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器出现之前,或许就存在一个木器时代。作为木器的木棍在旧石器时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木棍本身也是旧石器时代不可或缺的工具,并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木棍用作工具
木棍的使用贯穿了人类生活方方面面,与早期人类的食、住、行都息息相关。木棍是获取食物的有力工具,可用于采集植物和捕获动物,与石器和骨器配合使用更有效果。
木棍是辅助熟食的重要工具,为焖、烤、煮食起到关键作用,有利于从火堆里和容器里取出烫手的食物;木棍也是防兽驱蛇的有效武器,可用于反击和吓唬的凶猛野兽并驱赶毒蛇,能较好保护人身安全。同样也可作为人类的拐杖,助力人类的行走和长途跋涉。
木棍还能作为搬运猎物和物品的工具,用抬、挑、撬的方式来运输物品,也可用木棍扎成木筏,用于人类的渡江过河、运输物品或到河流深处捕鱼捞虾。木棍更是人类建筑起始阶段的唯一原料,有利于人类营造栖息之所,为人类迁徙和群落定居创造条件。由此可知,木棍本身就是旧石器时期非常重要的工具,随处可取的木棍是人类可靠的生产工具,对人类的进化具有促进作用。
2、木棍制作石器
木棍可用于制作石制工具,称为工具的工具或称木器。旧石器时代初期,石制工具制作比较粗糙,只用石锤直接打击砾石,经过简单打击,使砾石边缘出现厚钝的刃就可使用,这是直接打击法制作的石器。
旧时代中晚期,人类会使用间接打击法来剥片,并对打击下来的石片进行二次加工,也用间接打击法进行修整,从而制作出相对先进的石器。因剥下来的石片薄而长,形似树叶,也被称为“石叶”。间接打击法是一种进步的打片方法,石锤不会直接击打在石料上,而是用较为坚硬的木棍或骨棒来打击石料。间接打击法分胸压法、肩压法、腹压法等几种。
近代美洲印第安人仍然在使用“胸压法”打制石器,操作过程是先把需打制的石头放在地上,用两脚夹住石头并稳住,接着将一根适当长度的坚硬木棍底部的尖头抵在石头的边缘,在木棍的顶部绑一短横木,使木棍顶部呈T形木架,大制者把木棍的顶部横木压在胸部,打制者用胸部用力推动横木,方可压下石片。将石片剥落后,还需要将石片进行加工。
在旧时代中期,人类同样会用木棍来间接修整石器,可选择木棍的大小,在进行细小位置的处理时可用肩压法或指压法进行操作,因此通过压制法修理的石器较为精细。从石器的间接打击法和间接修制法可看出,木棍在石器制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旧石器中晚期不可或缺的打制石器的工具。木棍的使用促进了石器工业的进步和发展,是修制较为高效较为精致石器的关键工具。
3、木棍制造复合工具
旧石器时期晚期,人类开始加工复合工具,即用两种或以上原料的组合制造出来的工具。复合工具可发挥不同材料的特性,以改善工具的性能,提高工具的使用效率。
虽然绳子以及绑扎技术的进步是复合工具得以创造的关键,但作为木器的木棍同样非常重要。因复合工具都是石器与木器结合,或骨器与木器的结合。所以,木棍还是制作复合工具必不可少的原料,使棍技术的成熟也促进了复合工具的诞生。旧石器时期典型的复合工具有弓箭、长矛、鱼鳔等。
弓箭
弓箭的发明具有划时代意义,弓箭用较小的力就能远距离射杀猎物,且携带方便,还能连续发射,能极大降低狩猎的风险并提高狩猎的成功率,使瘦弱者也能狩猎。弓箭的发明或许源于猿人在树木之间采集果实时,发现了树枝具有弹性的特点。通过外力的作用,弯曲的树枝会把人给弹出去,经过长期的实践,人类便掌握了曲木弹物的作用。
最开始,人们只知用拉弯没有弓玄的树枝来弹击石头。后经不断改进,用动物的筋或兽皮条系在被压成弧形的树枝两端,以较直的树枝或细竹为箭,从而创造出弓箭工具。弓箭是由木石或木骨结合的复合工具,有弓和箭两部分构成,弓是把一硬木两端向相压弯曲之后,用兽皮条或藤条或植物纤维搓成的绳子等物,把弯曲的硬木两端拉紧绑起来而成,同时拉紧的绳子作弓弦,再把削尖的细木棍或细竹竿作为箭。
在实际的使用中,因细的尖木棍或尖竹竿相对较轻,受空气阻力较大,射程不够远,且箭头硬度不够,穿透力不够强,刺戳效果不佳。
人类尝试把石尖状器或骨尖状器绑在细木棍一端。并经过实践,把尖状器改良成石镞或骨镞,最终把石镞或骨镞绑在细的竹木杆一头而成箭,这种工具就具有很强的穿透力。有了弓箭,狩猎变得相对容易,弓箭狩猎也成为一种主要的生产方式。木石结合的箭矢让弓箭成为一种典型的复合工具。
