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品诗,看电影
悟人生
我是威评书影史
01
《题梦仙花卉横幅》
民国·李叔同
人生如梦耳,哀乐到心头。
洒剩两行泪,吟成一夕秋。
慈云渺天末,明月下南楼。
寿世无长物,丹青片羽留。
人的一生基本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有时候在夜深人静时候,或许会自问,这样到底是为了什么?
在这样的自我拷问中,让人渐渐意识到,生活的忙碌并非无意义的轮回,而是编织梦想与现实的细密针脚。每一次的辛勤付出,都是向着内心深处那份未竟的理想迈进的一小步。它或许是对家人幸福的承诺,是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亦或是对世界温柔以待的渴望。
夜深了,万籁俱寂之时,内心的声音变得更加清晰。也是思考自我的最佳时候。它告诉自己,正是这些看似平凡无奇的日子,构成了生命最宝贵的财富。每一次挑战与克服,都是对自我极限的超越;每一次失败与挫折,都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学会了在逆境中寻找光亮,在孤独中拥抱自己,这份成长与蜕变,让灵魂得以升华。
所以,不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奔波,更是为了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对未知的探索,以及对自我潜能的无限挖掘。要学会珍惜每一个当下,无论是晨光初照的清晨,还是繁星点点的夜晚,都用心去感受,用爱去拥抱。
未来的路或许依旧漫长且充满未知,但有了这份对生命意义的深刻体悟,便不再迷茫。深知,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努力与坚持,汇聚成了生命之河,滋养着心田,也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让人带着这份觉醒与勇气,继续在人生的旅途中,勇敢地追寻,不懈地奋斗,直到梦想的彼岸。
民国时期的大家李叔同,在面对一份哀思的时候,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题梦仙花卉横幅》,表达了自己的一份思考。
02
李叔同,也就是弘一法师。作为民国大家,他的爱好广泛,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大家对他最为熟悉的,应该就是那首《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这首经典送别诗,带有那种离殇的不舍,堪比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那份忧伤惆怅,让很多人产生共鸣,使得非常多人喜欢。甚至还有有英、日语多个版本,并且许多影视剧都将其作为插曲。
其实,这只是他的一个片段而已。
他的这首题画诗,把人生写得很通透,离殇中蕴含了一定的人生感悟,并且把他对于禅理的理解都隐匿在字里行间中。
读来有一份淡淡的忧伤,并且平缓。
03
诗词大意:
人生就像一场大梦,喜怒哀乐随时随地萦绕在心头。回忆起往事,只剩下清泪两行,用心苦吟,幻化成一夕秋凉;
天上的柔云漂浮不定,正如人生聚散无常,明月冉冉升起,清辉漫洒南楼。人这一辈子,活到头什么也带不走,只有这些色彩成了存在过的痕迹。
“寿世无长物,丹青片羽留。”人生在世,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家财万贯又能如何?能留存住一些属于自己的痕迹,已经很不错。
浮生若梦,所求为何?
或许,在这短暂而绚烂的浮生之旅中,所求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丰盈,更是精神世界的饱满与深邃。正如那些历史上的巨匠,他们以笔墨为舟,丹青为帆,于浩瀚的艺术海洋中遨游,留下一幅幅不朽之作,让后世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风华与梦想。
人们追求的,是那份能够触动心灵、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在忙碌与喧嚣的现代生活中,不妨放慢脚步,于静谧处寻一方天地,或是提笔挥毫,将心中所感倾注于纸上;或是沉浸于书画之中,与古人的智慧对话,让心灵得到一次深刻的洗礼。
艺术,是心灵的镜子,映照出我们的喜怒哀乐,也映照出时代的变迁与沧桑。当用心去创作,去欣赏,就能感受到那份超越物质、直抵灵魂深处的力量。它让人明白,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留下了什么,以及如何影响了这个世界。
因此,珍惜每一次创作的机会,无论是挥毫泼墨,还是轻描淡写,都力求表达出最真挚的情感,最深刻的思考。让作品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即便时光流转,也能照亮后来者的道路,让他们在追寻与探索中,感受到温暖与希望。如此,方不负这浮生一梦,方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那一抹亮色。
04
人生虽短,若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寻得那份让自己心灵得以栖息的安宁,便是莫大的幸福。李叔同的题画诗,如同一位智者,在静谧的时光里低语,提醒着人们,不必过分追逐外界的认可与名利,真正的富足与满足,源自于内心的平和与丰盈。
要学会在忙碌与喧嚣中抽身而出,去聆听内心的声音,去感受那些简单而纯粹的美好。或是一杯清茶,一本书籍,或是一次远行,一次与自然的亲密接触,都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
如此,当再次回望李叔同的题画诗时,或许会有更深的感悟:人生如梦,所求者,不过是一场心灵的修行,一次对生命本质的深刻领悟。在这条漫长而又短暂的旅途中,愿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美好,不负韶华,不负此生。
-作者-
威评书影史,自评自说自开怀,更多诗评、书评、影评,给您不一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