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开始,各大汽车厂家就急着亮出手里的新技术和战略,纷纷开了大型发布会。要说哪个最火,那肯定是比亚迪的“智能驾驶普及化”战略和长安的“北斗天枢2.0”方案了。
一个公司计划把原先只有高档车才有的高级智能驾驶功能,装进10万块以下的便宜车里。另一家公司不光说要让智能驾驶更普及,还拉上好多车厂,一起搞了个“中国智能驾驶联盟”,打算一起努力,让2025年成为智能驾驶的大火之年。
近几年,智能驾驶确实挺火的,成了汽车界的新宠儿,跟新能源汽车一样抢眼。不光是特斯拉、华为这些大牌在玩,好多车企也都自己动手搞起了智能驾驶技术,成果还真不少。车企们一个个都急着研发智驾技术,但话说回来,咱们车主到底需不需要这些智驾功能?
高速路上跑得勤,城里开就心里没底,这些难题还得想办法解决。
春节长假一结束,好多汽车厂家就分享了自家车子在过年那会儿,车主们用智能驾驶功能的情况,我们大概整理了下数据。
在智驾里程这块儿,华为ADS表现最突出,占了41.8%的大头。再看看理想汽车,它的智驾里程也不容小觑,有17.8%的份额。还有去年火起来的小米汽车,智驾里程也占了22%。
这表示很多车主其实都很喜欢用智能驾驶功能。要是市面上的智能驾驶都像华为ADS那么好用,那智能驾驶说不定就会变成大家开车时最爱的驾驶方式了。
还有,我们发现车主们对智能停车功能也是特别喜爱。有了这个系统帮忙,车主们停车时就不用那么费劲了,同时也能大大减少因为没看清楚而蹭到车或者出事故的情况,让开车变得更安全。
得说一下,理想汽车公布了个挺厉害的数据,他们的车主动安全系统避开了17.66万次可能要出的事儿,晚上也成功躲了2.32万次危险。有了这个智能驾驶系统的帮忙,开车更安全了,路上的车也能跑得更顺畅。那些因为事故堵在路上好久的司机朋友们,肯定能懂这是什么意思。
在开车的人平时用车,还有汽车公司做系统研发的时候,路面情况对它们影响真的很大。
咱们国家搞基建那是真的厉害,公路建设快得惊人。你知道吗,到2023年底,咱们全国的公路加起来有543万多公里了,其中高速公路就有18万多公里,而且这个数字每年还在往上涨。
从上面的统计表可以看出,大家在高速上用的智能驾驶里程,基本上都是总里程里的大部分。特别是理想汽车的用户,他们在高速上的智能驾驶里程,都超过了总里程的九成。这说明,在高速这种路况好的地方,大家都挺喜欢使用智能驾驶功能的。
从这事儿就能瞧出来,城里开车的时候,大家都不太乐意用智能驾驶。说白了,就是那些城市智能驾驶功能,遇到路上复杂的情形和突发状况,表现得还不太行,没法让司机们安心交给它。
虽然现在各大车企都在主攻城市智能驾驶,但这块儿确实不容易搞定。咱们国家的城市道路情况复杂多样,路上的行人和车辆又多,还都变来变去的,特别考验车子的传感器,得又快又准才行。这样一来,对芯片里的算法要求也就更高了。这事儿不光是车企研发上的头疼事儿,也是整个科技界需要攻克的难关。
智驾功能用起来顺不顺手,关键看它表现咋样。咱们国家的路又多又杂,想让智驾在哪都好用,车企还得再加把劲研究。
智能驾驶“价格战”路还长着智能驾驶领域的“成本战”真是条漫漫长路。大家都在拼着劲儿降低成本,想要在这场大战中站稳脚跟。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定的事儿,得长期投入,还得不断创新。你看,现在市场上的竞争多激烈,大家都在争分夺秒地往前赶。谁要是能在成本控制上做出点成绩,那就能在市场上占据点优势。不过,这可不是说说就能行的,得真刀真枪地干出来。所以说,智能驾驶的“成本战”,真的是任重而道远。大家得持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才能在这场大战中笑到最后。
现在市面上,大牌子的智能驾驶技术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只用摄像头的,另一种是多种传感器一起用的。特斯拉就是只用摄像头的代表,咱们自己的牌子,像极越、乐道,还有小米的低配车,也都是走的这个路线。
