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野战军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我们都知道,该军主要由陈毅、粟裕二人领导,除此二人外,谭震林也是非常关键的一员,担任三野第一副政委,算是三野的三号人物了。
谭震林是从井冈山斗争中成长起来的国务院副总理,革命早期,他坚决站在毛主席的一边,支持毛主席的主张和决策,把革命引向正确的道路。
陈毅元帅对谭震林的评价很高,他说:至于我自己,在政治工作上依靠的是谭震林同志;在军事组织指挥上依靠的是粟裕同志。不妨说,我也只不过是这么一个点点头、摇摇头的司令嘛。
陈毅的这段话,一方面体现了他虚怀若谷的风度,另一方面,也高度赞扬了谭震林的成绩,反映了在政治工作方面,他的确是一把好手。
毛主席的坚定支持者
谭震林是湖南攸县人,1902年4月出生,父亲的矿山的矿工。从9岁起,谭震林开始上私塾,到12岁那年,因父亲被矿场老板辞退,家庭拮据,无力供他读书了。1926年,谭震林加入了共产党,开始从事革命工作。
秋收起义后,毛主席领导的部队上了井冈山,攻占茶陵县后,指名让谭震林负责茶陵县的相关工作。有一次,谭震林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时提出:没有武装就没有活动的余地。毛主席听完后很高兴,笑着说:你也赞成武装呀!你是第一个赞成枪杆子里出政权的人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内走了一段弯路,以王明为代表的 “左”倾教条主义者,在江西开展反对“邓、毛、谢、古”的斗争,实际上是反对毛主席的正确路线。谭震林从始至终,坚定地站在毛主席和正确路线的一面,与“左”倾错误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进行长征,谭震林、张鼎丞、邓子恢等人留下来打游击,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下,谭震林等人苦苦支撑,领导了在闽西的三年游击战争,三人被称为“南方三杰”。
直到1937年10月,国共联合抗日后,南方各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叶挺担任军长,谭震林是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从那以后,谭震林率领两千余名红军战士,离开中央苏区,奔赴华中抗日。
错失大将军衔
谭震林革命资历深,能力又全面,抗日战争时期,他是江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者,领导新四军与日军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解放战争时期,华中和山东两支野战军合并后,谭震林被任命为华东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在任期间,谭震林积极协助陈毅开展工作,坚决贯彻人民军队的建军路线,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时刻开展政治思想工作。
谭震林的努力和他做出的成绩,在全军上下是有目共睹的,得到了司令员陈毅的高度评价。
淮海战役前,中央指定以刘伯承、邓 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五人组成总前委,能进入淮海战役总前委班子,说明谭震林得到了中央认可。
淮海战役结束不久,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谭震林被任命为三野第一副政委,与陈毅、粟裕一起,被称为“华野三巨头”。
我军解放杭州后,谭震林被任命为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席、浙 江省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等职务,主政浙江,全面领导浙江的革命和建设工作。
1955年全军大授衔,大将候选人中原本有谭震林的名字,只是后来毛主席提议,在地方工作的同志不要授衔了,谭震林坚决服从毛主席的指示,错失了大将军衔。否则凭借谭震林的革命资历和担任的职务来讲,授大将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1954年,谭震林被调到中央工作,两年后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在这个岗位上,他一干就是十九年。在此期间,谭震林积极协助周总理开展日常工作,领导全国的农业工作,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特殊十年,谭震林坚持原则,是非分明,表现出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魄。1983年9月,跟随毛主席上了井冈山的老同志谭震林病逝了,享年81岁。
结语
谭震林是一位出色的革命家,他信仰坚定,经受了重重考验,尤其是红军主力长征后,他领导的南方闽西游击队坚持了三年的游击战争,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真是非常不容易。
到地方工作后,谭震林还是一位治理国家的好手,担任副总理的十多年里,为党和人民办了不少好事情,他是一位好干部,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