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巴黎奥运会女子200米蝶泳决赛中。
中国游泳名将张雨霏以2分05秒09的成绩,勇夺一枚宝贵的铜牌。
这是她在本届奥运会上收获的第三枚奖牌,也是她近三年来在比赛中游出的最快成绩。
然而,让人们更加关注和感动的,却是她赛后采访时的一番话。
原来,26岁的张雨霏在比赛前一天刚刚发烧,到了比赛当天,又恰逢生理期来临。
她坦言自己右半边身子都是麻的,完全没想到能游出这么好的成绩。
"8点半比赛,7点50我才去做准备。说得白话一点,就是不想丢脸,死也要死在游泳池里,这样的机会以后或许再也不会有了。"
一席话,道出了无数女性运动员的心声。
生理期对女性的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巨大影响,疼痛、疲惫、注意力不集中......这些症状时常成为她们在赛场上的隐形对手。
可张雨霏硬是咬牙坚持,凭着惊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在几乎最不利的情况下,为国争光,为自己圆梦。
这枚铜牌,何止闪着金光,简直是用血和泪凝成的啊!
更让人欣喜的是,张雨霏的这番话,丝毫没有经过任何剪辑,就登上了热搜榜。
这在过去,简直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在我们的社会里,女性的月经话题似乎一直是个禁忌。
从青春期开始,无数女孩就习惯了遮遮掩掩,把"大姨妈"、"好朋友"当作月经的代称,生怕被别人发现这个"羞耻"的秘密。
记得前几年,仅仅是一个女生因高铁上买不到卫生巾而提出改进建议,都引发了铺天盖地的嘲讽声。
"小仙女又来要特权啦!"、"高铁不需要考虑特殊群体的小概率事件。"
女性再正当不过的诉求,却被视为无理取闹、搞特殊化。
如今,张雨霏的经历能被正面、善意地讨论,人们对女性生理现象的态度明显更加包容、理性,这实在是一个突破和进步。
它意味着,那层笼罩在月经之上的沉默和耻感,正在被打破;女性的特殊困境,正在被更多人看见和理解。
但我们不能就此止步。
女性的需求,远不止于一个卫生巾,一句体谅。
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公共设施的设计,到室内温度的设定,再到交通安全的考量,女性的特殊诉求常常被忽视。
作为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我们应该更加主动地倾听女性的声音,力所能及地为她们提供保障,而不是将其视为额外的"特权"或"负担"。
理解、支持女性,并非什么难以企及的壮举。
它只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唤醒那份共情和善意,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她们着想。
正如张雨霏的铜牌一样,女性的困境被重视、被解决的那一天,也许比任何金牌都更值得我们去期待和欢呼!
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去倾听身边女性的心声,去成为她们最温暖、最坚实的后盾。
这将是属于我们所有人的胜利,是人性之光的又一次闪耀。
看多了尖下巴,突然觉得她这种满满的脸形很亲切,很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