纯视觉智能驾驶系统的两大好处就是价格便宜、占用空间小。不过,摄像头这玩意儿对环境光线和天气变化挺敏感的,碰到复杂路况或者突发情况就有点力不从心,用起来感觉不太顺畅。
华为ADS是激光雷达多传感器融合的一个典型代表,另外像理想、比亚迪还有小鹏这些牌子的高配车,也都用了这个方案。
激光雷达加上其他传感器一起用的方案,好处就是能把激光雷达的高精度三维探测、摄像头的功能,还有毫米波雷达的长处都结合起来。这样一来,车子在复杂的路上就能更准确地看到障碍物,躲起来也更得心应手,开起来感觉挺不错的。不过,这方案就是贵了点,所以现在还没法在中低档车上广泛用起来。
按照这行里的规矩,智能驾驶技术的花费一般得控制在车子总价的百分之四左右。要是想让10万块钱以下的车子也用上智能驾驶,那这套系统的价格就得压到4000块钱以内。
到了2024年,咱们国产的激光雷达价格已经掉到了千元左右,就像速腾聚创的MX系列,大批量生产的话,一个只要大概1440块钱。但要是再加上别的传感器和芯片,整体花销还是挺高的。所以,想让10万以下的车子都装上那种用了多个激光雷达的智能驾驶系统,还得在降低成本上再下点功夫,这样才能实现。
到了2025年,大厂家们打算把单个激光雷达的价钱降到1000块以下。随着技术一直进步,激光雷达的成本还得继续往下降。这样一来,那些10万块钱以下的汽车用上激光雷达就变得有可能了。现在大家估摸着,最快可能要到2028年以后,这事儿才能成真。
所以,现在车厂们要想快点实现“智能驾驶普及”,在中低档车子上,主要还得靠简单的纯视觉技术来搞定。
“智驾平权”到底是啥意思?咱们聊聊“智驾平权”这个概念,它到底想表达个啥?说白了,就是让智能驾驶技术更加普及,不再是啥高端车的专属,普通老百姓也能享受到。这就跟以前手机刚出来的时候,只有有钱人用得起,现在大家都能随手掏出一个来用一样。“智驾平权”就是想打破这种技术上的壁垒,让智能驾驶技术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大家日常出行的一部分。这样一来,咱们开车出门就更方便了,也更安全了。毕竟,有了智能驾驶的辅助,很多人为的失误都能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能大大降低。所以,“智驾平权”是个好事儿,它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咱们就盼着这一天早点到来吧!
看看各大车企公布的智能驾驶应用情况,就能明白个大概。智能驾驶的进步不只是车企们拍板决定的,车主们其实也很买账。
现在,虽然有些车子装上了很牛的智能驾驶系统,但价格还是不便宜,只有少数人能享受到智能驾驶带来的那种方便和新奇。智能驾驶要是不能走进千家万户,在大家眼里,那就成了车企自己在那儿炫技了。
到了2025年,比亚迪带着一群车企大声宣告,说要实现“智能驾驶人人享”,意思就是把那些高大上的智能驾驶技术,装到更便宜的车上。这样一来,高科技驾驶体验就不再是少数有钱人的专属,而是能让每个开车的人都能感受到的技术升级。这对广大车主来说,无疑是个大好事。
所以,要想让智能驾驶真正走进大众生活,不管是提升纯视觉方案的驾驶感受,还是通过降低成本让激光雷达融合方案更亲民,都得等到智能驾驶体验变得非常棒,大家不仅愿意尝试,而且都能负担得起的时候,“智能驾驶平等”才算真正实现了它的价值。
到了2025年,比亚迪可是开了个头,率先推动了智能驾驶的普及,这事儿让整个汽车行业都激动不已,感觉智能驾驶的发展就要坐上火箭,嗖嗖地往前飞了。不管是对行业还是咱们老百姓,这都是个大好事。但话说回来,等这股热潮退了,汽车行业的朋友们可得沉住气,好好琢磨琢磨,怎么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保证智能驾驶的安全,让大伙儿都能用上既实惠又好用的智能驾驶技术。还有,大家买车的时候也别太跟风,没智能驾驶的车不一定就差,有智能驾驶的车也不一定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