因竹木容易腐烂消失,旧石器时期的无法挖掘出完整的弓箭,只能从出土的石镞或骨镞来推测原始弓箭的模样及出现年代。
虽考古中未曾发现有木质箭镞,或许旧石器中期以前人类就开始使用木质箭镞。除石镞之外,还可用动物的骨、角磨制成箭镞。如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柳叶形、三角形、圆柱形等几种骨镞,而最多的是柳叶型骨镞。之后,人类还不断改良弓箭,创造出了如弩、射丸、弹弓、戈射等一系列复合工具,使投射的形式不断丰富。无论何种弓箭,木棍都是弓箭重要组成原料,体现了木石或木骨结合的典范。
长矛长矛是一种手持的刺戳器,是较近距离狩猎的重要武器,也是木棍和石器或骨器结合的典型复合工具。长矛或许源于尖木棍,通过改良尖木棍制作出长矛,但木矛尖部强度不够,刺穿动物皮毛需用较大力量,有时还刺不进皮厚的动物体内,刺戳几次后木矛尖部就会变钝锉,无法继续使用,只能重新修理或丢弃。
然而,远古时期要把木矛尖部修理成锋利和锐尖很不容易。人类在长期使用石尖状器和骨尖状器的过程中发现,尖状器硬度更强、刺戳力更大,且相对木矛更耐用,不容易损坏。因此,为了增加木矛的刺戳力度和杀伤效果,便开始用石尖状器或骨尖状器代替木矛的尖部,并捆绑在长木棍的一端,成为复合型长矛。
矛头最早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但数量较少,这些矛头的外形似柳叶,有石、骨、角等材质,其中以石矛居多。石矛头一般是由石英岩和砂岩打制而成。主要以劈缝捆绑的方式来组装矛头和木柄,先在木棒一端劈出一条缝,后将矛头插入木缝中,再用绳索矛头和木柄绑紧。
旧石器时代打制而成的石矛,早期较为简陋,后期则较精细。一般先打制出石矛的雏形,然后对其进一步地精细加工,以制作出较精致的石矛。到了新石器时代,随着磨制技术的成熟,矛头的制作更精细,矛头都被打磨得光滑锋利。早期的矛头多为三角叶状,后期为了便于捆绑,部分矛头会在底部制出梃。有些矛头的基部还会钻孔,以便能够更牢固地捆绑在木棍上。
鱼鳔既可狩猎也可渔猎,鱼鳔是由长(竹)木杆和鱼鳔头组成,是典型的复合工具。鱼鳔头通常都是骨质,骨鱼镖可分为固柄鱼镖和活柄鱼镖;按照鱼镖倒刺的排列,可分为双侧倒刺鱼镖和单侧倒刺鱼镖。
固柄骨鱼镖是用绳子把鱼镖头的尾部和木柄绑在一起,使鱼镖头固定在木杆上,固柄骨鱼镖用于捕获中小体型鱼类;活柄骨鱼镖是用绳子系住鱼镖尾部,而绳子另一端和木柄绑紧,同时鱼镖的尾部插入木柄的銎中;鱼镖和木柄并不固定,之间通过绳子相连,活柄骨鱼标用于捕获较大体型鱼类。骨鱼鳔同样可以狩猎,方法与捕鱼相似。
由于木杆早已腐烂,只能从鱼鳔头来推测原始骨鱼鳔的形态。骨鱼鳔最早出现在距今约2-3万年的小孤山遗址,属于旧石器晚期。该骨鱼镖分为头部、主干和尾部。骨鱼鳔头部为扁锥体、主干成棱柱体、横截面呈五角形。主干两侧靠近头部各有一个倒钩,倒钩可防止鱼从鱼镖中挣扎逃脱。为了限制鱼叉刺人过深,便在主干中部一侧留置一个呈缓坡状的突起。
骨鱼镖尾部被削薄成叶片,其纵剖面呈楔状片,便于插入鱼叉杆。从结构和形制上分析,可推测小孤山遗址中出土的骨鱼镖为活柄鱼镖,说明在旧石器晚期人类已能捕获水中的大鱼,渔猎技术较为先进。骨鱼鳔是较复杂的工具,尤其是活柄骨鱼鳔更是高级复合工具,鱼鳔头本身结构就比较复杂,且与木棍结合的方式既巧妙也复杂,骨鱼鳔是木骨结合高级方式,其为新石器时期大量复合工具的出现提供了技术支撑。
小结
木棍是旧石器人类最容易获取的自然工具,也许是人类改造自然制作工具的开端。木棍被早期人类广泛使用,上可打落果实,下可挖掘植物茎根,中可驱兽、助行和搬运。用木棒和尖木棍可作重要的狩猎工具,还是营造围栏和建筑的基本原料,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人类在长期使用木棍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各种使棍技术,并对木棍的优势和特性有了深刻认识和理解,为后续的工具制造和旧石器晚期复合工具的发明提供了先决条件和技术支撑,推动了新石器时期复合工具大量出现,使复合工具的广泛使用成为可能。尤其是使棍技术促进了耒耜复合工具的诞生与进步,开启了人类农耕文明的大门,为人类的进化和文明的出现提供巨大动力。