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一个核心城市,宣布取消限售了!
昨天(3月31日),南京市召开重量级新闻发布会,通报进一步促进南京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有关政策,明确提及:
自2025年3月31日起,南京全市范围内取消限售,商品住房在取得不动产权登记证书后即可上市交易。

啥意思?一句话解释就是:买了拿证就能卖。
很显然,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方向,已从“限制流通”转为“激活流动性”。
那么,在现在这个市场情况下,成都全市放开限售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从时间线来看,成都的取消限售政策是早于南京的。
去年10月15日,成都发布楼市新政,明确“新购商品住房(除定向销售项目外)和二手住房,取得《不动产权证书》后即可上市交易”。

只不过,成都的取消限售仅针对“新购住房”,而在此之前限售的房源,依旧限售,即:
1、普通房源。
2017年4月13日之后购买的住房,自取得不动产权证满2年或合同备案之日起满3年后(已拿到房产证)方可转让。
2、特殊房源。
2021年3月22日及之后取得预售的“三倍熔断盘”,需要取得不动产权证满5年才能转让;
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管理的个人房源,5年内不得上市交易;已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库且未出租或租赁合同已终止的,可申请退出(解除上市交易时间限制),按普通房源限售时间执行。
3、人才购房限售。
人才公寓以及用人才资格购房,商品住房自合同备案之日起、二手房自载入不动产登记之日起5年内不得上市转让。
因此,成都是否要跟进取消限售,其实针对的就是这一部分房源。
大概有多少套呢?
我们以合同备案满三年粗略算一下,2021年3月22日以来,成都产生的“三倍熔断”房源约4万套;22年3月至去年10月14日,成都共计成交了约33万套新房。
去重后,预估成都目前的限售房源大概有35万套左右。
因此,大家普遍的争议点便在于:
如果成都全面解除限售,这么大批量的房源一起入市,再叠加本就惊人的挂牌量(去年贝壳对外展示的挂牌量已突破22万套),很可能会造成二手市场踩踏?
个人认为,这个担忧其实大可不必。

原因有二:
一是,成都“去库存”效果显著,核心区供应紧张。
克而瑞持续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末,成都5+2区新房库存约425万方,为2023年1月以来的最低位,新房去化周期显著缩短。
若按近半年流速计算,大概不到半年,5+2区的新房库存就将见底。

与此同时,成都的新增供应量,也在持续减少。
去年全年成都5+2区仅出让了39宗涉宅地,创下自2019年以来的最低纪录。
且在面粉价格决定面包价值的逻辑下,金融城、大源、驸马等板块因土地稀缺和产品升级,房价持续上涨,部分高端项目单价突破5万元/㎡,甚至达10万元/㎡。
而核心区二手房因新房供应不足,价格逐步修复,预计2025年可实现补涨5%-8%。
二是,量升价稳,市场需求旺盛。
据好好选房数据显示,3月成都共计成交33914套住宅(环比上涨38.4%),继续强势领跑全国。
其中,二手房成交25355套,单日(工作日)成交量基本维持在1000套左右,为历史第四高。
新房市场也在持续升温,共成交8559套。如,中海锦叁号院、西派御府、锦城序等中高端项目,均开盘即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成都二手房价格自去年10月起连续5个月环比上涨(2月全国仅3个城市二手房价上涨),新房价格也连涨了4个月,1月份涨幅居全国第一。

最关键的是,成都的城市基本面支撑是非常稳健的。
3月28日,成都市统计局发布,2024年末常住人口214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万人,吸聚能力不断加强。
综上,就成都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购房需求是完全可以消化新增供应的。

换个角度看,取消限售的呼声也很高。
我们在问政四川上,也能看到很多网友在呼吁取消限售,尤其是三倍熔断的项目,呼声非常高。


早期购买三倍熔断项目的购房者,大部分是刚需。
但受开发商问题、期房交付晚等因素影响,很多项目办证时间延迟,导致限售周期也延长,很多项目的实际限售时长变成了8-10年,置换难度进一步加深。
更有甚至,由于近两年经济大环境不好,很多人可能还面临着收入减少、工作变故等问题,过大的经济压力已无法支撑房贷。
因此,成都在全市范围内取消限售是非常有必要的,只不过,短期内可能性还比较低,大概率会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微调或试点。

至于未来可能的调整方向,推测会是“局部优化+配套措施协同”。
即,针对部分区域或特定项目(如已办证满3年的三倍熔断楼盘),缩短限售周期或放宽定向销售项目限制,同时强化公积金支持、以旧换新补贴等措施,支持置换需求。
若国家层面推动房产税试点,平衡好市场流动性与风险防控,成都也有可能逐步取消全市限售。
最后,关于成都取消限售,大家是何看法呢?今年有没有可能实现呢?
评论区,都来唠唠吧!!!
• END •
欢迎对房产感兴趣的朋友
加入「好好选房」购房交流群
群里会分享楼市资讯、最新政策、楼盘点评、学区讨论、优质房源分享等各类房产信息
欢迎大家积极参与,一起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