们看到了他的才华和勇气,更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

所以尽管《鹤冲天》被视为柳永进士科考落第之后的一纸“牢骚言”,但它在宋元时代仍旧极其盛行,毕竟随着时代发展,这种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和批判也会产生不同的魅力。

到了后世,《鹤冲天》更是成为了无数文人失意时的精神寄托,每当有人遭遇挫折和困难时,总会想起柳永的这首词,从中汲取力量和勇气。

可见虽然柳永的仕途始终未能如愿以偿,但他的文学成就却是无人能及的,不仅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还用自己的才华和笔触为后人留下了强大的精神寄托,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和立体的柳永。

结语

所以当大家再看到《鹤冲天》的时候,不妨好好品味一下其中的哲理,因为这首词不仅仅是在写柳永的故事,更是在写我们每一个人的故事,它能让我们更加乐观地面对坎坷。

0 阅读:16
评论列表
  • 2025-01-01 18:32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